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闫涛 《中华家教》2012,(4):34-35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人情绪受到波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健康。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师的心理挫折及表现形式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或与目的相联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心理挫折是一种主观体验,这林体验更多地表现出一些负性情绪,如忧伤、悲痛、伤感、失望等。挫折所形成的体验在反应上因人而异,有强弱之别,时间上有持续的长短之分。同样一件事,在这个人可能是无所迎的.mj对另一个人就可能产生挫折感。一般的挫折可使人心中抑郁不安,极度的挫折会使人加不欲生。人如果长期处在由挫折产生的体验之中,则会导致种种身心疾病。当然.有的挫折也能…  相似文献   

3.
滕洁 《课外阅读》2011,(11):190-190
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初始阶段体现出较强的好奇心理。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成绩的分化,学生的消极学习情绪逐步显现,有的缺乏进取精神,有的存在失败心理,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调适,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为学生以后升人高中继续学习烙上阴影。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协调配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15):48-49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快、振奋等;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痛苦、失望等,如果人的合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受挫感、忧郁感和压抑感,进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行为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需要,并要努力满足他们合理的心理需要。一、热爱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被关注和被爱的心理需要在我们的一项相…  相似文献   

5.
人的心理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而且具有调控功能,在遇到不幸时会焦虑和忧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境会逐渐恢复;在可怕的情况下会恐惧,但时过境迁就会消失;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产生了某种负性情绪,而刺激撤除后很长时间内仍不能使心理平衡,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了心理障碍或是不良心理。学生的不良心理能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中学生中的早恋、偷窃、出走、暴力等事件的呈增长趋势已经向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学生的不良心理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由于异常心理得不到矫正和…  相似文献   

6.
微心理 不论是1’白一个人睡觉还是个白黑,根源都在于自身的恐惧。恐惧是人最早发展出来的情绪,教他懂得自我保护,但每个人的恐惧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小孩很早就可以自己一个人睡,有的到了初中还不敢一个人睡。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身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之中,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则是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加上父母给予他们太高的要求和期望,一旦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者满足父母的期望,这些孩子就很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种消极,脆弱的心理情绪还得不到及时且有效的疏导,最终还很可能造成悲剧的出现。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认为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外,还应该对他们的心理情绪多加关注,而这样也才能够实现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主要站在一个初中教师的角度,就"初中学生自我心理调节途径与方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挫折是指一个人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是人生普遍会遇到的一种挫败情境,人的一生中随时都可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首先带给人的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情绪体验下,有的人会一蹶不振,有的人会奋发继续努力。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认知和心理发展条件得不够成熟,常常不能对挫折做出正确积极的归因,导致对自己  相似文献   

9.
在高三复习应考阶段,打好知识基础固然重要,考生是否注重自我心理调节、能不能以良好的情绪和心理投入复习和考试,一样很关键。高考在即.三年寒窗,众多学子能否升学,考试心理调节显得十分重要,对此,本文就高三学生在复习迎考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怎样进行心理调试谈一点看法,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一、复习考试的心理分析复习考试心理的内容主要有情绪、动机、定向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因为不同的学习状况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情绪。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就逃避;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好了,就灰心丧气:有的认为自己聪明,学习就不认真等等.这些学生存在的情绪问题看似不是问题,却说明了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如果负面的情绪不及时解决.长期积累.只能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距离好成绩越来越远。我在教学中通常运用以下方式.转变学生的负面学习情绪.使他们重新提起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人的心理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而且具有调控功能。在遇到不幸时会焦虑和忧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境会逐渐恢复;在可怕的情况下会恐惧,但时过境迁就会消失;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产生了某种负性情绪,而刺激撤除后很长时间内仍不能使心理平衡,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了心理障碍或是不良心理。学生的不良心理能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中学生中的早恋、偷窃、出走、暴力等事件的星增长趋势已经向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学生的不良心理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由于异常心理得不到矫正和平衡所致,这样,矫正学生异常心理。预防不良心理的产生就摆在了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面前。本文就怎样矫正中学生异常心理、预防不良心理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些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道德水平有直接的联系。当学生心理的各方面都正常时,其行为也是正常的;反之。学生心理失常,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可能发生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被持续失常的心理所强化,就容易演变成严重的品德问题。不少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平时不大关心性格内向、情绪失调的学生,往往把有些学生的孤独感和好静说成是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暴露思想,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由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等。这种把学生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的做法,很可能进一步激化学生原已失衡的心理矛盾,把学生推下品德不良的深渊。因此,德育中教师要有心理教育的思想,正确区分学生反社会行为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情绪,对单个的人来说,可能会左右他的思想,影响他的心态;而对整个班级而言,就可能形成一种环境,造成一种氛围。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会使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富于创造的活力;相反,低落、不健康的情绪则可能让一个人产生沮丧、压抑的心态。一个班级要充满活力和生机,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自信地表达,就应该注意调控班级的情绪,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乐观、进取的精神。下面是关于班级情绪调整的一个案例。心理独白那是刚分文理科的第一周,学生们在周记里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则周记这样写道:我们是文科班,是一个新组…  相似文献   

