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二代"现象的层出不穷反映了我国社会阶层明显的固化趋势。阶层固化会使社会失去生机,造成对立情绪,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和长久的稳定发展。因此,文章从马克斯·韦伯的阶层理论出发,分析了阶层固化趋势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阶层固化是社会流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或非正常状态,阶层固化所涉及的主要对象是青年群体,因此,阶层固化实际上指的就是青年阶层的固化。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社会流动机制发生改变,弱化了底层青年的教育动力,使先赋性因素取代后致性因素,成为决定青年群体社会流动的首要因素。因此要保证社会流动畅通有序,必须破除青年阶层固化的格局,建立并健全促进公平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布尔迪厄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可以成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阶层固化成因的理论范式.高等教育是实现个人向上流动的最好通道,但近年来高等教育却不再是实现社会合理流动的渠道,反而成为“阶层固化”的助推器,表现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寒门难出贵子”与“蚁族”现象.社会资本差异与失衡是导致高等教育助推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家庭社会资本差异导致高等教育机会及就业机会不平等,催生了阶层固化;城乡社会资本失衡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占有不均,进一步加剧了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阶层固化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不仅存在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而且广泛存在于学校之间、群体之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阶层固化将直接导致社会的阶层固化,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2010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面临困难》,该文提出一个疑问: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文章感叹: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阶层流动的关系源于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对教育公平性的关注。教育所获得的文化资本,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阶层流动渠道。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与人的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农民阶层实现向上流动提供助力。然而事实证明,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促进了学生短期的流动,并未使农二代跃入更高的阶层,实现真正的阶层流动。阶层流动固化、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偏差、劳动力与就业市场对接脱轨等因素迫使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方向上走向“职业人”与“自然人”的培养模式,从而促进阶层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6.
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阶层之间是良性流动的,尤其是从下向上的流动;但由于各种因素,阶层的边界会因为固化产生封闭,阶层间的冲突就会频发,犯罪即为表现之一。阶层固化状态与青少年改变命运的愿望与行动发生激烈的矛盾,再加上社会解体等原因,这个不易自我控制的群体极有可能发生种种越轨行为;另外,对上层阶层的青少年来说,因为社会资源有利甚至偏袒于他们,也很容易失控,产生犯罪。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社会转化。在这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以来形成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了,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阶层,其中农民工阶层对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经过潜心研究,得出了中国社会十大阶层的结论,并得到了学界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公共空间的网络社会在转型期的中国日益呈现出一种封闭趋势,表现为阶层固化的关系网络社会生态。其本质是利益的内聚化,表现为权力、财富、信息的集中化、内部化;借口是品味、资质,最终导致社会多极多阶层分化加剧,身份标签化、等级化;根本性质是歧视和特权;作用是妨碍和阻滞资源流动和社会发展。打破网络固化的路径包括:信息公开、制度规范、行为公开、理念革新、技术支撑、道德约束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社会的整体进步 ,除了经济的发展外 ,更强调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不仅要求达到经济上的GDP指标 ,而且要求达到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些指标 ,如社会结构的构成、城市化程度、生活质量等。其中 ,社会结构的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指标。目前 ,中国正处于从总体上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型过程中 ,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变迁。可以说 ,全面小康社会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它有庞大的社会中等收入阶层 (或称“社会中间层”)。在任何社会中 ,社会中等收入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正因如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我国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观点。现阶段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不太合理 ,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结构 ,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 ,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因此 ,要形成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就必须让该扩大的阶层大起来 ,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可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息息相关的。那么 ,究竟  相似文献   

11.
唐宋以前,商人阶层并没有因其所拥有的经济势力而居于较高的社会层位。到了唐宋时期,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总体来看,宋代商人阶层还是没有争取到应有的社会地位,这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观念及社会统治格局的深刻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主观阶层认同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阶层认同是个人对自己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的感知,作为阶层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反映社会分层这一社会事实,另一方面反映相对独立的心理存在。从社会范畴化、社会比较、社会认同化、社会认同威胁和认同解构及重建五个方面分析主观阶层认同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方法及我国大众主观阶层认同状况阐述主观阶层认同的研究现状;从主、客观两方面来阐述主观阶层认同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对当前及以后的研究进行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封建官僚体制下,官吏并不是世袭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西汉时期,官僚制度逐步发展,选官、考课、退休等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导致官僚阶层社会地位发生变化.考课结果的优劣会决定官员的迁降;退休后官员会由官变民;如若犯罪则会免官甚至受刑.官僚阶层的流动性保证了统治阶层的质量,促进了西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层现象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日益明显.在学者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基础上,用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和社会冲突理论分析了社会分层现象.对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做了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构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社会的整体进步 ,除了经济的发展外 ,更强调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不仅要求达到经济上的GDP指标 ,而且要求达到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些指标 ,如社会结构的构成、城市化程度、生活质量等。其中 ,社会结构的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指标。目前 ,中国正处于从总体上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型过程中 ,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变迁。可以说 ,全面小康社会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它有庞大的社会中等收入阶层 (或称“社会中间层”)。在任何社会中 ,社会中等收入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正因如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我国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观点。现阶段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不太合理 ,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结构 ,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 ,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因此 ,要形成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就必须让该扩大的阶层大起来 ,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可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息息相关的。那么 ,究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间阶层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促使中国产生了中间阶层。中间阶层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 ,但同时因为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社会发展形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表达权、结社权与民主选举权构成了阶层话语权生成的权利制度机制,然而,由于这些权利在所有社会阶层中分布的非均衡性,导致在不同类型社会相同的社会阶层间或在同一社会的不同社会阶层间,社会各阶层的话语权形态千差万别。在现代金字塔型社会中,话语权基本上就是强势阶层的权利;在葫芦型社会中,中间阶层开始比较有效地影响社会话语权,但还显不足;在橄榄型社会中,中间阶层成为选择政策制定者与决定政策话语走向主导的因素,同时,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的话语权也会得到很好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城乡居民已经分化成两个具有不同利益诉求和政治实力对比悬殊的阶层。城市居民是强势阶层,而农村居民是弱势阶层,决定了我国涉及城乡利益的制度变迁必然是偏向城市的。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导致了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分化、城乡发展能力分化、城乡居民支出和收入差距扩大,并最终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并有恶化的趋势。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采取相互衔接的系统化措施。在改变城乡阶层强弱态势、改革城市偏向制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时要重视打破城乡阶层固化的倾向,并重视制度的供给者政府在城市偏向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几乎没有书记、市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纪宝成所表达的是一个老话题,即教育不公平,官员子女不上职业院校不过是带有差异倾向的两个不同的符号.这种不公平教育阶层固化下,受害者岂止是职业教育呢?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新中间阶层的兴起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国营企业职工为主体的传统中间阶层开始衰落,新中间阶层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在任何社会中,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新中间阶层的出现并不断壮大无疑有利于形成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确保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