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思想道德修养》精品课程建设涉及到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体系的改革、教材体系建设、课程的评估等方面。《思想道德修养》精品课程建设只要抓住教授主讲课程、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免费开放三个关键环节,经过几年的努力,高校完全可以将《思想道德修养》课建设成为精品课程。这样既可以大大缓解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也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将有助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在实践和理论之间形成连接,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活力和实效性。为更有效合理地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途径,并指出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日益凸显的现实,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由于目前高校一般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把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弥补大学教育的缺失。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对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教学内容设计。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实证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对生命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各个章节教学进行了设计,提出了生命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策略,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学会珍爱生命,在遭遇挫折时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命,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目标,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省思人本教育路径遭遇的形式内容陈旧、实践模块缺失和评价体系落后的现实困境,着力探索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素养为指标、以维护学生权益为基础的人本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德育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管理上不够人性化,个别教师素质不高,少数学生得过且过等现象。因此,高校道德建设必须再接再厉,并主要搞好高校党建,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增强修养,将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体性教育模式作为高校德育改革的有益探索,是指在教师主导性作用下,强化"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造就真正的思想道德主体。通过和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体验等内外综合作用,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落实知行合一,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教学内容分布不均、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上区别较大、对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要求不一致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应该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新分立为《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的现实原因,并对分立后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模式的改革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对该门课程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提出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品德修养课的教材进行改革 ,要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以利促使学生智能的提高及素质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实施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须承担生态文明宣传这一时代责任,基本途径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实现将生态教育与课程教育有机统一,培育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课程之一。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的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的课程,它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南,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德育课在高校却陷入“言者淳淳,听者藐藐”的困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教师本身进行德育的基本功不够,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远、大、空”。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当代高校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当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渠道,对当代高校职能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选择、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服务社会的途径选择、文化传承的渠道构建。实现高校的四大职能,需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塑造高尚人格、培养公民意识、拓展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应从教材、教学、教师与学生等方面下工夫,才能切实的增强"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校内管理和劳动实践课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意志品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总体处于滑坡状态。这一现象目前已引起日本政府、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井已成为日本新闻舆论界报导、议论的热点。笔者在访日期间,有位日本小学女教师问我:“中国小学生尊敬不尊敬老师?”我答:“普遍很尊敬老师,老师说的话比家长说的作用大.”她说,在这一点上,日本的小学生不如中国.她们也有道德课,但是一周只有一学时。德育教材教师有一本,学生却没有.德育课的情况,校长也不检查。她对这种状况很是忧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和谐高校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培养。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笔者做了一些积极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院校中,要想提高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重要组成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考虑到少数民族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基础》课教学与民族特色文化有效融合,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和主要渠道.要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真正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激活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为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知行背离”现象,不能采取“存在就是合理”的态度.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非是一些人所说的知性德育,而是大学生轻视道德修养导致的德性缺失.《思修》课教育应通过“做人”的教育调动起学生德性修养的动力,以此提高《思修》课教育中的“知行一致”效果.  相似文献   

20.
恋爱观、婚姻观教育是我国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人恋爱是否和谐、婚姻是否幸福,与其持何种恋爱观、婚姻观有直接关系。构建正确的道德观、法律观,是90后大学生人性完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通过调查分析,说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对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的影响,论证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构建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完善人格再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