14.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悔得肠子都青了。""后悔"成了大家嘴边常说的一个词。如果经常因为一些原因后悔而产生郁闷的情绪,对心理和身体健康就可能造成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5.
听说有的人会得“心理感冒”,什么是“心理感冒”?如何治疗?(陈思婷)答:陈思婷同学居然知道“心理感冒”这个名词,真的很棒啊。心理感冒,常由于外界环境、气候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发病。心理感冒主要症状,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欲望和精神需求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所产生的各种内心矛盾冲突、思想斗争等紧张情绪的反应状态。在心理上表现为情绪波动、消极、焦虑,使心理上暂时失衡,并出现程度不同的烦恼、紧张、不安、愤怒、憎恨、忧愁、悲伤、恐惧、痛苦等等;在生理上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头晕、头痛、失眠、食欲不振、心悸、气促等等。一个人时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感冒不仅对人体无啥大碍,而且是有益的。中国医学认为:“适度紧张有益健康。”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重症的心理感冒会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或造成生理机能的失调,这往往是导致心理和行为变态的原因之一。患上心理感冒的人,应首先相信自身的免疫功能,相信自愈能力。多数的心理感冒,通过自身高级神经的自控系统,自我调节而达到自愈。即使是重症心理感冒患者,也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病急乱投医,滥用药,要及时找心理医生对症下药,及时治疗,才能“心”到病除。(浩详)责任编辑张一文心理感冒也烦恼@浩详  相似文献   

16.
姜楠  徐从花 《教书育人》2000,(11):35-36
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困难、挫折,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到刺激,引起心理失衡,产生悲观、烦恼、焦虑、孤独等忧愁情绪,进而发生行为紊乱,有的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面对这样的心理障碍,如果班主任或学生家长不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指导,轻则导致神经衰弱,重则患上抑郁症或精神错乱。因此,帮助中学生消除忧愁情绪,走出心理困境,走上心理健康之路,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介绍几种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忧愁的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一、自慰法解忧。人遭遇心理困境时,最先最容易采取的自救策略便是回避法:…  相似文献   

17.
挫折是指一个人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是人生普遍会遇到的一种挫败情境。人的一生中随时都可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首先带给人的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情绪体验下,有的人会一蹶不振,有的人会奋发继续努力。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认知和心理发展条件的不够成熟,常常不能对挫折做出正确积极的归因,导致对自己的认识片面、偏激,不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初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随着生理的变化,他们的心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比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容易转移等等,这些是造成学生成绩大幅度下降的原因.通过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践,我总结出了初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某些标准,归纳如下:一、心理不健康的诸多表现1.语言、思维与大多数同龄人不相似一位心理学教授曾说:当一个人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这属于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有人联想到悲剧的现象,就让人难以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注意这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中学生的言行举止、服饰装扮、日常嗜好等与大多数同龄人相差太大,太过于与众不同了,他们的心理可能就会有问题,不够健康.  相似文献   

19.
正有调查显示,许多小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常表现出紧张、多虑、退缩、恐惧、躁动、焦虑、忧郁、消沉等不良的情绪状态,令人担忧。一个学生的情绪状态如何是他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个体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愉快、开朗,则在人际交往中较受欢迎;相反,如果个体的情绪困扰长期不能解决,则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能与人正常相处,难以适应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不仅影响活动效率,而且也有损身心健康。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焦虑、压抑及一些身心疾病,甚至引起神经衰弱或精神病。因  相似文献   

20.
在"高考心理助考报告会"现场,郑晓边教授以"五心十法、教养互动、应对高考"为主题做了一场生动的报告,告诉家长如何给予孩子适当的期望和压力,及时提供心理支持;教导学生如何调试自己的情绪,满怀信心迎接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