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次研究的是以重物落下产生的重力势能转变为动能驱动新型无碳小车来实现S型轨迹行走,同时具有方向控制功能。整个车体的设计,以降低加工成本、减小摩擦、结构简单、调整方便灵活为目标。通过对比不同的传动形式,齿轮传动是最终的选择。转向功能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来实现。针对对心曲柄滑块结构左右转向时存在不对称的问题,本文采用曲柄拨叉机构,来达到左右转向对称等效,保证了转向轮左右摆动规律的一致性和小车运动轨迹的准确性,该机构的应用是此次设计的创新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要求设计并制造一种以重力势能为动力源、电控自动避障功能的小车。针对这种命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创新性、结构稳定性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舵机实现转向,齿轮组和变速机构共同完成自行行走的势能小车。本文从能量转换、传动与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重力势能小车的设计思路并给出了势能小车的尺寸、传动比等各参数,势能小车即可用于竞赛小车,也可以作为教学载体适用于教学。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4)
针对第5届工程训练大赛"无碳小车"的要求,设计出一种利用重力使能转化为动能的三轮8字形"无碳小车",利用转向机构改变运动方向以实现无碳小车行进路线沿8字形轨迹绕行。运用Solidworks进行建模装配,并利用相关运动学公式计算出8字形曲线的理论轨迹,以便设计出结构更加合理的8字形无碳小车。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8)
针对命题"原始桩之间距离1m,偶数桩在±200~300mm范围内移动的无碳小车的设计与制作",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行驶机构、转向机构、动力机构三个机构列矩阵进行计算,推导出无碳小车部件设计权重比值,并探析较重要部件的优势,并为该部件的合理的摆放提供参考意见。最后,通过权重分析结论设计出合理的零部件、微调机构,并制造一台无碳小车样车,试跑结果表明无碳小车按照预定轨迹稳定行走。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24)
由于设计、制造、装配及现场发车等各种原因,无碳小车实际行走的轨迹与理论轨迹往往存在一定偏差。转向机构作为无碳小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其设计成微调结构能有效的调节轨迹偏差。通过MATLAB仿真,分析连杆机构各杆长变化时对小车轨迹的影响;结合仿真结果和制作的小车实际调试试验,分析当小车轨迹产生偏差时的微调方案对小车实际调试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第六届全国工程能力大赛"s"型无碳小车的命题要求,设计了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无碳小车,并使用转向机构达到自主绕桩的效果。该转向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为实现不同桩距可调,在曲柄上设有不同孔距的螺纹孔,通过对加工工艺的分析,制作一种专用夹具,辅助CAM进行编程,并通过数控铣床加工,最终满足曲柄的加工精度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成本低廉但是效果出色的避障小车设计方案。小车采用后轮驱动转向于一体的方式,用两个直流电机分别为两轮提供独立的动力,通过在轮子内侧布置减速齿轮组来使转速降到合适的范围。本方案采用微型激光传感器探测与障碍物的距离,通过后轮两个电机的转速差实现小车的避障功能。选用Arduino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通过PID控制算法平衡电机本身差异引起的转速不同步以及地形倾斜造成的小车跑偏问题。最终我们搭建了实验赛道,验证了本方案具有出色的避障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科学领域的各种应用,人类的生活步入了智能化时代,另一方面,汽车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人类将目光聚焦在了智能汽车上。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利用单片机的WIFI智能小车的设计。WIFI智能小车利用传感器接收外界信息,转化为数据后将其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进行运算处理后将指令传送给智能小车的控制系统,从而达到对智能小车的远程遥控。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用到了单片机技术、无线路由技术和信息传递技术。  相似文献   

9.
此健身器由两台健身驱动器和一台合力娱乐中心组成,父母坐骑在两侧的健身驱动器上,脚踏脚蹬提供给合力娱乐中心驱动力,孩子坐在中间的合力娱乐中心的儿童小车内,在传递驱动力的过程中利用差速器的逆作用(齿轮系加法机构),使两个大人的圆周运动和动力合成一个圆周运动和动力并输出用来驱动小车左右移动,同时孩子通过拨动方向盘使外齿轮在内齿轮中旋转,从而带动车厢绕转轴做自转,该健身器操作方便,具有娱乐和健身双重功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要求设计并制造一种以重力势能为动力源的"双8"字型无碳小车。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创新性、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好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了外凸轮和导轨滑块实现小车转向,导向轮与主动轮在同一竖直线上。由一对传动比5的齿轮,单轮驱动,悬挂重物和牵引绕线轴的滑轮直径比1:2组成小车的重要部分。本文介绍了凸轮设计和滑块设计。  相似文献   

