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满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满族发祥的白山黑水地域,纬度偏高,冬天严寒,森林茂密,禽兽繁多。满族的先人,早在新石器时代,便生息繁衍在这块辽阔土地上。满族的先世,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商周时的肃镇。《国语·鲁语》记载:周武王时,肃慎贡献“矢石”。《尚书·序》记载:周成王代东夷,肃镇派使来贺。(左传》载述周康玉说:肃慎为“吾北土”。可见,市镇是周朝北方封疆之国。在肃镇中,有的部落以农业为主,也饲养家畜;有的部落则从事渔猎。自有文字记载至今,肃慎已有3(:X)多年的历史。肃慎后裔的一支在汉魏时称为招娄。…  相似文献   

2.
从古到今,伊朗人民所崇敬的一个元素不仅仅是火——在古代伊朗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中火被称为"上帝之子",还有一个更崇敬的元素——那无疑就是水.数千年前,许多雅利安部落定居的伊朗是一块富饶、辽阔、多种族杂居的土地,就像今天一样,但是却非常干旱.  相似文献   

3.
刘亚虎 《寻根》2006,(5):28-31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着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形态史诗。在北方,蒙古、藏、柯尔克孜等民族的先是,多以草原游牧为生,草场与畜群的争夺、部落之间的争斗与战争连绵不断,使得他们的史诗多为歌颂征战英雄的英雄史诗。而在南方,彝、纳西、暗尼、傣、拉祜、阿昌、苗、壮、瑶等民族的先民。多居于高山深各或群山环抱、密林环绕的丘陵平坝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2001,(4):36-37
居住在南非东部的夸祖鲁——纳塔尔省山区的祖鲁部落.是一个有着独特“山野化”的奇特部落。目前南非的祖鲁人约有数百万。国王是祖鲁人至高无上的统治。国王下面是王子和酋长。酋长要为他的臣民谋福利.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祖鲁人热情好客。凡有客人来访.他们便会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并敲打起皮鼓.载歌载舞。祖鲁族族中被称为“老祖母”的妇女,  相似文献   

5.
田青刚 《寻根》2005,(5):4-9
商族先世是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古老的氏族部落共同体,活动中心在今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后来又不断向东部地区移动,到达今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广袤地带,与东夷族长期共处。大约公元前17世纪末,商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夏桀时,商部落首领汤开始征伐其他部落。“孟子‘滕文公下”说:“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汤趁夏桀与东夷纷争,陷于孤立之际,起兵伐桀,灭夏,建立商朝。  相似文献   

6.
神鹰振翼——纵览中华满族的鹰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在松花江上游吉林乌拉一带的满族聚居地,仍流传着一句古谚:“鹰狗无价”;在某些满族姓氏的宗谱上,还可看到绘有振翅欲飞的鹰图案;而在其先人墓碑上也有刻着鹰形象的图案。从那些善于讲古的满族老人口中,鹰是拯救其先祖女真人的神灵;在保留着野神祭的满族宗族中,鹰神是众动物神灵的首神,在他们的神帽上也有鹰的金属模型,这些都是满族历史上崇鹰习俗的遗风。满族的崇鹰习俗可追溯至史前。1972年,黑龙江考古专家在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一件兽骨雕成的鹰头,这一骨雕鹰头长7厘米,是用坚硬的石器在兽骨上精心雕磨而成的。其整体态势呈弯月形,鹰的眼、口部雕琢清晰,手法简洁古拙,构成一种寻觅和猎取食物的神态。经测定,这件骨雕鹰首至少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艺术角度观察,现代人仍会被原始初民那种善于观察、捕捉动物形象的绝好技艺而折服。满族在其漫长的历史中,曾受到道教、佛教、喇嘛教等多种宗教影响,但占据统治地位的仍是萨满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某些满族姓氏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原生形态的萨满教,其主要特征是“野神祭礼”。“野神”即包括水鸟、乌鸦、虎、熊、蟒、野猪、刺猬等在内的灵禽神兽的动物神,其中以鹰神为首神。松花江上游的满族尼玛察哈拉的...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区──中国贵州省黔东南州,婚俗可谓风情浓郁而又独特。这里传统的婚姻形式是自主婚姻(个别也有包办式)。这种婚姻是在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自由恋爱、自订终身的基础上缔结的。这种婚俗世代沿袭,并在这一地域内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恋爱择偶方式──“蜗达哟”(即:在一定的场所谈情说爱)。“娲达哟”一般都有季节和时间性。通常在农闲季节和节日集会期间进行。晚上严禁“蚂达哟”。这里每一个苗村苗寨都按姓氏宗族的不同,在村边寨头各划定一块空地、一座小山包等为“蜗达哟”的专门场所。苗乡的人们管这一场所称为“…  相似文献   

