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福建民间文书》是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搜集福建地区十八个市县的民间文书档案汇编而成。由于受特定时代和特殊地域方言文化的影响,且受文书秉笔人知识水平的限制,《福建民间文书》的用字现象复杂,就俗字而言,很多构件可以混同使用。从汉字构形学出发,将俗字构件间的混同分为成字构件混同、非字构件混同和成字与非字构件混同三大类;混同关系分为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和多对一关系;混同类型分为笔画组类混同、部首变体类混同和部首变体类与笔画组类混同。构件混同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福建民间文书》整理的质量,也为该书的史学、农学、法学、档案学和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一点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屈探春 《文教资料》2014,(30):160-163
本文基于空间向量模型,利用TF-IDF值,对《楚辞》、《公羊传》、《管子》、《谷梁传》、《国语》、《韩非子》、《老子》、《礼记》、《论语》、《吕氏春秋》、《孟子》、《墨子》、《商君书》、《诗经》、《孙子》、《武子》、《孝经》、《荀子》、《晏子春秋》、《仪礼》、《周礼》、《周易》、《庄子》、《尚书》和《左传》等二十五本先秦文献进行了相似度计算,通过分析文本的相似系数,考察文本间的相似程度和文献本身的特殊性。最终发现:部分文献用词较为封闭,用语风格独树一帜;部分文献用词则包容性,与其他文本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KJV英译本《圣经》中《雅各书》一卷全部文本,自建小型语料库,通过现代计算机语料库检索技术,对《雅各书》从词表、词簇、搭配、共现、语义韵等方面分析其词汇特征,进一步研究该经文的用词特点。  相似文献   

4.
潘健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7):50-51,79
《金瓶梅词话》作者至今难以确定.梅节先生重校本为“金系”重要文本,该书在回目对仗、叙述方式及标音系书籍特征三个方面均呈现民间文本特征.重校本《金瓶梅词话》明显有别于文人趣味的民间俚俗特点,可为民间创作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5.
黄正建 《家教指南》2016,(6):102-108
大谷文书中有数十件占卜文书,但《大谷文书集成》对其定名多不准确。本文以敦煌占卜文书为参照,为其中的6件占卜文书予以定名,认为大谷占卜文书反映出来的占卜类型和方法与敦煌占卜文书大体相同,不同的只是用词与繁简。大谷占卜文书中的某些用词不同于敦煌占卜文书,却与中原典籍相同,或许反映了唐前期吐鲁番地区保存的典籍更多地来自中原。大谷占卜文书中有1件既不见于敦煌占卜文书,也不见于传世唐代典籍,是研究唐五代占卜史极其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宋元以来契约文书数量巨大,其中以徽州为最,但福建(包括台湾)契约文书的数量也不可小觑。我们有必要对已经刊布的宋元以来福建契约文书作简单的梳理。已刊布的福建契约文书汇编整理本主要有:杨国桢整理的《闽南契约文书综录》[1],收集了宋至20世纪50年代共1000余件契约;1997年由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整理的《明清福建经济契约文书选辑》[2]共收录了上至建文三年(1401)、下迄宣统三年(1911)4750件契约文书;2006年由陈娟英、张仲淳编的《厦门典藏契约文书》[3]整理了上起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下至1954年1117件厦门契约文书。  相似文献   

