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新年的钟声     
新年的钟声响了。有人说:“一年又过去了,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又少了一年。”于是,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失去”。20岁的人,失去的是童年的快乐,再不会无忧无虑,再不可撒娇打泼。  相似文献   

2.
开始     
在造物者眼里,一切永远是在开始。 狂风过后,我走过花园,看见一株老树倒了下去。我在心中叹息,又一个生命结束了。但造物者在说:“看看它身边的幼苗吧,一切才刚开始!” 秋冬尽了。在冷风中,我沉吟道:“一年了,又快是一年的结束了。”但造物者在说:“听听春天的脚步声吧,她会带着新的一年到来。一切才刚开始!” 当我后悔没有从小就学好一门学问的时候,我埋怨自己说:“迟了,太迟了。”但造物者在说:“从今天起学它吧。永远不太迟,一切才刚开始。” 我遇见一个失恋的青年,他颓丧地说:“完了,一切全结束了。”我便以从造物…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滋味     
生命的滋味是什么呢?是酸、是甜、是苦,还是辣?佛洛姆说: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则我爱所有的人,我爱全世界,我爱生命。如果我能够对一个人说“我爱你”,则我必能够说:“在你之中我爱一切人,通过你,我爱全世界,在你生命中我也爱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这是福建省某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同样是素材作文。给出的内容如下: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800是个抽象的数字,但它所能容纳与承载的意义和思想到底怎样,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沉重     
哲人说:“生命是充满哲理的。”少年说:“生命是有着无限憧憬的。”轻生者说:“生命是轻如鸿毛的。”愉快者说:“生命是一个快乐的载体。”其实,生命是被一种沉重的温柔所包裹的说词。闲时,我常爱静坐于窗前,驱散一切杂念,让心灵由浮躁、嘈杂归于沉寂。寂静中,我感到我的生命在向前缓缓流动,它就像条小而欢快的河,又像一张网,由一道道目光编织而成。此时,母亲深爱的目光,朋友信任的目光……它们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交织在一起,又化为点点沉重的温柔,渗入了我的躯体,使这躯壳中的灵魂愈发的沉重,但我却不讨厌它,我感到我…  相似文献   

6.
真题回族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相似文献   

7.
蔡永  王林 《教书育人》2009,(4):58-59
每一位班主任在学生的生命历程中,都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把一个班级比作一艘即将起航的船,那么班主任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引渡人,就像一首诗歌中所说,“导向希望,描绘未来。”班主任每接任一个新班,都应该想到:我这个引渡人,将要让这艘船怎样航行,才能尽量避免暗礁险滩,才能让学生在这一段航程中尽量体会生命的意义,尽量享受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当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读书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者听。不,我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才阅读,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  相似文献   

9.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可是一些人说:“读书简直是浪费时间。”有一些人说:“读书是浪费生命。”还有一些人说:“读书是一种逃避。”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书是人生的向导,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书给我带来了“恩”“怨”“情”“仇”。  相似文献   

10.
又碰到了一个生日。一副常见的对联的上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我又增了一年寿。庄子说:万物方生方死。从这个观点上来看,我又死了一年,向死亡接近了一年。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在《教育概论》一书中谈到:一个人从呱呱坠地便开始了自主性发展的艰难历程:从乳儿期挣脱母亲怀抱迈出双脚的“我自己走”,到婴儿期拒绝母亲喂饭拿起勺子的“我自己吃”,到幼儿期尝试走出家长视线伸出双手的“我自己来”,乃至到童年期跨进学校大门提起笔杆的“我自己写”,无不说明走向独立自主是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望他早死     
医生又为一个富翁开了一张全是补药的处方。 富翁说:“我跟您打了很久的交道了。医生,是你使我的生命得以维持,”“为了表示我的谢意,我决定在遗嘱中赠您一笔可观的遗产……” 医生打断了他的话说:“太好了!现在请你把处方还给我,我必需更改其中一些药物。”望他早死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到潜江中学去听课,高一的几个学生围住我,就《胡同文化》一课提出了3个疑点,我的回答不能令学生满意,特就教于汪曾祺先生。第一个疑点:学生说,写胡同居民安土重迁那个自然段,有这样一个句子:“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他们说,一个人只有一辈子,哪有几辈子的我说,这里说“几辈子”读者一下子就能想到是连同这个人的儿孙们。语言是传达意思的,只要读者明确是什么意思也就够了。学生说,不用“几辈子”用“几辈人”不是更明确吗用“几辈子”还容易使人联想到“人死后又托生”这样的迷信说…  相似文献   