8.
何杰 《世界文化》2011,(9):46-47
普什图人(Pakhtoon)亦称“帕坦人’,主要分布于阿富汗东部、东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少数分布于伊朗和印度,共3000多万人(2004年统计)。普什图人有400多个大小部落,大大小小的部落遍布于普什图人生活的每一寸土地。通常,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小部落,每一个部落都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一个小共和国,一个自成体系的世界,自给自足,几乎拥有村民所需要的一切。普什图人全民信奉伊斯兰教,除图里部落为什叶派外,其余都为逊尼派。正是由于普什图人的宗教信仰、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普什图人至今仍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部落社会习俗。普什图人的婚俗是其民族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点。而由于昔什图族封闭的部落生活以及普什图人所在地区局势不稳定,外界对于其生活知之甚少,这给普什图人的传统婚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9.
满学是满洲学的简称,它的英文是Manhulogy。满学主要是研究满洲历史、语言、文化、社会及其同国内各族和域外各国文化双向影响的一门学科。中国是满族的故乡,对满洲历史、语言、文化、社会等的研究,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纵观300多年演化,可以分作三个时期:在清朝,自满洲族以新的民族共同体正式出现后,便开始了对满洲诸资料之搜集、整理、汇编、纂著的工作。清定鼎燕京后,上述工作更广泛、更深入、更系统地进行着。于满族历史,《钦定满洲源流考》是一例;于满族语言,《钦定五体清文鉴》是一例;于满族文化,《钦定满洲祭神祭天…  相似文献   

10.
何姓起源初考(菲律宾)何罗文清代张澍《姓氏寻源》指出:“伯陵同何女缘妇,则何姓黄帝时已有。”《路史》云:“虞帝末.何侯得道于九疑,今道之宁玩广济乡有何墟亭。”据说这位何侯唐尧时隐居苍梧山即九疑山,修炼长生不老的法术,全家300多人都以种田为生,大舜南...  相似文献   

11.
族男子头饰丹增摄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其独特的历史影响下,拥有自己特殊的风俗和宗教礼仪。族服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男女都穿方开襟窄袖贴身上衣;袖口、领口、衣襟都镶有花边。男裤的裤脚分大中小三种,大裤脚象裙子一样,过河可搭在肩上。男子以不蓄须为美,而多蓄发椎髻于头顶,族称为“子尔”或“字木”;汉语叫做“天菩萨”。多数男子头上缠着黑色包头帕,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语称“卓尔”,汉语称“英雄结”。族的婚俗很独特。一般来说,以一夫一妻为主。凉山地区实行的是家支外婚,分为订婚和结婚两…  相似文献   

12.
横空出世、大气磅砖的长白山雄踞于东北边陲,是声闻道速的天下名山。长白山久负盛名,其称谓也几经变迁。在中国古代西汉以前称为不咸山。史书他海经》中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目不成”。不成,东胡语意为神巫。可见从山名之初,长白山就笼罩上了一种神奇色彩。汉、魏之后称盖马大山,满族语为“长白”之意。南北朝时,长白山又有徙太山之称。到了唐代,称为太白山。自金代起,长白山之名被普遍使用,至今已有970多年的历史。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据《清史稿·太祖本纪》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始祖名叫市库里雍顺,他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风情历史悠远青海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中世纪以来,逐渐形成了汉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六大主体民族,并延续至今。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独有的两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长期融汇交流,使青海置身于民俗的海洋,形成了丰富多采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情风俗。自西汉开始,随着中原王朝屯田西部疆域,汉族人就一直繁衍生息在青海东部地区,并创造了以河煌文明为标志的农业文明。汉族民风淳朴,勤于务农。面食制作尤为丰富多样,达数十种。节日庆典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腊八为主。宗教信仰受“万物有灵”…  相似文献   

