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芳 《时代教育》2015,(4):140-141
本文主要联系悲剧的含义阐述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从社会、文化、个人三个方面来探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分析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塑造的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中.祥林嫂是其中之一,祥林嫂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既是个人悲剧又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3.
在鲁迅塑造的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中.祥林嫂是其中之一,祥林嫂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既是个人悲剧又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4.
陈黄丽 《成才之路》2014,(17):59-59
从封建礼教和周围"看客"的冷漠和麻木无情两个方面来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性,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对《祝福》中祥林嫂变化的分析来表现社会的黑暗,探究出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中国农村妇女对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她的悲剧更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祥林嫂代表了受剥削、愚昧、善良勤劳,虽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已有所挣扎,最终仍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孟春之时,被卖改嫁;暮春之时,痛失爱子;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祥林嫂的每一次悲剧都发生在本该充满希望的春天里,作者如此巧妙地安排,可谓匠心独运。既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把握祥林嫂人生命运的悲剧性,又让读者明白在封建"四权"的统治下,像祥林嫂这样生活在旧中国农村的劳动妇女是没有"春天"可言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小说"走向城市"叙事蕴涵着浓厚的悲剧色彩,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英雄悲剧的普通人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看,悲剧在文本中主要表现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人性迷失的悲剧等四种形式。文本呈现悲剧风格缘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矛盾、作家的立场和视角等。  相似文献   

8.
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无不体现出人生价值的毁灭。“克夫克子”的祥林嫂就具体体现了鲁迅作品的悲剧性艺术特色。本文以鲁迅先生悲剧的创作体现了悲剧观念为立论根据,通过鲁迅所描写的祥林嫂所具有的“可贵之处”及其毁灭的具体分析,得出了祥林嫂的悲剧,印证了鲁迅所谓“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1924年的中国社会现状是一个遥远的难以企及的过去,祥林嫂的悲剧发生于时。于当代的中学生而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是难以理解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是文章探讨的重点。从小处着手,逐层深入地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给学生以更为真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使我常常联想到加缪的“局外人”.是的.祥林嫂不属于鲁镇.不属于卫家山的婆家.也不属于胡家坳。她被买卖、被驱逐.被欺骗、被嘲笑,生不见容下人间.死亦不能保全于阴曹.这是一个多么痛苦无助的生灵。在无边的夜一样的大海里.祥林嫂四处寻觅.竭力表现.争取回归到奴隶的身份和被收容的境地.但这一切都注定了她的徒劳无益。鲁迅正是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但他要怀着浓重的悲悯揭开这个过程.以细节集中展示身份认同的文化悲剧与宿命局限.将无价值的追求与信仰撕破.以悲剧的手段来展示荒诞与无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吕瑞娟 《文教资料》2014,(11):10-11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她身上的悲剧特征引起了读者的诸多反思。文章对祥林嫂的悲剧特征和对现代人的启示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小说《祝福》主人公祥林嫂 ,首先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社会人物 ,其个人思想品格具有真善美的合理性。只有充分认可这个悲剧人物的人生价值所在 ,才能正确评价小说的悲剧艺术价值所在。从悲剧审美评价 ,《祝福》是一篇创造性实践悲剧艺术法则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祝福》是表现妇女问题的作品。长期以来 ,人们对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和小说的主题意蕴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解读 ,本文试从女性文化存在角度 ,透过祥林嫂心路发展历程 ,揭示出祥林嫂的悲剧是角色丧失与因袭濡染双重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祝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农村妇女祥林嫂的典型,这一典型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悲剧。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凶是封建礼教,封建礼教在作品中具体表现为封建的五权:夫权、父权、族权、神权、政权。就是这五根绳联合绞杀了祥林嫂。  相似文献   

15.
祥林嫂的悲剧是风俗悲剧。野蛮时期留下的祭俗,氏族社会遗留的婚俗,封建社会的礼教,使构成了当时鲁镇风俗。婚俗使祥林嫂守寡、失子、失贞,成为所谓“败坏风俗”的人,最后以悲剧告终。小说似给我们提出这样的命题:妇女要彻底解放具有独立的人格;就必须彻底铲除旧有的顽固的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现代中国最具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祝福》是他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层揭示了四大枷锁对祥林嫂的重压;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绳子的故事》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讲述了法国北方诺曼底地区一个诚实农民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的路上捡了一条绳子,却受到多方重压,最后忧郁而死的故事。两篇故事的主人公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悲剧的结局,多方面的重压,小说背后透出的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些都能引起人心底那抹"哀其不幸"的怜悯,也道出了社会道德沦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变态人物,是指心理被严重扭曲,已经不正常的人物。我们知道死了第一个丈夫的祥林嫂被迫从婆家逃了出来,虽然在鲁镇有短暂的苟活,但不久被她的第一个丈夫的母亲强迫嫁给了另一个男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的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深深地涂抹上了必然性的色彩;但死了第二个丈夫又失去了儿子的她的悲剧命运更充满了偶然性,也是这个特殊的遭遇使祥林嫂的正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一文,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揭露,从而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在社会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之境的过程中,祥林嫂有无反抗?如果有的话,她到底反抗什么呢?丈夫死了以后,祥林嫂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  相似文献   

19.
陈海琳 《读写月报》2022,(34):16-19
<正>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为什么所有人都一样把祥林嫂往死地里赶?为什么所有人都一样在增加她的精神痛苦?这似乎是一场共谋。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祝福》有大量重复性语句,鲁迅这样一流的小说家,他是不会写毫无意义的重复句的,重复叙事中必有他的匠心。笔者试图从重复叙事入手,来探寻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0.
高明 《语文天地》2011,(4):13-14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一文,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揭露,从而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在社会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之境的过程中,祥林嫂有无反抗?如果有的话,她到底反抗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