14.
夜行者梦语     
有一个著名的寓言:两个人喝水,都喝了半杯水,一位说:“我已经喝了半杯。”另一位说:“我还有半杯水没有喝。”他们好像说的是一回事,然而聪明人都可以听出,他们说的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5.
谣言的威力     
译文 曾参以前住在费地。费地有个和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死一个人。有人跑到曾家,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绝对不会杀人。”她泰然自若地照常织布。不久,又来了一个人,说:“曾参杀了人了!”他的母亲还是泰然自若地照常织布。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跑来,对她说:“曾参杀了人了!”他的母亲害怕起来,把梭子一扔,便爬墙头逃走了。  相似文献   

16.
凝聚着父精母血,沐浴着慈爱的圣光,积攒了无限的生的渴望,一个新的生命呱呱落地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和庄严啊 !于是,在这个新的生命的履历表上,我们写下了稚嫩的三个字:人之初;在这张纯净崭新的白纸上,我们涂上了生命的底色。   人之初,是每一个人生命历程中不可逾越的一道门槛,一个关口,一次极具偶然性的幸运之光的普照。因为在个体的“我”还没有“问世”的时候,生命的危险已迫近过多次,只不过“我”无法发现罢了。或许,“我”的父母那一天没有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而相识;或许,“我”的母亲在即将分娩的前一天突然…  相似文献   

17.
一个美国人来到中国工作。中国朋友给他接风,席间一个人对大家说:“不好意思,方便一下。”朋友给美国人解释说:“方便”就是去洗手间。美国人点点头记住了。过了几天,美国人参加一个酒会,一个人在碰杯的时候说:“希望方便的时候去美国看看”。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在“方便”的时候去美国呢?但始终忍住没问……又过了几天,一个美女主播要采访美国人,打电话预约,问美国人,能不能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去采访他,美国人忍不住问到:为什么要在你“方便”的时候采访我?美女主播马上说:那就在你“方便”的时候好了,美国人当即晕倒,第二天买了机票立马回国了。  相似文献   

18.
哀溺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竭尽全力也游不远。他的同伴说:“你平时游泳游得最快,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了?”他回答说:“我腰上缠着数千钱,太重了.因此落后。”同伴又说:“为什么不丢掉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更加疲惫。已经游到岸上的同伴大声地向他喊叫道:“你太愚蠢了!太蒙昧了!性命都保不住了,还要钱干什么呢?”这个人又摇了摇头,结果淹死了。【适用话题】金钱、生命、权衡利弊等。  相似文献   

19.
浅唱     
不经意间,生命已经转过了二十个圈。又是一个新年,我是否可以自以为富有沧桑感地说:“又一年过去了。”然后怕是要留下一声叹息来应景吧!最好是在夕阳下,漫天的云霞会让这氛围显得更惆怅些。呵呵!我在想什么啊!  相似文献   

20.
史金霞 《师道》2012,(10):48-50
关于生命 一 、我家14岁读初二的蒋筱寒同学很喜欢你这本《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自从得到此书,便成了她桌上、枕边的必读书。读你写范美忠等人,又欢笑又忧伤,读你的《在鲁迅路口》甚至都落了眼泪,最喜欢读的是写菜虫从无到有到长大的那些文字。一个晚上,她突然对我说:阿啃叔叔这本书名,我感觉应该叫“寻找生命的意义”。我发现,她说得还很有道理,你以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