7.
徽州契约文书是记录宋以来徽州地区百姓各种交易的文书档案,具有十分珍贵的学术价值。而徽州契约文书的基础研究仍然十分薄弱,尤其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学界较少关注。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含有纷繁的俗写讹字、含有大量徽州方言口语词、行文中文字多省略、含有诸多特殊的书写格式等。了解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有助于提高徽州及其他地方契约文书整理和相关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旅游指南在市场上出现。与大多数旅游文本不同的是,旅游指南属于纯粹的"信息型文本":向旅游者介绍景点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典故、行程线路、服务设施等丰富的旅游资讯。本文以《欧风华韵七彩澳门》旅游指南为例,通过介绍该旅游指南的用词、句法、修辞等特点,概述旅游指南的文本特点,为旅游翻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契约文书中保留了民间社会生活中珍贵的语言文字资料,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选取《清代山西民间契约文书选编》晋西区文书中的一些疑难词语,如?业、荣日、转揭、搭兑、交义等,运用比较、推勘等方法进行释义,为契约文书的充分利用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恨歌》是王安忆20世纪90年代的代表作,文章从其民间立场出发,对《长恨歌》中"民间历史意识"的书写角度加以研究,主要从叙述方式、叙述策略和叙述语言三个方面来探讨民间历史意识在《长恨歌》文本操作层面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闽台两地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文化联系。民间故事作为闽台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丰富的民间想象体现出闽台两地民众共同的审美取向和情感诉求。特别是在济世救困的想象中体现了共同的崇儒精神、在开拓家园的想象中展现了相似的拼搏性格、在行侠仗义的想象中传达了相近的英雄情结、在神灵保护的想象中演绎了相通的民间信仰。这些相同或相通的民间想象,都与两岸人民的生活实践、心理经验和精神追求分不开,是在两岸密切的血缘和史缘关系中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经验,在两岸相通的文缘和神缘关系中形成的共同的审美追求,在两岸相近的地缘关系中形成的共同的性格取向。闽台民间故事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纵深感,演绎出两岸民众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对闽台民间故事相通性的考察和揭示,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两岸民众共同的审美取向和情感诉求,对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的血肉联系,在两岸民众的情感沟通和共鸣中促进交流和发展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民族舞蹈学研究方法和舞蹈教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论,从课程开发的角度,首先论述了闽南民间舞蹈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及其价值。其次对校本课程开发模式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笔者的课程观。再次,提出《闽南民间舞蹈》课程性质、目标,同时对《闽南民间舞蹈》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的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民俗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创造成果 ,是一定的社会群体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为应付各种环境、满足各种需要而不断积累起来的一种社会创造物 ,是没有个人版权所有的群众文化积淀。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品格、原始文化品格、生活属性品格、动态积累品格、历史传承品格和地域变异、阶级阶层变异等多重品格。是一种始终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 ,重视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流传于闽南地区的拍胸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查法,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拍胸舞产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变迁进行分析,指出拍胸舞的保护与传承应加强传统保护方法,丰富其保护传承途径,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诗歌文献浩如烟海,具体作品更加不计其数。对这些作品进行考察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现在专门就宋琬、孙枝蔚、郑燮、罗聘、黄遵宪等人的若干作品做一次集中的考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该文试图从书法入手,并结合文章所反映的史实对P5043号卷子加以探讨,从而提出以下假设:卷子出于欧阳询之手,因敦煌官吏僧俗请为唐太宗立生祠而作,用于刻碑纪事。对此卷子的考订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指出妈祖天上圣母之称,乾隆末年已在福建出现,稍后台湾亦见此称。嘉庆九年闽商将之传到锦州,道光时该称谓在福建已流布较广。关于敕封妈祖天上圣母诸说乃民间叙事,经不起学理上的深究。  相似文献   

18.
闽粤台地区民间信仰盛行,与这一地区信巫、尚鬼、重祀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而相同的民系在三地之间的移民关系决定了闽、粤、台民间信仰具有较大的同质性。本文以闽粤台民间信仰的传承、变迁为重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盛行于这一地区的临水夫人信仰、三山国王信仰、惭愧祖师信仰、开漳圣王信仰等民间信仰在三地的传承与变迁,进而引出对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应该互相整合和互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坚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的人们,只承认汉字具有标示汉语的功能。本文归纳了汉字标示的几种功能:形意字示形;会意字、指事字示意;借音字示音;意声字既示意又示音。本文认为,一方面汉字作为整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另一方面,形意字还是事物形态的符号;会意字、指事字、意声字中的意符还是事物形态、类别、属性或质地等的符号;意声字中的音符是汉语语音的符号。汉字示意成为汉语的有力补充,它能把汉语中同音不同义词语从同音词语中分析出来。汉字示意还成为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活化石,由此生发出汉字文化学。汉字中借音字和意声字中的音符成为追溯汉语古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图探讨《史记》记载的秦东民俗,如论人必及家族性格、祭祀风俗、禁忌习俗、占卜与谶纬、子承父业的观念等等,并从秦东民俗的感性形式、内在意蕴、教育功能等方面,剖析秦东民俗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