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知味阅读”是学习一套分层级顺序的分技能,从而形成阅读能力的阅读。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就能熟练地阅读文章。从这个观点来看,读者被动接受文章里的信息,意思存在文章本身,读者的目的是再造这些意思。从目前我国各地中考试卷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量的这类考察学生阅读技能的题目。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第二册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中,有“衣锦还乡”这个成语。课未注“衣”的读音。这里的“衣”作动词用,当“穿”讲,查《汉语成语词典》,“衣”读yi音。但《现代汉语词典》将“衣锦还乡”的“衣”放在第一声,读yi。“衣锦还乡”的“衣”到底该怎么读?  相似文献   

3.
我国语文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从孔夫子算起已有两千多年。如何对待传统,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改革成败的大问题。历次大争论都与此有关。有些人视传统如垃圾,如赘疣,如毒品,必打倒、砸烂而后快;次之,也觉得它束缚思想,碍手碍脚,如背着沙袋走路,抛开才能快步前进。果真如此吗?否。这方面我们有过沉痛的教训。诚然,传统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但精华是主体,是第一位的,是语文教学安身立命、改革发展的靠山和足下的大地.  相似文献   

4.
时昭 《陕西教育》2005,(5):61-61
我首先对题目说明一下,为什么要给“父亲”和“母亲”加上双引号呢?不言而喻,有特殊之意——他们不是我的亲生父母亲,然而在我的心目中,他们又胜似我的亲生父母。  相似文献   

5.
造句是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许多小学生造出的句子生硬干瘪、枯燥无味,没有达到造句教学的目的。提高造句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我曾作过尝试,效果甚佳。具体做法如下:堵,就是堵住“捷径”。中高年级学生逐渐摸到了造句的窍门,喜欢走“捷径”,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一堵模仿句,不准机械仿照例句,依葫芦画样;二堵简短句,不准学生造只有主干,没有枝叶的超级短句;三堵劣质句,不准学生只求完整、通顺,鼓励他们造出生动、优美的佳句。疏,就是疏通障碍。造句如造房,“…  相似文献   

6.
形容教师的比喻很多,像园丁,红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踏上教坛,师长们谆谆教导的却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为了无愧于这“一桶水”,更为了实现心中未圆的大学梦,我不停地读书,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美育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格和审美等方面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情趣,陶冶学生的性灵,优化学生的品质。既教文又育人,在中语界早已形成了共识,不少教师在“渗透”的内容、时机、方式和手段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本文不打算就这个话题再炒冷饭,只想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德、情、美的渗透固然十分重要,但这些仍只能视为教文育人的前提,更为重要的应是德、情、美的践履。只有在语文教学中突出身体力行,才会更稳固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和为语文教师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学生以“学而优则仕”、“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目标。可见传统教育首先注重“修身”、“立德”,进而“立功”、“立言”为政治服务。传统教育在统治者“暴力”与“愚民”专制统治下,只能培养出一邦“极容易做奴隶,而且做了奴隶之后,还十分的喜欢”的愚弱的国民来。于是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慨叹“三千年文明古国”的中国历史不外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和作业中,经常用到语中的关联词“和”、“或”、“且”,但它们的实质却不同,初学时往往容易混淆,应用时又模棱两可.作为帮助同学们准确理解和运用三个关联词,现结合初一内容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并配合例、习题,仅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家快看,一只苍蝇在蓝天上盘旋飞翔呢,多矫健!”一个孩子快乐地说。  相似文献   

12.
“不要啊……”一声尖叫响起,让人毛骨悚然。一直以正义为修身目标的我,就算是个瞎子、聋子也知道不远处发生了什么事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一边给自己壮胆,一边快马加鞭,赶到现场,准备当一回救美的英雄。  相似文献   

13.
《今日快报》2001年4月9日曾刊载了这样一篇文章《“坐位”“座位”能否通用,小学语文教材有错误?》。文章说,一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让学生分别用“坐”和“座”、“做”和“作”组词,并加以区别。有一名学生组词“坐位”,于是,同学们有的说错,有的说对,说错的同学称应该是“座位”;说对的同学称书本上是这样组词的,互相争执不下。为此,记者找到了新版六年制一年级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见到了习题中的“坐位”一词,并就此电话采访了该教材编著室的负责人。该室负责人称:“座位”和“坐位”两个词都正确,《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坐”与“座”可以通用,只是“坐位”一词大家用得较少不习惯而已。  相似文献   

14.
我以为,语是一门关于人脑生产主体语言以能动地反映世界的科学。按语词的声音和符号,可分为“汉语、英语等等”;按历史,可分为“古代语、近代语、现代语、当代语和未来语”;按反映内容,可分为“自然语和社会语”。  相似文献   

15.
上一学期,以“锦毛鼠”自称的我们几个,与班主任之间的猫鼠冲突愈演愈烈,“猫”终招架不住而举了白旗。于是几天了,还没有谁愿意来当我们的后继班主任呢。过了几天没有专人管束的生活,倒也觉得了无生趣。  相似文献   

16.
“好,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历史老师在讲台上利落地说。  相似文献   

17.
史彩平 《湖南教育》2006,(10):18-19
“超越教材”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理念,强调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教育因素,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渠道的拓展与语文素养、人文品质的全面提升,因而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最嘹亮的主旋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难发现,其中的诸多做法有失偏颇,试举例分析之:  相似文献   

18.
“思”     
小河哗哗地流着,又是一个春天,如今我又一次伫足于此,人一样,心情一样,可我的眼前却丢失了那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耳旁也散去一阵阵欢声笑语,有的只是一片无尽的慌乱与呼呼的风声。  相似文献   

19.
张浩如 《山东教育》2002,(32):38-39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一种便于教师操作的应试教育形式,它约束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给”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是被动的。因此,要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必须打破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来索取,让他们积极来“拿”。这种方式,能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拿”的教学模式,可以从下面三个环节来进行,即“自动———互动———扩展”。自动课型。是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读,让他们自己直接活动。这一课型主要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它的学习任务是: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扫清文字障…  相似文献   

20.
程仲 《教师博览》2005,(5):28-29
连续带了10年高三语,2004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高一,开始了“从头再来”的教学轮回。多年前就已经改版的高中语新教材,我却还是第一次教。我决心把握住时机,好好地显示一下“高三把关教师”的功夫.把每一堂课都上成精品课,在开始的时候就把学生们给镇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