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转炉烟道蒸汽余热发电的主要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和控制系统,以及经济效益。对钢铁企业的能源综合利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干熄焦余热锅炉副产蒸汽生产过程,对干熄炉及余热锅炉热平衡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计算了余热锅炉副产蒸汽量,从而看出干熄焦余热锅炉节能量较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燃烧煤气的锅炉经蒸汽在线清灰改造后,出现了吹灰汽源蒸汽管路振动大、锅炉局部部位保温被吹除和换热管壁变薄等安全隐患。通过对蒸汽管路整改、锅炉保温方式调整及个别吹灰喷嘴蒸汽量调整等手段,消除了上述的缺陷,提高了热电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低品位余热回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低品位余热能源的分析,可以对该部分资源加以二次开发及利用,通过增加气水换热装置利用该部分热量,可以提高转炉汽化冷却余热锅炉的经济性,基于此,通过增加气水换热装置改善转炉汽化冷却余热锅炉经济性进行简单论述,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小型火力发电厂的给水除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蒸汽除氧可达到除氧目的,能提高热效率,减少氧腐蚀。但随之而来出现的一系列弊病和问题又造成很大的消耗和浪费,同时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特别是在本来凝结水消耗量较大的情况下又增加了工业用汽,使之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尤其突出。我厂针对这一严重实际问题和矛盾,根据热力基本理论和除氧的基本原理结合设备实际状况,自行设计、制作、施工的汽、水回收,余热利用,真空除氧联合系统,解决了这一难题。经过多年的应用取得了节约能源,增加效益,延长设备寿命,安全经济的良好效果。根据应用情况,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和换代。  相似文献   

6.
注汽开发中,注汽设备运行时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注汽开发效果。注汽设备运行时率高,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合格的蒸汽注入量大,蒸汽吞吐效果越好。反之,在注汽过程中,断续注汽就无法保证注入蒸汽的质量,从而影响整个注汽过程的注汽效果。因此,我确立了《提高设备运行时率》的课题,力争提高注汽设备运行时率,进而改善注汽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依据RH真空脱碳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结合马钢第四钢轧总厂炼钢分厂RH真空脱碳的实际,从影响RH真空脱碳的因素等方面,介绍了马钢炼钢厂RH真空脱碳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凝汽器是汽轮机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汽轮机的排汽冷却凝结成水.并形成高度真空.使进入汽轮机的蒸汽能膨胀到远低于大气压力而多做功。凝汽器真空是表征凝汽器工作特性的主要指标,是影响汽轮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凝汽器真空的因素比较复杂.包括凝汽器传热特性、凝汽器热负荷、铜管清洁率、冷却水温、冷却水量、冷却水系统的特性等。然而,对于一台已经投运的抽汽凝汽式机组.凝汽器的冷却面积、冷却方式等已基本固定.冷却水系统的特性、冷却水温受到电厂的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等因素限制,  相似文献   

9.
与常规锅炉相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余热锅炉在系统布置、热力特性等方面与其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使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时,要充分考虑其汽水系统的优化,节点温差的选取等关键性的问题。具体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的性能与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1)
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车间2台35t/h中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2台汽轮机B3-3.43/0.785、2台发电机QF-3-2,年发电2100万KWh,年供蒸汽34万吨。电站锅炉机组背压蒸汽主要以生产、生活集中供热为主,凝结水因公司生产布局和工艺的特殊性,用汽点分散、地势高差悬殊,不宜回收,化工用汽设备间接换热凝结水有时被污染,水质不稳定。凝结水回收技术设备不成熟,回收方式不易确定,余热能否有效利用,凝结水循环利用能否稳定达标作为锅炉补水等存在疑虑,并且投资大、风险高。2015年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车间蒸汽凝结水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成功实施,系统运行节能效果良好,凝结水高效循环利用,借此探讨推广蒸汽凝结水的回收、余热利用、处理后的循环利用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余热锅炉蒸汽系统的优化配置及其变工况运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伙基 《中国科技信息》2006,(4):110-111,116
本文主要分析联合循环余热锅炉蒸汽系统的优化配置及其变工况运行特点。优化分两个层次:一是系统热力参数优化,即求得汽轮机功率最大时对应的各级蒸汽压力;二是蒸汽系统设备国产化基础上的技术经济优化,即进行投资与得益分析,配置合适的系统和设备。指出蒸汽系统参数优化是余热利用率、理想朗肯循环效率及汽轮机内效率随参数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优化过程中着重考虑了系统配置的工程实用性。通过计算,分析了联合循环变工况的运行特点:蒸汽系统滑压最小压力点的限制及省煤器汽化问题,文中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满足外供蒸汽的条件下如何及时调整发电机组的进汽量、抽汽量使机组发电总量最大,有利于汽轮机优化运行、降低发电成本。文章分析了热电联产汽轮机组运行操作优化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13.
某电厂2*1000MW二次中间再热六缸六排汽机组配置单台给水泵,对给水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很高。为解决启动初期用汽量大的问题,配置了两台大容量启动炉供汽;另外机组跳闸,联跳给水泵,给水失压导致主蒸汽旁路系统无法投运,致使轴封汽源供汽受限,我们通过优化措施解决了轴封汽源受限的问题。但考虑到单台机组运行跳闸,能否进行热态紧急恢复,我们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综合考虑认为在启动过程中跳闸,启动炉处于热态备用状态可以进行热态恢复。正常运行中跳闸,启动炉处于冷态时,只能进行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相似文献   

