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为中国文学事业和出版事业矗立起了一座丰碑。第一辑自30年代编纂出版以来,经过文学界、出版界几代人的努力,已出版了第二辑(1927—1937)和第三辑(1937—1949),第四辑(1949—1976)的编纂即将告成,第五辑(1976—2000)的编纂也已列入规划。正当“大系”全书完成指日可待之际,想不到曾经发起并领导编纂“大系”的第一代编辑家、“大系”第一辑主编赵家璧同志,不幸于1997年3月12日与世长辞。赵家璧同志一生从事出版工作,为我国新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刊录赵家璧同志生前和领导编纂“大系”的第二代、第三代编辑家丁景唐、江曾培关于《中国新文学大系》三人谈中的一次谈话,以示对他的深切悼念。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在继影印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10卷本和编辑出版了《大系》第二个十年(1927—1937)的20卷本之后,经过长期酝酿讨论,正积极着手筹备《大系》第三辑(1937—1949)20卷本的编纂工作,力争在建国40周年大庆时全部推出。新文学大系的第三辑的年限,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大系》的编选工作,要求全面、准确选拨这个时期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国统区、沦  相似文献   

3.
上海文艺出版社继影印出版十大卷《中国新文学大系》后,正在准备《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的编纂工作。《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理论和作品的选集,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于1935-1936年间出版。赵家璧主编,蔡元培作总序,编选人作导言。全书共十大卷: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4.
经过几代人50余年的前后接力、共同奋斗,终于完成了《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7—1937)、第三个十年(1937—1949,应是12年)编纂出版的重大工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以至思想史、出版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积累和珍贵史料。第一个十年《中国新文学大系》由赵家璧主编,蔡元培作总序,1935—1936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这次出版的“大选”进入1917—1927年之间的新文学理论和作品,包括建设理论、文学论争、小说、散文、戏剧、诗和史料·索引七个门类共十卷,分别由胡适、郑振铎、茅盾、鲁  相似文献   

5.
继影印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之后,上海文艺出版社又在积极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胡乔木同志对该社负责人说,这次编纂工作是有意义的,它将在国内外发生一定的影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1983年8月16日第8版《答读者问》专栏里一篇文章写道: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理论和作品的选集……”“《中国新文学大系》续编,自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起,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止。……全书约一千万字,分二十卷(每卷约五十万字)出版,约为第一个十年的一倍。”(着重号系引者所加)读了这段文字,如果问“《中国新文学大系》(即  相似文献   

7.
丁景唐1920年生,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37年冬参加革命,作家、诗人、出版家。笔名洛黎阳、歌青春、丁英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中文系。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办《蜜蜂》文艺半月刊。曾任《小说月报》编辑,《文坛月报》编辑。抗战胜利后,主持上海文艺青年联谊会工作,出版《文艺学习》,开展进步文艺活动。1949年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宣传处、新闻出版处处长,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名誉社长、编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二、三、四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上海版协副主席、顾问,上海市编辑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鲁迅、瞿秋白、"左联"五烈士和左翼文艺运动史的研究,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影印"左联"、"文总"等文学刊物40余种;主持编辑出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以及《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20卷,其中《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主要作品有诗集《星底梦》,评论集《学习鲁迅作品的札记》,2004年出版《...  相似文献   

8.
1935年5月15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出版了。细细算来,今年是它的七十岁生日。大系的主编——赵家璧(1908~1997年)已经离开我们八年。他没有看到第四辑问世,也无从知道第五辑的主编是谁人。但他早就预料到大系会继续编下去,正如世人所说“书比人长寿”。一个年青编辑的梦想赵家璧自幼喜欢读书,十七岁时,作为圣约翰附中离校学生,进入国人自己创办的光华大学附中的高中一年级读书,那时他就参加校刊《晨曦》的编辑工作,高三时主编《晨曦》并将《晨曦》向社会发行,从此爱上了编辑这一工作。在升入光华大学后,他认识了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相似文献   

9.
钦鸿  吴建 《出版史料》2012,(1):111-117
著名文史专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季镇淮1997年因病逝世以后,范泉非常悲痛,特地撰写了一篇纪念他的长文《季镇淮与(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先是分节发表在上海《文汇报》和《书窗》、山西《太原日报》副刊、香港《香港文学》等一些报刊,后来收入了北京大学出版的《季镇淮先生纪念集》。  相似文献   

