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伴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众文化在中国广为传播。在传统与现代交汇、东方与西方兼容的文化语境中,当代大学生审美表现出与传统的偏离或背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的审美品格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当代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新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审美文化的崭新背景面前,以往审美教育所存在的许多空白点暴露出来,审美教育面临着一个如何调整自身的策略、目标、计划和方法的问题。今天的审美教育应成为一种广义的教育形式,一种大教育形式。在此意义上,当代审美教育应以培养新型的文化品格为目标,包括价值观念的塑造、人格境界的提高、精神个性的发展、趣味格调的陶养。  相似文献   

3.
影视艺术以面对真实受众的陌生化叙事策略、引导大众积极消费的文化体闲性质和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消遣娱乐功能切入了中国当代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并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国当下影视艺术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最活跃的部分,对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但它需要更进一步的引导与规范。以有利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犁文学具有美善相生的审美品格。这表现在他以善的伦理为认识世界的方式,对美善合一文学世界的展示,以及与善相和谐的艺术特征上。孙犁审美品格的主体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同时融汇了现代西方人道主义精神和艺术方法。审美品格是孙犁个人精神和人格的写照,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道路和文体选择。孙犁的审美品格与他生活的时代文化存在一定冲突,也因此未能在他的创作中得到充分发挥,但它使孙犁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蕴,也切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既超越了时代,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开放性发展的方法。孙犁的审美品格非常切合当前中国的文化要求,对中国文学具有充分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觉开掘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文化资源,实际上主要是寻求与激活在当代新的背景之下发展民族艺术的因子和机缘,是在文化层面上获得新的生长点。这至少有三层意思:其一,是民族艺术在当代背景下实现有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二,是在当代背景下对于民族文化身份的确认,以使其在营造多元共生的当代文化景观中显示自身价值;其三,对于民族艺术资源进行当代新的文化阐释,并使之焕发出为更多人所接受的新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6.
艺术情感是一种与艺术审美联系在一起的高级情感体系,因创作者、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的不同,在艺术审美中存在品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的深刻转型,文化也随之转型,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自由开放的当代文化模式。伴随着文化转型,当代审美文化活动也出现了新变,呈现出一种与以往二元对立不同的审美范式,在此,私人审美得以凸显,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社会政治关怀,人们更加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当代文学创作也因着这种文化转型和审美新变而疏远以往的宏大叙事、国家政治关切,而更多地关注个人生活、私人体验,从而构建起人们的私人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审美文化批评话语以其强烈的实践性品格介入当下文化活动,在克服了传统美学过分形而上的弊端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当代审美文化批评的话语特征分析透视是很有必要的.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多元化;同质化;情绪化;滑向文化,背离审美;热衷解构,忽略重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文学以自己独特的符号及符号方式承载全幅的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之,有五大层次,即部分与全体交融互摄之精神(方法论的)、天人合一的贞认、成人成圣即成神的道德人本关怀、文化的三大价值核心、文化品格的认定,这由内而外通贯一气的五大方面都是文化发展的精微的内在动力.这五大方面决定了审美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同时,文化精神即审美。正是在文化与审美的交汇处,文学既承担了纯粹意义上的审美、也承担了纯粹意义上的文化的品格,而这种双重承担表现在它的意象及意象世界的意义之中,它们本质上正是文化精神的旨向。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流行的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具有传承性、技术性、图像性、展演性和实用性特征,是中国文化稳态发展和文化主体性的表现;当代流行的本土化了的西方审美形态体现了西方血统与中国精神的融合;当代中西相通的传统审美形态,具有普遍性、愉悦性和大众性特点,表现了中西审美形态沟通的现实性;当代正在生成的戏仿、冏和风貌等审美形态,具有开心、巧智、解构和无美而乐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价值观。当代中国审美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展现了中国审美形态的丰富性、传承性、主体性,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创作中“新乡土”美学特征的研究,揭示“新乡土”美学对于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和意义;同时从“新乡土”美学重构的角度,积极构建新的美学秩序,重新认识中国乡村,以期系统反映转型以来真实的中国乡村景象,促进当代社会多元化文化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的主要特点是辩证的审美观,这一审美思想主要体现为实用与审美结合、自然与创新统一、高雅与通俗共赏、创造与欣赏并重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李渔生活审美实践中有充分体现。其辨证审美观也告诉我们生活审美是可能的,以及如何进行生活审美,这对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实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以反对艺术的自律为契机,因三代知识分子的努力而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空位处迅速发展,但是它在逻辑起点、文化层面和审美追求三方面都表现出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自由的实践与创造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弥补了其不足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中西方美学理论体系不同导致中西方审美方式的不同。但事实上,方法论的不同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将西方审美深入探究,西方审美体现出审美"人化"的特征,而这种特征是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美学的切入点,从而更好的掌握西方美学中所体现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网络游戏和动漫堪称是第二媒介时代里以网络和电脑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媒体艺术的最重要代表,二者都深深烙上了数字化时代特殊的印记,网络游戏独特的交互方式和促成的沉浸体验昭显了当代审美文化和文艺生态的新势态。动漫的盛行同样不仅与消费文化潮流、商业运作有关,还和动漫形式上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应和了视觉转向的文化时尚分不开。第二媒介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虚拟"与"仿真"。电影、电视和网络的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交叉借鉴,更是一种传播内容与文化精神的深层次交融,显示了电子媒介文化时代媒介大融化、艺术信息跨媒体运行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种理论学说的出现,在其背后往往有一定的哲学基础,接受美学理论自然也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对接受美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两种哲学理论,一个是当代解释学,一个是现象学美学。对接受美学哲学意蕴的探源,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接受美学的精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流派林立的当代西方美学做出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是古老而现代的话题,当下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在教育学、哲学等领域对其都有深入的研究,但在文艺美学领域中,虽然研究得较多,但对其内涵的界定仍是“古老的”。以以往美学家、教育家对审美教育内涵的探讨与界定为基础,并结合当代审美教育表现出的新特征,较全面、深入地探究审美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强调审美教育对个体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培养与提升,以期塑造更多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使者。  相似文献   

19.
桐城文化是安徽省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之一。桐城派是桐城文化的核心品牌。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浪潮中,桐城派作为一种稀缺性的文化资源,正成为地方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选择。桐城市丰富的桐城派文化遗存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坚实基础,而桐城派文化旅游美学价值的混乱不清,桐城派文化旅游定位模糊,导致桐城派文化旅游特色不鲜明.桐城派文化品质趋向于一般的历史文化旅游。确立桐城派核心文化旅游品牌地位,提炼桐城派文化的旅游美学内涵,是桐城派文化旅游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6 0年代后的朱光潜美学已是实践美学 ,从以物的形象为审美对象到强调美的意识形态性 ,再到提出文艺是生产劳动 ,是朱光潜实践美学形成的基本轨迹。以文艺的主观性说明实践的能动性 ,以审美的创造精神沟通的物质与精神生产 ,寄托人类全面发展的文化理想 ,是朱光潜实践美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