14.
西藏拉萨9E燃机电站拥有1台PG9171E燃机及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其机组的动力作功介质为高压蒸汽,除盐水通过余热锅炉加热后形成的高压蒸汽,在机组实际运行中由于高压蒸汽管路及阀门的输水不当存在除盐水浪费现象,为了更好地回收除盐水,公司实施汽机输水系统技术改造达到有效回收除盐水的目的,文章分别将高压电动主汽门后疏水阀CS2117的疏水管道改接到本体疏水扩容器原除氧放汽管道的疏水接口上和将低压电动主汽门后疏水阀CS2118的疏水管道改接到本体疏水扩容器两侧剩余的疏水接口后对本体扩容器输水能否承受输水压力和流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汽轮机疏水系统改造的可行性,并在机组实际运行中实践技术改造后确实达到了回收高温除盐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余热锅炉是炼油生产装置主要的产汽和节能设备,我公司配置的燃烧式余热锅炉自投用以来,存在省煤器易腐蚀泄漏、受热面积灰严重、炉膛压力偏高及排烟温度偏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公司对低温省煤器、空气换热器、增设蒸汽吹灰器等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为确保技术改造质量和工期,根据余热锅炉低温省煤器图纸技术要求,针对主要37项组件,每道工序进行精密制作、加工、组对焊接、吊装就位,保证技术改造工期如期完成。经过深入现场勘查,精心组织策划,发挥了现有检修的管工技师、电焊技师等专业技术能手亲自指点和施工操作,按照施工工序技术、质量、环节控制点等把关,最终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空气换热器、增设蒸汽吹灰器等项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机组主汽门阀盖发生蒸汽泄漏,威胁机组安全运行,本文利用三菱主汽门设计结构特点对高温泄漏蒸汽进行集中引流,消除蒸汽外漏,回收了工质,避免机组停运。同时对同类型水平安装的主汽阀泄漏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主汽门安装工艺的几项重点要求,为同类型机组主汽门阀盖漏汽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革新》2014,(5):42-42
成果简介: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采用喷射原理,利用高压流体的能量,将被引射的低压流体增压的装置,是一种可调节喷射式压缩器。本技术可用于各种介质的喷射式压缩器,包括弹性介质及非弹性介质的两股不同压力各种介质流体进行混合,进行能量交换,形成一股设定工况压力各件下的各种柏态的混合流体。适合于各种可压缩与不可压缩流体介质用于高品位能量流体,替代了传统的造成能量贬值的质量调节和简易流量的调节喷射式压缩器,可以广泛用于需要变工况及进行参数调节的电厂、不凝性气体排出系统、废热蒸汽回收、工业生产的蒸汽喷射真空系统(真空蒸发、真空蒸馏、真空结晶、真空干燥等),优化生产达到节能改善工艺操作和清洁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及时了解齐40块65井组汽驱开发进展情况,提高井组汽驱效果,对齐40块65井组10个井组进行汽驱前缘微地震监测。通过监测分析汽驱井组问蒸汽腔及蒸汽通道发展情况,确定汽驱优势方向及蒸汽波及范围,实现对汽驱井组开发动态实时跟踪评价,为下步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转炉余热锅炉的故障分析对于保证余热锅炉的正常工作有着关键性的意义与价值。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转炉余热锅炉的相关故障,并且对余热锅炉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的过程进行了探究,旨在更进一步的分析余热锅炉的使用技巧,全面的改进存在的不足,并且更好的应对余热锅炉工作当中出现的故障,确保余热锅炉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20.
化学法降压注蒸汽技术是利用高温防膨剂配合热化学解堵剂解除地层粘土膨胀无机伤害和地层胶质沥青质沉淀、"死油"等有机伤害,降低超稠油井注蒸汽注入压力、提高地层吸汽能力的增注技术。通过在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营8-斜24井现场试验,降低注蒸汽压力2MPa-3MPa,提高了注汽质量,达到设计配注要求,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