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仲殊是宋代著名的词僧,以小令词最为人称道,而写景词在他的词作中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仲殊写景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旖旎之景、富贵之气;二、清丽之风、和婉之美;三、炼句工整、着色鲜明。  相似文献   

2.
北宋词人仲殊由于因缘际会,剃发为僧。他遍游南方各大城市,结交苏轼等名士文人,创作了大量歌咏自然风光、都市风情的词作;也通过不少言情题材的书写,表现其传奇人生中难以释怀的缠绵情思,彰显出风流情僧的精神世界。他的词有别于一般诗僧创作的寒俭、僻仄,而是更多世俗化的生活场景、活泼明丽的亮色、生动流利的个性风格,具有别开生面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作为宋代最为杰出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开创了著名的“易安体”。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起伏一生的词作所体现的情感变化,归纳出李清照词作在其不同生活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从特点着眼研究词作情感变化的原因,借以分析词人词作情感变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代女性词的创作非常繁荣,其中有不少是歌妓词。这些词作真实地表现了宋代下层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不甘受命运的摆布,努力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不论是官方所有的官妓,还是沦落在社会底层的市妓,或是生活较为安定的家妓,在词作中都表现了下层妇女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可贵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词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时代原因,其词作保留下来的仅有50多首,且有一部分是存疑之作。其中节令词约占其词作的1/5。通过对李清照节令词的分析统计,可以了解宋代节令民俗风情,感受到词人寓于词作的悲戚之情,领略节令词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6.
元宵节在宋代是最受重视的节序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词人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并引发了元宵词创作的繁荣.词人们往往会将他们对时代、社会的感触融入其中,使得元宵词作得以展现时代和社会的面貌.文章通过对生活在北宋承平时期的柳永、历经北宋繁华和两宋交替动荡时期的李清照,以及经历了南宋灭亡时期的刘辰翁三位词人的元宵词作进行分析、比较,意在展现元宵词作中渗透着的鲜明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7.
北宋僧人伸殊的词作既有清婉明丽的写景咏物,又有稍显婉媚的言情,充分体现出宋词雅俗并存的特点,进一步扩大了宋词的表现范围。无论是在题材还是风格上,仲殊的词作都突破了宋僧词的樊篱,对传统意义上的僧人文学作品有很大程度的超越,为宋词和僧人文学创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南渡后词史研究中,鲜有涉及那些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作家们。其实解读他们的作品,有助于我们对南渡之后的宋代词学作更新更深的认识。南宋词人王质,便是很好的一例。王质的词作是南宋词作花园里一株恣肆开放的异类,其词作《雪山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别有特色的语言艺术、丰富多样的风格艺术和构思奇妙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9.
宋代农村词的创作心态比之田园诗、前代农村词和其他题材的词作有了很大的转变,带来了宋代农村词词境的扩展,主旨的深化以及艺术风貌的新变,体现了宋人词体观念革新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青春的追忆、爱情的追忆、故园的追忆等大量审美回忆集中地出现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之中,这些回忆之作既是李清照词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其独特风韵的重要表现.这种现象的产生绝非偶然,这是有着多种深层次原因的,诸如李清照异常丰富的生活体验,女性爱美的天性,女性独特的恋爱心理,她的弃妇心态,以及词这种文体的独特美感特质等.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辛弃疾词的幽默,既是对词这种特殊诗体创作艺术的另类展示,也是其独特的士人处世态度的表现。幽默,是辛弃疾悲情人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辛弃疾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历代文人“玩世”精神传统的发展;幽默离不开宋代“以俗为雅”审美世风的濡染;是辛弃疾的“智慧之一刀”。  相似文献   

12.
李之仪是北宋后期重要的“苏门”文人。他一生的心态曾有过两次重大转型,由早期的用世心态转变为自通判原州起膨胀的悲剧心态和由悲剧心态转变为晚年的庸常心态。这三种心态各是以其权力意志、意义意志和闲乐意志为内驱力的。这三型心态是他一生中各阶段行事为文的心理基础,甚至进一步影响到后人对其人格褒贬不一的评价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所著《竹隐畸士集》有20卷传世,其文章表现出关心国事、勤政为民,对亲友感情深挚以及向往隐逸生活等思想情怀。赵鼎臣之文言语精警、见解独到,善为议论、文势纵横,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体现出北宋后期的文风特质。  相似文献   

14.
曾枣庄在宋代古籍整理研究、三苏研究和宋代文学史研究三个领域成果丰硕,大部分著作因具开创性获得了学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中国古代文体学是他近年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该领域的许多成果对中国古代文体学史的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曾枣庄的研究特点是论述性、资料性兼具,考述并重,文史合一。  相似文献   

15.
诗僧性英金末住持洛阳宝应寺、嵩山少林寺,与元好问等朝野诗人往来倡酬,诗名甚著。金亡后住仰山栖隐寺、大都归义寺等近四十年,被称为"百年耆旧,一代宗师"。惜诗集散佚,史籍无传。经考,性英俗姓刘,约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出生于辽东贵族。幼习儒书,二十岁左右经高宪介绍出家为僧,云游里巷,施药济民。后避乱南渡,结庵子盖山,与辛愿等诗人往还。贞祐五年春,出为龙门宝应寺住持,元光元年秋住持少林。金亡后曾佐海云长老掌全国释教事。约至元十年(1273)秋去世,享年八十余岁。今辑得诗3首,文2篇,已佚诗文可考知其篇名及大致内容者有11种。其诗多写幽隐清修生活、抒金亡黍离之感。诗境清幽枯寂,风格淡远,有晚唐风。  相似文献   

16.
朱敦儒在清代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是南宋前期的重要词人,其作品清隽谐婉,犹具北宋风度。深受历朝文人的喜爱,到了清代由于各种原因,对朱敦儒的作品及其本人的关注都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本文通过清人对其作品,包括比较有名的梅花词和令人瞩目的渔父词和人生经历尤其是其晚年出仕的评价来了解朱敦儒其作品和人品在清代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7.
自唐以来,佛教世俗化明显,至宋则日益突出。北宋佛教的世俗化在僧人身上有着明显反映,主要表现在四端:强调礼乐,以伦常落实于丛林;强调以释归儒,对世俗权力的依附加强;佛门戒律松弛,僧人物质欲望扩展;诗僧追名逐利,入世情深。  相似文献   

18.
南宋理学大师魏了翁的寿词创作数量堪称历代词人寿词之最。对此,前人颇为不解。本文通过对魏了翁生平的简要梳理及其寿词创作的分类研究,认为其寿词创作与其“和而不流”的君子风范、孝悌仁爱的理学精神、积极有为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既是魏了翁坚持守望儒家传统“以和为贵”的社会风尚的艺术再现,又是南宋文人士大夫世俗生活的形象反映。  相似文献   

19.
宋代诗僧惠洪一生历经坎坷,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身为缁徒,却放浪不羁,不守佛门戒律。奔走于张商英、郭天信等权贵门下。他虽才思敏捷,著述丰富,但又好为绮语。他的词虽不多,但仍是了解其思想的重要材料。他的词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写的是僧侣生活的清苦孤寂,另一类写的是对红尘俗世的向往和眷恋。它们矛盾而和谐地统一在惠洪的作品中,昭示了一个潜心佛法又不忘红尘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释契嵩以其古文创作,为北宋古文运动增添了一支重要生力军。其文论事说理,议论抑扬;记事写人,裁剪精审;抒情咏怀,寄寓遥深,代表了北宋僧人古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