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使用不同的溶剂合成BiOBr光催化剂,探索溶剂对BiOBr光催化剂晶面暴露的变化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表征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吸收光范围。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盐酸环丙沙星(CH)为降解物,研究溶剂对BiOBr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降解实验发现以乙二醇作溶剂合成BiOBr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同时得出BiOBr的光催化活性、晶体结构受到溶剂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热重分析(TGA)、电阻测量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CO_2与NH_3对YBa_2Cu_3O_(7-x)超导体结构稳定性及超导,电性的影响。当温度低于373K时,CO_2对YBa_2Cu_3O(7-x)的结构和超导电性无影响;当温度为523K时,CO_2使YBa_2Cu_3O_(7-x)的Tc下降;温度高于703K时,CO_2将很快破坏YBa_2Cu_3O_(7-x)的结构,并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在CO_2中存在的O_2与N_2对YBa_2Cu_3O(7-x)与CO_2的反应及反应产物的影响有较大差异。NH_3对YBa_2Cu_3O(7-x)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法,以纳米锐钛矿TiO_2为钛源,分别与Ba(NO_3)_2、Sr(NO_3)_2晶体以物质的量为1:1比例反应分别得到BaTiO_3(BT),SrTiO_3(ST)。之后将所得到的这两种钛酸盐粉体以物质的量为1:1比例混合,压片,然后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BT/ST复合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样品进行结构分析和微观形貌表征,得到制备BT,ST粉体的反应温度体系为TP-900-1100(900℃(3h)-1100℃(3h)),得到BT/ST纳米复合陶瓷的最佳反应温度体系为TP-500-900-1250(500℃(3h)-900℃(3h)-1250℃(3h))。  相似文献   

4.
以对甲基苯乙烯、对三氟甲基苯胺和乙酸钯合成了(E)-N-(1-(对甲苯基)亚乙基)-4-(三氟甲基)苯胺,并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该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其结果表明,当三物料的摩尔比为20:2:1,反应温度为100°C,反应时间20h时工艺最佳。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 Koros 和 Orban 首先报导以苯酚和苯胺及其衍生物为底物的非催化反应振荡现象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可用 OKN 机理或修正的 OKN 机理来解释此类以有机物为底物的反应振荡行为.但我们在详细考察了苯胺-溴酸钾-硫酸体系的反应振荡现象(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对振荡诱导期、周期、寿命和振荡周期次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振荡时间参数动力学作了分析后,发现无催化剂时,振荡存在浓度“分界”和温度“分界”点,而在有催化剂时,“分界”现象消失.这些独特的行为是很难用 OKN 机理作出合理解释的.  相似文献   

6.
张生  黎松  刘献伟 《科技通报》2013,(6):30-31,34
以二苯基硅二醇(DPSD)、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 H 4)和含氢双封头(HMM)为原料,70%浓硫酸为催化剂,制备高折光LED灌封胶用液体交联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交联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折射率和收率的苯基氢基聚硅氧烷,含氢量约为0.6%,具有较优的热稳定性和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萘乙酸和甲醇为原料,硫酸铁为催化剂,采用蒸馏分水工艺,合成α-萘乙酸甲酯。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酸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最适宜反应条件为:n(甲醇)∶n(α-萘乙酸)=10∶1,催化剂用量为α-萘乙酸质量的7%、反应时间120min、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产品收率为93.5%。  相似文献   

8.
以四氯化硅、苯甲醇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一种硅卤协同阻燃增塑剂硅酸苄基三(二氯丙基)酯。探讨反应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四氯化硅与苯甲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1,四氯化硅与环氧氯丙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3.3,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8 h,产品产率为98%。并采用FTIR,1H-NMR,极限氧指数等表征了硅酸苄基三(二氯丙基)酯的分子结构及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松脂为原料,酸改性膨润土为催化剂进行松脂直接歧化-裂解制备对伞花烃和松脂基生物柴油的研究。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原料质量分数计)和反应时间对对伞花烃得率和松脂基生物柴油酸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260℃、催化剂用量为10%和反应时间120 min,对伞花烃的得率为47.9897%和松脂基生物柴油酸值为0.46 mgKOH·g-1,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产品的收率和品质影响较为显著。松脂基生物柴油与O#柴油调和后低温流动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以硫酸亚铁、硫酸、硫酸铝、磷酸氢二钠为原料,双氧水作为氧化剂,通过实验合成新型絮凝剂聚磷硫酸铝铁(PPAFS)。PPAF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a_2HPO_4:Al_2(SO_4)_3:FeSO_4摩尔比为0.15:0.2:1,反应温度80℃左右,聚合温度为75℃,保温时间为5h。聚磷硫酸铝铁对废水的pH值和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聚磷硫酸铝铁的药剂用量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硅氢加成法合成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炔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在Pt的金属络合物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实验中考察了反应温度,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PMVS)含量以及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投料速度对反应选择性和产物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以甲苯为溶剂,Pt浓度为25~35ppm,反应温度80℃,PMVS与Pt质量比12...  相似文献   

