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啊作文     
我喜欢写小说,也时常在网络或是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但我非常非常讨厌老师布置的那些作文,什么《校园一角》《一件最难忘的事》《我的家庭》……看到这些题目,我就一个词也憋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徐洪法 《师道》2002,(5):46-47
我的“一”,“一”的我,这宝贵的“一”不单使我的生活有滋有味,还使我的工作有声有色。一篇得意之作我写过一些教学随笔,最满意的就是1983年发表在《小学生报》上的《多些“一”》。文章很短,主体部分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3.
简论语文点拨教学法的要义与操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论语文点拨教学法的要义与操作安徽省芜湖市一中蔡澄清语文点拨教学法是我在1982年《语文教学通讯》第2期发表的《重在点拨》一文中提出来的。十多年来,我陆续写过许多文章研究这个问题。但是,经常还有一些同志向我提出有关问题,要求给予回答。为此,就其中的两...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文》2003年第8期(高中版)发表了张诒三先生写的《认识繁体字慎用繁体字》.文章就繁体字的学习和使用谈了一些看法,我读了以后有些不同的意见.现在写下来和张先生商榷.并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5.
也许因为我是一个平凡的读书人的缘故,我对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已》有着一份比其他作品都更为特殊的感情。我知道对《孔乙己》的评析文章已有许多,我对此也读过一些,但总感到未能写出我读《孔乙己》时的复杂感受。我也曾多次试图写一写自己阅读《孔乙己》的感受,但每每一试图落笔,就苦于不知从何说起,而且觉得怎么写也写不出、写不清楚我的感受,由此,我算是真真体会到什么是“言不尽意”了。  相似文献   

6.
1998年夏天,南方的长江和北方的松花江、嫩江流域相继发生特大洪水。我在灾区采访,写过一些文章,其中有两篇文章发表后获得好评:《水下的村庄》是应一本文学杂志之约而写,编辑和读者认为是一篇文学性很强,感人至  相似文献   

7.
老圃生涯     
几年前,《中学语文教学》杂志连续发表了我的获奖征文《琴情》和《老圃种菜》。前者写我家中一把破旧的胡琴传经三代教师之手,在教坛上奏鸣了大半个世纪;后者写我扎根乡土为农村培育新苗。校园琴声悦耳,教坛绿意可人。文章在年轻伙伴中产生一定反响。我家与教育结缘可...  相似文献   

8.
这封信写在一九八四年夏天,那时《钟鼓楼》刚整理出上半部,不但尚未在《当代》杂志发表,而且还有待于最后的加工。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心态,以及所考虑的一些问题。此信前半部关于《钟鼓楼》结构的概括,尽管在《钟鼓楼》发表与获奖后,在我自己和一些评论家的文章中都有所论及,但这封信才是我对自己所采取的结构方式的第一次自觉的理性分析。此信后半部关于选择叙述语言方面的思考,此前尚未在发表出的创作谈中涉及。现在发表这封信,意在争取读者和批评家们对我创作的理解,并期待着更多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一位青年教师看了笔者发表在报刊上的一些教育随笔后,指着其中一段坦然地说:“朱老师,你写的那些文章,就是有一两段我写不出来,其他的,我都能写,写得也不一定比你差,特别是叙述部分,一般人都能写。比如你的这篇《课堂因宁静而致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工作之余,我爱写一些小篇什,或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得失,或写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或即时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然后认认真真的装订在一起。美其名日《一得集》。并从中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向一些报刊杂志社投稿,时而某篇稿件也会受到某位编辑的青睐而得以发表。我的一位朋友笑称我这是“小打小闹”,我也一笑置之。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初识《教育文汇》时,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记得第一次读《教育文汇》时我十分惊讶:原来教育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呀!于是,我就停下写了七八年的诗和小说,写了几篇实实在在的属于自己生活的文章投给《教育文汇》。不久,我便接到编辑部的电话,说打算用我的一篇。当时我真的很激动,放下电话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那篇文章发表后,我每年都要在《教育文汇》上发表文章,有一年还发表了4篇呢!  相似文献   

12.
说起我与湖南教育报刊社的渊源,可谓由来已久:1988年我考入益阳师范学校,课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泡在学校的阅览室看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湖南教育》里的精美文章一下子吸引了我,从此我的成长岁月里总有《湖南教育》一路同行。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在《湖南教育》的目录页的右边有一个小栏目是发表读者与《湖南教育》互动文章的,我就试着写了一篇《我与<湖南教育>同行》的短文,那个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写的文章只能是用信件邮寄。没过几天,《湖南教育》的编辑老师打电话给我,对我写的文章做了点评,认为我的文笔不错,鼓励我坚持写作。  相似文献   

13.
我当了一辈子教师,这是我无悔的选择。 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前,《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孙移山先生约我写一篇庆祝教师节的文章,谈谈自己当教师的经历与体会。于是,我写了《我的选择》,在该刊当年的8月号发表。  相似文献   

14.
我过去写过一篇题为《语文老师可以向唱歌老师学习教法》的文章,主要讲阅读教学,发表于1993年第1期《小学教学》。时隔14年我又来写一篇《教小学生作文可以向美术老师学习》,是专门谈作文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湘灵歌》是鲁迅诗作中争论最大的一首,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近年来,有些同志根据《文艺新闻》发表《湘灵歌》时写的编者按语,对这首诗作了新的分析,一些问题大体明朗。我同意说这首诗是哀悼革命烈士之作,但我觉得有些问题还值得探讨,有些解释还可以商榷。本着学习的精神,把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写出来,希望得到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16.
佛教经律关于僧尼私有财产的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九八○年十月间,我根据唐朝大和尚释道宣的《行事钞》(书的全名是《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和《量处轻重仪》写了一篇《佛教经律关于寺院财产和僧尼私有财产的规定》。文章的第一部分已用《佛教经律关于寺院财产的规定》为题发表在《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一期。这里发表的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7.
电大的朋友送我一本《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工作成果简介选编》,并嘱我为此写一篇文章。我自知“遵命文学”不好写,但细细地读完这本选编后,却真想说两句。首先使我感动的是盲人郑荣臣,他写的二十四万字的《琵琶情》,先发表在1984年的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就想写本《改革学》.92年我写出了改革学的提纲,并发表于《学术交流》杂志上,共有20章,即改革20论.拙文发表后,一些刊物做了转载和介绍,也收到30多封信,多数是鼓n和支持,也有一些同志提出了修改意见,增加了我写好改革学的倍心和勇气.经过河年多的努力,该书已形成初稿,在没有出版之际,把我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请读者指教.一、建构改革学的必要性及意义马克思指出:“人体解剖对于报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学为古代经济…  相似文献   

19.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杂志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微风,文章写了一些,讨论也发表了一通。我看过一些文章。但自己并没有参加进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请问投稿写什么类型的文章,在《在学生读写》上会更容易发表?不要告诉我只要是好文章都可以发表。嘿嘿。我很希望再次在这个我最喜欢,对我考试最有帮助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对了!在这份优秀刊物的帮助下,修改病句题我再也不怕了!这次语文考试我拿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