14.
李中华 《寻根》2003,(2):26-31
在中国,“文字狱”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所谓文字狱,当然是以文字而获罪、入狱、遭受刑罚、甚至株连亲族朋友的案件。《淮南子·本经训》有记载说:“仓颉作书……鬼夜哭。”高诱注:这是因为鬼害怕为文字所纠劾,故而夜哭。此说始终不能令我信服。在我看来,鬼神大概早有预感:文字的发明,将耗去文人多少的心血,带给文人多少的苦难啊!这中间便包括着历代屡见不鲜的文字狱。中国最早的文字狱已不可考。通常认为,汉代杨恽被腰斩一案,是以诗文取祸的滥觞。杨恽,字子幼,其父在昭帝时曾任宰相,其母是司马迁的女儿。杨恽从小才能出众…  相似文献   

15.
从清太祖到清高宗,是清朝前期。这是一个连续不断进行改革的时期。这些改革,对于清王朝从最初的兴起到稳固在全国的统治起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1.完成了女真民族到满族共同体的嬗变过程;2.实现了满族从原始氏族制——呶隶制——封建制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3.奠定了清王朝的政权基础;4.确立并稳固了清政权在全国的统治。但清前期的改革在有此“四得”的同时,也有所失,那就是失之于狭隘民族意识和大国中心意识,仅仅以建立和巩固满族贵族统治为进行改革的出发点;而在建立全国政权以后,又忽视了迅速发展的世界潮流,改革缺乏时代意识,因而使国家的发展没能与世界潮流之进步同步,对后期政权的衰亡不无隐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微言不绝──中国文化精蕴中一个深层次的东西茅冥家在中国古籍中,有一个很引人发生兴趣而又十分神秘的辞,叫“微言”。这个辞大概在战国年间已经有了。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白公问於孑L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孑L子不应。白公曰:若以石投水奚若?孔子曰:(善)没...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荀子,也被人们称为“孙卿子”。这个“孙卿子”,既不是官名、爵位。也不是号、字,那么它究竟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汉宣帝的名字叫刘询,为了避皇帝的讳,当时人就把“荀”改成了与之谐音的“孙”,荀子自此之后也就称为“孙卿子”了。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年来我一直想要拍摄下偏远部落中人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拥有独特的人类学价值和美感。在拍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古老部落沿袭下来的文化遗产,旅程之中也充满挑战和不同的体验。——龚峻逐草而居,这是一个行将消失的古老部落,数千年来怀着代代相传的执着,始终与驯鹿为伴。这一群被称为涅涅茨人的最后的驯鹿人,与世  相似文献   

19.
丝绸的故事     
古代,中国被希腊人和罗马人称为“赛里斯”,意即丝绸之国.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关于丝绸的美妙传说.相传距今五、六干年前,中华大地的社会结构还处在以部落而居的洪荒时代.中国人的祖先——黄帝轩辕氏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娶西陵氏的女儿嫘祖为妻.那时,各部落受到炎帝神农氏的骚扰,群情怨愤.为了让大家都过太平日子,黄帝坚决向炎帝开战,并战胜了他.后来,黄帝又率领各部落的人打败并擒杀了另一个大部落主蚩尤,遂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这件事感动了蚕神.一次,黄帝打了胜仗归来,蚕神飘然而至,口吐神丝相赠,以犒赏黄帝.黄帝便将这蚕丝交给了心灵手巧的妻子嫘祖.她用这些丝织成衣料,制成衣裳,穿在身上,不仅感觉轻盈飘逸、光滑柔软,而且华贵绝伦,恍若神仙.嫘祖为之大喜.于是,她便亲自捉来野蚕,起早贪黑,采桑喂养.经过数不清的日夜辛劳,蚕宝宝终于吐出了光洁细滑的蚕丝,结成蚕茧.接着,  相似文献   

20.
纽约那条宽22~45米、长50里、两旁大厦林立、高楼蔽日的繁华大街,南起炮台公园,与自由女神像隔河相望,中段是纽约的商业文娱总汇,北达哈姆莱区,犹如一条喧闹的长河,纵贯曼哈顿,人称其为Broad way——宽街,又有“伟大的白光大道”美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百老汇大街。而在第七大道与43街交汇处有一细长广场,即百老汇的心脏——“时代广场”。这个广场周围被称为剧院区,遍布着大小40多家剧院,而在上世纪20年代鼎盛时期曾达80余座。不远处,便是以上百名漂亮女郎表演华丽整齐的“大腿舞”而闻名遐迩的世界最大剧院——可容纳6200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