12.
以活性炭为载体、贵金属Pd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5.0 wt.% Pd/C催化剂,用N2吸附和TE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合成维生素过程中重要中间体2,3,5-三甲基苯醌(TMBQ)加氢生产2,3,5-三甲基苯醌(TMHQ)为目标反应,在反应温度为40~80℃范围内,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催化加氢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下,该反应对TMBQ的反应级数为1,活化能为47.7 kJ·mol-1。经核实,建立的TMBQ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方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1-溴-2碘萘与2-(甲氧羰基)-苯硼酸为起始原料合成5-溴-11,11-二甲基-11H-苯并[b]芴,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溶剂及相关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优化得出每一步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优化后目标产品总收率可以达到49.1%,产品纯度99.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布洛芬-伪麻黄碱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伪麻黄碱和布洛芬为原料,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为缩合剂,通过比较原料配比、反应溶剂、反应温度等因素制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布洛芬和盐酸伪麻黄碱的质量比为1.5:1,30℃,二氯甲烷为溶剂进行反应,产物收率最高。结论该制备方法获得高收率的产物,可以应用于布洛芬-伪麻黄碱衍生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以甲醛、苯乙酮、多胺类等为原料经曼尼希反应合成抗高温酸化缓蚀剂。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最佳条件为:醛、酮、胺配比为2:2:0.4,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24h、PH=4、季铵化8h。用静态失重法评价该缓蚀剂,温度为90℃时,缓蚀率达99.51%,缓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白云石的粒径、煅烧温度和时间对氧化镁产率的影响,以及硫酸铵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钙离子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联产硫酸钙(石膏)作了较深层的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白云石为100目、煅烧温度为800°C、煅烧时间为1h时,得到的氧化镁纯度、转化率较高;利用14%硫酸铵溶液与煅烧产物在90°C条件下,反应1h,氨循环量为初始铵氨比为1:1.5,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镁的堆积密度为0.29g/cm3,纯度为98.06%颗粒呈片状结构,形貌规则,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用SO42-/TiO2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合成乙酰水杨酸.探索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实验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的焙烧温度500℃,反应温度76~80℃,反应时间30 min,n(水杨酸):n(乙酸酐)=1:2.0.催化剂用量1.0 g,此时乙酰水扬酸的收率可达79%.而且催化剂的制备简单、催化活性高、重复使用性好、后处理简便、无三废污染,是一种新型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剂,符合节能环保的绿色合成要求.  相似文献   

18.
喜树碱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喜树碱E环的修饰主要目的是抑制内酯的水解,从而提高E环的稳定性。在喜树碱的E环引入二硫键即可保护α-羟基内酯环又可增强其靶向性。本文以喜树碱(CPT)为原料,与3,3'-二硫代二丙酸在缩合剂的作用下,发生部分O-酰化反应,合成了喜树碱-20-O-(3,3'-二硫代二丙酰)单酯,通过考察缩合剂、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O-酰化反应的影响,选定EDCI为缩合剂剂,以DMAP为缩合活化剂,室温下搅拌反应12小时,经柱层析纯化,产品收率可达62%。  相似文献   

19.
王一霖 《内江科技》2013,34(5):50+25
本文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合成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八酯)P(AM-SA),红外光谱表征聚合物结构,元素分析法分析聚合物组分,研究了聚合物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反应时间都是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得出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丙烯酰胺(AM)10.000g,丙烯酸十八酯(SA)用量为AM的0.75%(摩尔比),表面活性剂(SDS)用量为反应单体总质量的3%,引发剂(APS)用量为反应单体总质量的0.25%,在N2保护下反应时间6小时,反应转化率可达86.7%,制得的产物分子量可达×106数量级,具有最好的增粘性能。  相似文献   

20.
对石脑油组份芳构化反应中的正碳离子活化途径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了反应温度为530℃时,烃分子以不同方式活化的反应焓变和平衡常数。结果表明,链烷烃在固体酸催化剂上以裂解方式进行活化在热力学上最有利,其次是以氢转移方式进行活化。与链烷烃不同的是,环烷烃在固体酸催化剂上的裂解活化因涉及到开环反应,因而比较困难。相比之下,环烷烃的氢转移活化方式在热力学上最有利。不论链烷烃还是环烷烃,脱氢活化方式在热力学上都是不利的。石脑油组份在固体酸催化剂上的活化反应总体上是吸热反应,因此在反应器设计时需注意热平衡问题。另外,从热力学上看,石脑油组份在进行裂解和氢转移活化时将不可避免地生成大量干气(甲烷和乙烷)和丙烷,因此干气和丙烷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可能成为石脑油组份芳构化技术工业应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