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学课文中的古诗词犹如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初中语文的一朵奇葩,在诗词教学中,如何在阅读诗词中培养学生赏析能力,审美情趣,就必须要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技巧,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诗词的情境之中,弄清诗词的作者生活的历史背景以及诗词的风格、语言特点、修辞手法,从而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对古典诗词鉴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熟悉作者生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品味诗词中重点字词和把握诗词意象,感悟诗词意境,探究诗词中景物、事件、人物、典故的含意,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情感体验,感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诗词在语文课堂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诗词所反映的不仅是作者情感,还有汉字音译的运用,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描写了作者的生活时代背景,这对历史、对汉字文化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培养高中生诗词鉴赏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瑰宝。然而,由于古代诗词有着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加之古代诗词独有的语言与结构等特点,给学生理解与鉴赏古代诗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与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呢?我在多年教学探究中,摸索出“入时、入意、入境、入情”这一古代诗词教学八字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入时,即将学生引入作者及其作品所特有的时代背景中去。古代诗词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将当时特定  相似文献   

5.
正纵观近三年河北省的高考诗词鉴赏题目,其问题的设置都是对诗词中作者情感的解析——或是问景物描写对诗词感情抒发的作用?或是问某些句子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或是问整首诗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可见,解读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是诗词鉴赏乃是文学鉴赏的重中之重。情感是诗词的灵魂。在鉴赏诗词时,如果能够批文入情,抓住情感这条线,读懂和理解诗词的难度便会大大降低。下面笔者来谈一下"批文入情"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的教学一定要注意讲究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学会把握好古代诗词的整体思路,对诗词的语言进行品味。同时,在对古代诗词进行赏析的时候,不能忽视对于诗词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方法以及作者想要通过诗词向读者说明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的内容不外乎以下两方面,一是表达作者某种情感,如:乡思、相思、伤离、怀古、吟边、忧思等;一是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生命的某种见解。如何确定诗词内容?1.从把握题目人手:诗词题目往往涵盖了诗词的主要内容或内容范围,切不可忽视。如李白的《越中览古》,从题目看,本诗应该写  相似文献   

8.
以《红楼梦》中的诗词为研究对象,以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韵文十三辙为押韵标准,对《红楼梦》诗词的押韵情况进行系统考察。通过对《红楼梦》诗词韵脚字系联,将《红楼梦》诗词押韵韵辙分为十三类。《红楼梦》诗词基本上能按照明清十三辙押韵,偶见出辙押韵现象。其诗词出辙押韵,多是受时音、方音、古音等因素影响。从《红楼梦》诗词押韵中,透露出语音的时代信息、作者的方音痕迹以及作者对古音的实践认知。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中,带有戏谑性的打油诗词十分引人注目。而在打油诗词中,戏仿手法的广泛使用又成了一个艺术焦点。从创作动因来看,新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强化旧体诗词的社会介入性,现代通俗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发挥旧体诗词的娱乐消遣性,底层作家或业余作者创作戏仿诗词主要利用其快速便捷性。而这三种情形的区分是相对的,三位一体是常态。在戏仿诗词创作过程中,作者主要通过对经典诗词作品的模仿、改造、颠覆三个步骤建构新的戏仿诗词文本,同时借助现代报刊传媒的广泛传播实现戏仿的意图和效果。从文学史的效应来看,戏仿是中国现代旧体诗词文体演变和文体革新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改造了旧体诗词的文体形式,而且扩大和提升了旧体诗词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为旧体诗词重新赢得了广大受众的支持和喜爱,对中华传统诗词的现代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是我国最集中精炼的文学样式,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作者立足新课标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具有实效性的诗词教学方法。诗词鉴赏教学中应抓住诗眼,从意象入手,品悟意境;关注表现手法、语言等,更好地鉴赏诗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许多哲人诗家对诗词鉴赏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本文拈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三题。结合诗词鉴赏的实际进行论述。指出:“知人论世”是诗词鉴赏的基础。“以意逆志”是诗词鉴赏的深入。“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则是诗词鉴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图片是一种形象生动的展示方式。如果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就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古诗词的魅力。一、兴致盎然,体验诗词意境意境是大自然与作者内心感悟的结合,是诗歌的核心内容。意境能够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带领他们走向深邃而悠远的诗词解读之境。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来解读诗词中的意境,为学生拨开诗词理解上的疑云,使意境表现得更加自然、生动。在苏轼的《定风波》中,作者用"穿林打叶"  相似文献   

13.
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高考的必考题型,然而大多数学生"谈诗色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笔者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中略有一些心得,与同仁们共享。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要提高、发展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在中学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巧用"问题",引导学生自我解读,让学生主动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分享作者的喜怒哀乐,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契合,从而提高自身的诗  相似文献   

14.
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小说情节、人物性格紧密相关,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它与刻画小说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个人物的形象之中,以致于割舍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诗词对主要人物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红楼梦》利用诗词塑造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作者对书中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直接评价和说明;通过书中人物做的诗表现人物的才华、塑造人物形象;利用带有暗示性的诗词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考查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亮点。纵观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理解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概括景物特点。展开联想想象描述名句中的画面;三、赏析诗词句子的表达技巧及效果。我认为把握住作者寄托于诗词的情感,是其中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诗言志”,只有准确感受作者在诗词中的情感,才能从更高层面品味、鉴赏诗词,那么,学生该如何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16.
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诗词中的意涵,把握作者蕴含在诗词中的深厚情感?笔者以为,巧妙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想象,让学生走进诗词的内在,从而真正让学生敲开诗词美丽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诗词是我国古人流传下来的瑰宝,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诗词、作者以及不同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重点,但学生在平时接触诗词较少,导致在鉴赏诗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考试要想拿到高分,诗词鉴赏是一个必须要突破的瓶颈。尤其是在关键的复习环节,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技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复习形式,进行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 结合注释及相关材料,了解诗词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通过诵读、感悟和诗词拓展,在展开想象和整合对比的阅读中走进李清照的诗词。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包诗"体裁是创新式的语文课文表现形式,通过文字旁白的形式,将诗词作者的诗词创作动机以及作者在诗词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展现于其中,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诗词的领会程度,同时,借助这样的课文形式创新,使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诗词彰显出深远的意境,特别是在精心打磨的现代语言旁白的映衬之下,诗词读来更具文化韵味。就教学而言,此种体裁实现了对诗词意境的立体化展现,有效地增进了学生学习诗词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正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子,如宗教类、历史类、文学类、音乐类。而这些人文因子的灵魂核心是诗词意象中所体现的作者情感,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抓住诗词中的意象,才能把握住作者的情感,才能把握诗词的内涵意境。因此意象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从意象入手,探求行之有效的诗词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古色古香的学习氛围,是开启古诗词人文情怀大门的金钥匙,也是进行古诗词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