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早期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大钊就积极参与各种留学生的社团活动,对中国政治情况逐步了解,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他意识到了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救中国,更是加强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认识。"五四"时期的李大钊更是创办报刊,办学讲课利用各种方式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在李大钊早期从民主主义者转而成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的,他将先进的科学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相信无产阶级将会主导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最先提出"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思想,事实上为工农教育的兴起,作了理论准备.他认为: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革命才有成功的可能.他的主张即使在今天,仍有其深刻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图书馆学家。本文通过对李大钊图书馆理念与实践的总结,纪念他对图书馆事业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梁大江 《中国科技信息》2009,(13):211-211,224
创新决定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综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造或创新的历史.李大钊同志在<青春>一文中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里面蕴涵深刻的不断创新、永葆"青春"之气思想  相似文献   

5.
普权 《今日科苑》2005,(5):49-49
贾芝:1913年生于山西襄汾。曾任延安大学艺术系主任、中国民间艺家协会主席、全国联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所长。他除了出版相关专外,作为李大钊的女婿,他还整理出版了《李大钊诗选集》等。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学习宣传李大钊精神应该结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实践,为人民群众解疑释惑,为政府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7.
沈桂红 《科教文汇》2009,(5):247-248
李大钊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他最早确切把握国际形势和中国国情,对革命性质与对象,领导权问题、统一战线问题、农民问题和革命前途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为后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曾庆鸿 《知识窗》2007,(2):39-39
李大钊(1889-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16年从日本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1924年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9.
王成 《今日科苑》2004,(6):16-17
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父亲。虽然他工作很忙,但是他仍然很重视对自己子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背诵过李大钊先生的一句诗:“赤遍环球是我家”。当时,我觉得这是革命先行者的理念。后来,有机会到了井冈山,那是我们心中的圣地,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井冈山最美的,就是绿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信息》2003,(24):48-49
滦河临近入海的右岸,郁郁葱葱的果林和排排明亮的温室大棚紧紧拥抱着一个五百多户的村庄——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这里是李大钊同志的故乡,也是本文主人公常寿祥的生活地。  相似文献   

12.
李吉敏  刘新华 《科教文汇》2007,(5S):201-202
李大钊最先提出“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思想,事实上为工农教育的兴起,作了理论准备。他认为: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革命才有成功的可能。他的主张即使在今天,仍有其深刻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北历史悠久,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在这片闪烁着古代先民智慧之光的土地上,自古英雄、文人辈出,古有刺秦的荆轲、桃园三结义的张飞、西汉哲学家董仲舒、著名唐相魏征,近代则有革命先驱李大钊、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我国著名图书情报学家、书法家辛希孟教授就出生  相似文献   

14.
钱三强先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和何泽慧先生1946年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共同发现铀核的三分裂,对核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钱三强是浙江人,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绍兴。父亲钱玄同是北京大学国文教授,曾与李大钊等革命先辈一起,投入新文化运动,创办《新青年》,提倡文字改革。钱玄同全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长沙县开慧乡缪家洞,坐落着缪伯英的故居,这里距永远的骄杨——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故里仅几十里之遥,黄兴、徐特立、李维汉、田汉等著名革命者的故居也离此不远。缪伯英是中共第一位女党员,1920年在北大由李大钊直接介绍入党,她为中共早期革命事业和中国的妇女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自1921年至1992年,已举行过14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次代表大会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椎动下,1920年起中国各地即开始建立共产党组织。现在一般著述都称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实际上并非如此。1920年7~8月间陈独秀在上海创建的即名为共产党,李大钊在北京创建的名为共产党北京支部,其他地方有  相似文献   

17.
徐惠 《科教文汇》2012,(11):67-67,69
马克思主义者是指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他们向中国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带领我们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此同时,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也出现了一些假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或是不懂马克思主义,又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理解有偏,但却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姿态在社会的舞台上行走。辨析真假马克思主义者是有标准的。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2004年以来,国家颁布了多部指导性文件,为高校思政课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滕飞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思行致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后简称《思行致新》)一书,系统化地研究了我国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理论基础、历史沿革、科学探索、育人实践等内容,并结合经典案例分析以便于读者理解. 《思行致新》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德育的相关理论,包括李大钊、蔡元培的德育探索、德育测评及模糊教学方法.第二部分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思政课改革方向和路径,探讨了大学生军训和支教活动的育人策略.第三部分基于上述案例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给出了高校育人工作的合理性建议.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就业难"主要是指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当前,就业难和用工荒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对称性,使得"就业难"和"民工荒"并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以"就业难"和"民工荒"并存的现象为切入点,在分析"就业难"和"民工荒"并存现象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缓解就业难和"民工荒"问题的措施,旨在说明促进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以期为摆脱"就业难"和"民工荒"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行为,变"复制"为"建构"、变"传授"为"促进",变"传授"为"促进",变"控制"为"引导",变"独白"为"对话",变"教学"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