11.
正以渐开线圆柱直齿轮为例,介绍利用UG NX的GC工具箱得到渐开线圆柱直齿轮,再利用装配、运动仿真等命令,从而得到准确的渐开线圆柱直齿轮机构造型的设计及运动分析。齿轮机构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机构,它既可以用来传递空间中任意两轴之间的相互运动还可以用来传输动力。另外齿轮与其它传动机构相比,还具有结构紧凑、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要求,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辆电控无碳小车,小车为三轮结构,包含一个转向轮和两个行进轮,小车具有赛道障碍识别、测速、自动转向以及制动功能,这些功能均由机械或电控装置实现,无人工交互。本文首先分析了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委会制定的比赛规则,并给出总体的分工和设计思路;其次,通过图样的方式对小车的具体设计和特点进行描述;并且分析了参赛过程中的主要扣分点,提出了设计和任务分配过程中的不足;最后系统性地总结了备战及参赛等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未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机械部件和控制电路着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遥控的智能机械车。经过一系列比较和论证,最终采用快速成型材料制作小车零部件,车轮转向部分采用齿轮齿条设计成万向轮,MC9S12DG128作为控制芯片以及其他外围器件;采用最优策略和,完成相应动作。  相似文献   

14.
小车控制系统以迅猛发展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主要由路径识别、车速控制等功能模块组成。一般而言,小车控制系统要求小车在白色的场地上,通过控制小车的转向角和车速,使小车能自动地沿着一条任意给定的黑色带状引导线行驶。本文论述小车控制系统设计的开发过程,对怎样实现系统的设计过程做了深入探讨。小车控制系统是以单片机AT89C51为控制中心,通过黑标检测装置,检测颜色的变化,得到"0""1"信号,然后输入AT89C51单片机,单片机经过处理将信号送入脉宽调速专用集成电路L298芯片,芯片L298接收到脉冲信号,控制左右两个电机的驱动,从而实现小车对黑标循迹行走、前进、转弯、停止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使小车按8字形状轨迹走,顺利绕过两个相距一定间距的障碍物,使用凸轮机构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由于凸轮存在周期性的特性,小车可以周期性的按8字形轨迹行走,从而实现小车在重锤的重力下持续绕过障碍物的过程。其中寻找或构造8字形曲线的常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寻觅现有的连续曲线,并能直接得到该曲线方程,而另一种是构造8字形轨迹。本次课题是使用圆弧和三角函数线来构造类8字形轨迹。本课题主要从分析前轮转角,并结合转向机构设计凸轮相应的半径和角度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6.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要求设计并制造一种以重力势能为动力源的"双8"字型无碳小车,利用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驱动行走和转向。以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的"双8"字型无碳小车设计为例,根据实际操作和调试过程中所发现的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改进,为无碳小车的设计及调试提供指导意义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依据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的要求,设计一款无碳小车,该小车由车身、驱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和微调机构等组成。针对运行轨迹的分析,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转向机构,并使用Matlab进行轨迹仿真,从理论上解决了小车的设计、制作问题,满足比赛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RSSR机构的运动特性和RSSR机构的转向原理,采用Solidworks软件构建三维模型,建立小车的运动学模型,并结合ADAMS的轨迹模拟,最大限度地增大轨迹的实现程度。以无碳小车为例,为RSSR机构的应用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7)
无人驾驶电动车在转向过程中,转向电机提供驱动力驱动车轮转向,取消了传统的机械差速器,通过控制内外驱动车轮轮毂电机达到差速的目的。ECU根据规划的行驶路径及Ackermann转向模型基于外侧车轮转速确定内侧车轮转速并通过CAN总线传递给MCU,MCU通过模糊PID控制算法控制轮毂电机转速。分析结果证明,该电子差速器可有效达到轮间差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胡文彬 《内江科技》2003,24(6):20-21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1.零件的功用 如图一所示的零件是某汽车变速箱上的齿轮轴,位于变速箱体的内部,它的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汽车获得前进的动力;二是实现变速的目的。零件上有4个半圆键槽,用来安装齿轮,在加上自身的轴齿轮Z=13,5个齿轮可与其它轴上的滑移齿轮啮合,以实现传递运动和动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