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渡金属氧化物光电变色现象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过渡金属氧化物电致变色和光致变色研究的发展现状,总结该领域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获得的结果,着重介绍作者利用光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的组合来研究变色材料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非对称紫精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炎  陈祝君  王刚 《科教文汇》2008,(7):198-198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个新的非对称q含有不饱和双键的紫精化合物,运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认,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两个化合物具有稳定的电致变色性能,可用以制作实用的电致变色器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在飞速发展,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因其感温变色的特性,拥有很大的应用面且在不断扩大,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本文采用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为核心,以其在不同温度下显色不同的特点来设计一种可视温度的奶瓶,用以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闻翰 《百科知识》2006,(5S):13-13
玻璃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常用不过的材料。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玻璃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比如说,人们希望玻璃能有多种功能,能在外界光线强的时候,变得更暗一些。在外界光线弱的时候.变得更透亮一些。这就要用到现代调光玻璃的技术。玻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转变呢,原理有很多种,有光致变色、电致变色、温致变色、压致变色等。其中电致变色又可细分为:液晶类、可悬浮粒子类、电解电镀类等。但就成本而言,温致变色或者是压致变色的调光玻璃更实用。  相似文献   

5.
电致变色的碳纳米管/聚二炔纳米复合纤维彭慧胜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二炔等变色材料在温度、pH值和化学或机械应力等各种环境刺激下改变颜色,并已被制成传感装置。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26)
溶致变色染料作为一种具备良好应用属性的基本材料,在化学、生物等领域备受关注,同时也成为我国当前研究的一重点课题。溶剂能够通过影响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动力学,以及电荷分布特征等呈现不同的变色反应,这也是研究新型荧光染料的理论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04,(4):25-25
西安交通大学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晓兵博士,通过多年研究,发现了基于全新原理的巨大电致变形效应,同时研究开发出对环境无污染的无铅压电材料。这种效应是普通压电效应的40倍,能使电致应变效应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国际学术界和业界人士认为这  相似文献   

8.
对温致变色塑料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温致变色材料的分类及优缺点,以及温致变色塑料的加工工艺及应用领域,希望为温致变色塑料的研究与专利审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氢泄露原位检测为研发目标,研制出了一种遇氢可变色的活性材料。针对氢敏变色活性材料褪色过快的问题,按照TRIZ创新的步骤进行分析,提取出技术及物理矛盾,借鉴与运用发明原理及标准解,提出了改善氢敏变色活性材料监测效果的多项创新设计方案,成功改善氢敏变色活性材料的监测效果。研发过程表明,将TRIZ理论应用到新材料研发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创新的效率,快速解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8,(9):7-8
由于一种新型保热涂层的成功问世,未来航天器看起来要比今天的兄长们苗条许多。在近期于宾州费城召开的美国化学会年会上,研究人员拿出了新的证据,表明这种被称为薄膜可变辐射电致变色装置的新材料,能够在太空的严酷环境中——包括微小陨石的碰撞——保护电子装置和组件。专家表示,这种新材料能够用来制造下一代的小型长效航天器。  相似文献   

11.
与电相关的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众多电器与电子产品中电接触材料的使用则直接关系着的产品的使用情况。电接触材料是电产品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受电器种类的影响电接触材料的选用也有所不同,甚至电接触材料会直接影响电器的使用寿命。文章从贵金属电接触材料的种类着手,对电接触材料进行相应的分析,结合当下对电接触材料的研究,对电接触材料的未来发展做出大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发明与创新》2003,(11):23-23
一种光响应式可弯曲新材料在复旦年轻讲师、留日博士俞燕蕾手中诞生了。近年来,随着机器人、人工肌肉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弯曲形变能力的材料受到关注。但这些材料大都集中于电致弯曲,具有形变速度快的特点的光响应式可弯曲材料因其开发上的难度而无人问津。俞燕蕾利用含偶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花青素类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水平,本研究选取口罩材料作为应用对象,避免污染口罩对人体的二次危害,用分光光度法测得紫甘薯母液的花青素含量为280mg/l,稀释后配置成不同浓度,滤材浸泡后烘干。实验采用了双变量对比法,不同花青素含量的滤材在不同的PH值溶液显色实验和人佩戴含花青素成分的口罩12小时后显色对比,280mg/l和140mg/l浓度中处理的滤材在PH6.5溶液中的变色和佩戴相同花青素浓度含量的口罩12小时后的变色基本一致。结论:紫甘薯中花青素类化合物可以在口罩材料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型材料     
<正>用于室内雾霾净化的柔性透明智能窗口材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领导的团队发展了一种浸染自组装的方法,以传统的商业尼龙网纱(聚酰胺)为基底,研制出超大面积的柔性透明智能窗口。研究成果发表于iScience。研究人员在20分钟内即可制备约7.5平方米的银纳米线—尼龙智能窗口,这种柔性透明智能窗口不仅能够和热致变色染料相结合改变室内的光照强度,还能够作为高效的雾霾收集器用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信息》2003,(19):30-30
一种光响应式可弯曲新材料在复旦年轻讲师、留日博士俞燕蕾手中诞生了。2003年9月11日,英国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俞燕蕾博士在新型高分子液晶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日本NHK电视台和多家媒体对这一科研成果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人工肌肉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弯曲形变能力的材料受到关注。但这些材料大都集中于电致弯曲,具有形变速度快特点的光响应式可弯曲材料因其开发上的难度而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无毒电池原型,利用全新技术,在几秒内能完成充电或放电。该新型电池原型是使用无毒的聚合物材料制作,虽然目前在储电能力还不如现今广泛运用的锂电池,但它可在几秒内完成充电或放电。而且充电时,电池还会变色,电池的充电状态可以很直观地反馈给用户。该电池  相似文献   

17.
正外力是人们所熟知的能量。古人利用摩擦生热而钻木取火,采用摩擦生变而将朱砂转变为水银;如今,人们借助拉伸、摩擦、弯曲、推拉等机械力制备材料、工具和机器。当然,力还能够"影响"材料。但是相比较于对其它刺激响应性材料的认知和研究,比如温度响应、p H响应、光响应等材料,从纳米尺度、分子水平探讨和发展力响应、力诱导的智能材料,尤其是力诱导变色材料,还是一个亟待开发、拓展的研究领域。力响应性荧光变色材料在诸多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沉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晶材料的机理,着重介绍了脉冲电沉积法和喷射电沉积法的作用机理和优点,并电沉积纳米晶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超磁致伸缩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目前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随之带来的迟滞非线性控制也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综述了非线性迟滞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具备在空间和能量尺度的高分辨表征能力以及纳米局域探针特点,扫描隧道显微术已经成为近年来对单分子体系进行空间、结构操纵和物理、化学性质调控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操纵单分子及其组元在材料表面进行各种运动模式乃至化学反应,并通过电致等外场效应调节单分子体系的量子态,从而在新型材料探索、纳米器件设计、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与控制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