10.
一点感想     
走上编辑岗位,冥冥中总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记得刚上大学时,班级里的第一期黑板报,插图就是临摹的《中国新文学大系》里的扉页插画《播种者》,一位筋骨强健的男人跨开大步,正播撒着金灿灿的种子,那种播撒希望、播撒生命的豪迈,曾让我久久沉吟。后来才知道,《中国新文学大系》算得上是我国新文学出版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工程,从而又平添了几分亲切。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12,(8):9-9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二辑、第三辑)8月17日在上海书展上首发。《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一辑)曾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等荣誉。经过5年的精心遴选和编辑加工,其第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出版不仅是赵家璧编辑生涯中的重要收获,更是中国出版史上极具特色的出版案例。《大系》在充分发挥编辑主体构想的同时,将"选"和"论"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从选家之学到史家之学的转变,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时至今日仍在编撰体例、分期方式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和出版。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月     
1月3日《邓小平论党的建设》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月5日《周恩来年谱))( 1898~1949)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 1月‘日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综合性新闻摄影画册《永恒之日》在北京举行首发式。 1月7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0多种精装书、礼品书在上海三家新华书店同时展销,并组织上海的新闻记者从中评选出10种优秀精装书、礼品书。评选结果,10本优秀精装书、礼品书是:《文艺鉴赏大成》、《中国历代帝王录》、《巴金六十年文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故宫博物院藏宝录》、《世界著名动物故事大观》、《中国历代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1930年代,父亲赵家璧是上海良友图书公司的编辑,良友图书公司位于虹口区北四川路851号(现在四川北路溏沽路口)。那里的剧场、影院、茶楼和酒家林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许多文化出版企业也在虹口经营。良友公司被迫停业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良友公司内的设备、存书,两日之内被盗窃一空。爱文义路(现北京东路)泥城桥一带地摊上《良友文学丛书》只卖一角一本,精装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十卷,花三四块钱也能买到。总经理余汉生(此时公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给予很大的关注,有关专、论集、史料辑、部门行业史出版了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的鸿篇巨制《中国近代经济史》更具有代表性。该研究室将中国近代经济史划分成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和述,已获得的成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上、下册)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中、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89年和2000年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1928—1937》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938—1949》在继续研究和述中,将陆续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给予很大的关注,有关专著、论文集、史料辑、部门行业史出版了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的鸿篇巨制《中国近代经济史》更具有代表性。该研究室将中国近代经济史划分成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和著述,已获得的成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上、下册)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中、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89年和2000年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1928—1937》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938—1949》在继续研究和著述中,将陆续出版发行。届时,《中国近代经济史》将以一部完  相似文献   

17.
在简明分析《中国新文学大系》出版目的的基础上,着重从作者选择、作品选择、多元文化选择以及时间、结构、内容六个方面分别剖析《大系》的坐标价值和路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97年9月6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颁奖大会在这里举行。我和林国华参加了大会,林国华代表上海书店上台领奖。这是颁给《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简称《大系》)的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年),即将出版,它精选了这十年间的代表性作品中,对于这期间出版的几百部长篇小说中只选了五部,其中包括了萧军同志的《八月的乡村》。这五部小说“被誉为新文学杰作”。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完稿于1934年,1935年初版,署名“田军”,由上海容光书局作为奴隶社的“奴隶丛书”之二出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亡,广大人民群众在水深火热之中,爱国志士纷纷抵抗,也有些爱国群众离开东北进入关内。舒群(李旭东)于1934年春到了青岛,接着写信给他的朋友萧军和萧红,这  相似文献   

20.
李频 《编辑学刊》2001,20(1):28-32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以下简称<大系>是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其杰出意义一在开创"大系"出版体裁,二在以编辑手段系统整理五四文学成就,功不可没.对其成因,对其内在构成与特色,却一直未见专文较深入地解析.面对这座丰碑,抬头仰望了鲁迅、茅盾、胡适、朱自清等大师后,不由得低头沉思:<大系>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其选编者是当时最优秀的文化精英,名家编名著,大师选名篇,<大系>理当不朽,那个不朽的编辑群体奠定基础并建造了这座高质量出版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