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寅现存四十七篇律赋,分为咏史怀古、写景咏物、咏怀和省试四种,在题材内容上具有代表性与创新之处,充分体现晚唐律赋"好尚新奇"的特点,拓展了律赋的表现范围,为律赋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徐寅现存四十七篇律赋,分为咏史怀古、写景咏物、咏怀和省试四种,在题材内容上具有代表性与创新之处,充分体现晚唐律赋“好尚新奇”的特点,拓展了律赋的表现范围,为律赋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纪行赋是辞赋中的一大类, 《文选》纪行赋中收录《北征赋》 《东征赋》 《西征赋》三篇,潘岳的《西征赋》独占一卷.同先贤名作相比,《西征赋》鸿篇巨制,内容丰富详实,结构严密完整,是纪行大赋的成熟和完善之作,臻于历代纪行赋的顶峰.在表现方式上,作者匠心独运,以叙事为经线,以议论、抒情、写景为纬线,洋洋洒洒四千余言,咏史怀古情感态度鲜明,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唐赋中有讽谕讥刺、寄寓与抒发身世之感以及咏怀古事古人三类重要作品。这三类赋作中具体作品均有其作意,如张九龄的《白羽扇赋》乃借扇讽谕。讽谕讥刺由隐微而显豁、由用辞微婉到明显激切,乃是初盛唐赋至晚唐五代赋的发展演化轨迹;有所寓托以抒发身世之感的赋,多作于作家遭遇挫折困境乃至于贬谪时;借吊古人而自吊之赋,其作意形式乃承楚骚汉赋而来;晚唐五代咏怀古人古事赋形式上多为律赋,其出现与其时科举试律赋、唐季乱世以及咏史怀古诗风蔚起之影响有关等。  相似文献   

6.
中晚唐之际,重内容而轻形式、浅切俗直、了无余味的元白诗风愈来愈遭到批评.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作以其微婉转折、意韵深远、文质益彰的风格,对之加以纠正和反拨,以匡正其缺失,在思想的开掘和艺术的追求上取得了较大成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带动了晚唐咏史怀古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咏史怀古类诗歌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对咏史怀古诗歌教学的要求,高中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从咏史怀古诗歌的定义,目前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歌的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驱使下,对动荡社会现实的切心关注,他以史为镜,观照现实,将历史和现实加以沟通,或借古讽今,或咏史抒怀,充分借用古人古事将其难以直说的隐忧与深层思考,用艺术处理,以怀古的形式体现出来,将怀古咏史上升到睿智的哲理高度,涵融着作取鉴资治的警世史论和讽谏意图,具有显豁的伤今情调和深层的历史感,有着明显的超前意识和鲜明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元代的咏史怀古散曲中,张可久自成一家。其作品以历史上归隐的高人或隐士为抒写对象;以怀才不遇之士或贤才遇"知音"为主题;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并对其进行评价。本文在全面探讨张可久咏史怀古之作的同时,还试图发掘他与其他散曲家咏史怀古散曲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是中唐独具特色的优秀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诗在韩孟、元白诗派外独辟蹊径,自成一派,影响巨大。这与刘禹锡自觉总结诗歌理论是分不开。试以其自己的诗歌理论为指导,以其咏史怀古诗为中心,通过分析其咏史怀古诗内容的旨意含蓄,风格的取境精练、语言警策、想象丰富来显示刘禹锡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1.
王维的七古在盛唐并不算杰出,但他的艺术技巧已趋成熟,已经显现出盛唐诗的风韵气骨,在盛唐七古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古代诗歌史上也有着不可抹杀的影响。试分析王维七古的艺术风格并阐述它的文学价值以论证它在古代诗歌发展道路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隐是晚唐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咏史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或借古讽今,或借史写心,立意新颖,讽刺尖锐,艺术特征鲜明。罗隐的咏史诗成为其反映和表现唐末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艺术手段与途径,受到历代诗评家的褒赞。  相似文献   

13.
唐代补亡诗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有明确历史记载某些作品曾经存在但现已亡佚,诗人据相关记载所创作的诗,如元结《补乐歌十首》等;第二类为没有记载但诗人认为应该有但已亡佚,为此而创作的,如李贺《还自会稽歌》。两类诗歌相比较,前一类主体为四言,所本主要为《诗经》,明显受到儒家观念的影响,艺术性普遍不高,但自有其认识作用。第二类中亡佚诗的时代距诗人所处时代较近,诗句可五七言自由运用,而且与自己情感有相契合之处,个人特色突出,艺术性明显高于前一类。两类诗都各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初唐诗人杜审言一生经历丰富、交游广泛。本文着重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考察他与同时期的著名诗人陈子昂、沈俭期、宋之问、李峤、崔融、苏味道等七住好友交往的详细情况,以期进一步探讨杜审言的交游情况对其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雨这一自然事物到了唐代已成为诗人钟爱的抒情意象,折射出唐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不同时代诗人笔下的雨亦是风格迥异,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王维、杜甫和李商隐笔下“雨”意象的不同特点,以窥见唐诗的发展历程,发掘“雨”意象的运用在盛唐到晚唐诗歌流变中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益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大历贞元时期,他写了不少很有社会影响的乐府诗,在唐代乐府诗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然而,就目前李益诗歌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界大都从边塞诗这一题材入手,而对其占有一定数量的乐府诗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文章就李益的乐府诗创作展开论述,首先对李益乐府诗加以整理分类,继而对题材内容、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以评估李益乐府诗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歌成就在四学士中仅次于黄庭坚。其创作除了受苏轼兄弟及苏门的影响外,还善于学习前人,尤其是师法唐人,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两个层位的结合:自然清新与气韵雄拔的结合;"唐音"与"宋调"的结合。因此,张耒的诗歌在宋代诗人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谙熟《风》《骚》中的词语、语句及典故,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常常会为诗人所接受,成为自己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发挥文学的积极作用。大凡唐代诗人,没有一个未受过《风》、《骚》精神的熏陶。在他们的诗作中,人们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到《诗经》与《楚辞》语典之身影。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的接受极其认真、普遍而广泛,犹如江海,不胜尽勺。仅举《诗经》"飞蓬"、"黍离"、"甘棠"与《楚辞》"摇落"、"惆怅"、"木叶"之部分语典,粗窥唐代诗人对其接受之概况,以收管窥见豹之效。  相似文献   

19.
陶潜的诗,自唐以来或仿制,或应和,或研究其价值,从各方面体现出后人对他的推崇。但陶潜的诗序却很少有人注意,从现存的121首陶诗中,共有34首冠以诗序。陶潜诗的诗序是一篇篇完整的美文,有题旨,内容丰富,形式独特,风格朴素自然。透过这些诗序,同样能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因此,这些诗序是研究陶诗的重要材料,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嘏的省亲诗在晚唐颇具代表性。从赵嘏省亲诗的创作原因入手,通过探究赵嘏省亲诗中对自己不第的感叹和对他人落第的慰藉,来分析其省亲诗的情感特质。从而发掘晚唐士子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