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高度发展,与泉州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无论是农业经济、工商经济,还是民众的观念习俗,都发生明显的转变。也正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促使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泉商文化是泉州学视野中的一个亮点。就其中的泉商与徽商之比较、泉州儒商传统与晚清泉州绅商的经商特点、泉商文化与泉州民间信仰的关系等几个问题略抒管见。相对于徽商而言,泉州商人冒险进取、爱拼敢赢的人文性格比较突出。泉州历史上的儒商传统孕育了泉州绅商,其经商特点主要表现在通过郊商垄断市场等几方面。泉州民间信仰具有丰富的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意蕴,内在的适应机制使其表现为与经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下旬,来闽寻根的南岛语族后人易立亚等人来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开元寺等地参观。在泉州海交馆,易立亚一行了解了泉州悠久的海洋历史,并发现泉州先民与波利尼西亚的南岛语族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泉州宗教化的繁荣,泉州民间信仰在这一时期非常兴盛.它们为泉州作为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与国际东方大港的历史地位留下了大量的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5.
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海外贸易方面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设置了市舶使,制定了有关海外贸易的管理规章和制度。泉州作为当时沿海四大贸易港口之一,未有文献明确记载其如同交州、广州一样设有市舶使,但据唐五代时期泉州港在海外贸易中的表现,及有关史料和考古资料相佐证:泉州在唐五代时期亦有了与市舶使职能相近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只是在设置时间和名称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泉州港在中世纪时以"剌桐城"之名驰誉世界,至今泉州还存留着很多有关海外交通贸易的文献资料和遗物,是研究泉州港历史的宝贵物证.初中《中国历史》宋、元、明经济部分都提到泉州港.本文拟提供若干有关资料供教师教学参考.一南宋泉州港的繁荣历史上的泉州港,包括泉州湾、深沪湾、安平港和围头澳;其中以泉州湾的后渚港为最主要.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贸易历史很悠久.早在南朝时有印度僧拘那罗陀在泉州西郊(今福建南安丰州)九日山翻译《金刚经》,然后由泉州乘船回国.到唐朝,泉州港已是  相似文献   

7.
自12世纪至14世纪的300年间,泉州与阿拉伯世界诸多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阿拉伯伊斯兰教在泉州的遗址和遗物,无可辩驳地证实该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以及泉州与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友好关系。泉州伊斯兰文化遗存为世界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观念的和谐共处与对话,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对泉州零售实体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不仅目前已撬动了部分市场份额,而且有愈变愈烈的趋势;但零售实体商在非网民人群、品牌实力、商业资源、信誉度、用户体验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绝对优势,有存在的必要性。泉州零售实体商未来的发展必须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经营模式的转型使线上线下融合经营;另一方面通过服务升级使消费者效用升级,实现对零售实体商需求依存度增强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遗存至今的大大小小古塔反映了泉州历史上佛教的兴盛,蕴涵着民俗,积淀着文化,既是古代泉州雕刻艺术的载体,又是泉州历史上海外贸易发达与闽台交往频繁的见证。本文通过对泉州现存的主要古塔所体现的宗教思想、主要功用、民俗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证,以揭示其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0.
泉州在唐宋元时期是我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之一,旅居泉州的外国侨民为数众多。从泉州考古发掘出的大量宗教碑铭石刻中,可以看到外国侨民在泉州活动的一些情况。这些宗教碑铭石刻,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明朝洪武年间,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经历了从开海到禁海的变化。在严格的朝贡贸易体制下,中国和外国私商突破了贸易禁令,使洪武时期的对外贸易得到了一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引进的外资中,华商资本占一半以上。华商在中国投资,必须充分重视、研究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投资的产业导向,做好投资地域的选择,妥善处置投资纠纷,同时也不忽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清统一台湾后,在泉州与台湾贸易中出现了一个经营郊行的商人——郊商,他们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后,以其较雄厚的经济实力,积极参与泉台的公益慈善活动。从现存的一些碑刻和地方文献资料可见他们在修桥筑路、兴学助教、济贫助困、赈灾救荒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善举。郊商的这种行为体现了其乐善好施的良好美德,得到地方政府的褒扬和民众的赞誉,也为郊商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获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学人三次到泉州访古考察,并在泉州海外交通史研究、宗教古迹研究和民俗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影响深远。他们第一次对泉州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俗展开全面调查和系统研究,并把它纳入五四后期兴起的国学研究、民俗研究的视野,使之成为尚在生长中的中国现代学术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从而为“泉州学”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而艾锷风和戴密微两位外籍学者的合作研究,则促使刚刚萌生的“泉州学”突破区域和国界的局限,逐渐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华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产权基础。华商投资与民营经济的对接可以在资源转化为资本的理论指导下,通过BOT、TOT、并购重组、独资、合资等多种方式进行。政府应当为资源的转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 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 ,频繁返乡的海外潮人 ,实际上充当了潮汕故土与侨居国之间语言文化交流的使者 ,海外潮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潮汕方言次方言。海外潮语的个案 ,反映了华侨在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