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德中秋节     
古代诗人有云:“月是故乡明。”现代也有人说:“月是中秋明。”风调雨顺、年丰岁稔之时,桂洲人过中秋节是比较讲究的。俗话有云:冬嗯(不)饱,年嗯饱,八月十五得餐饱。人们除吃月饼、芋头、菱角、时新水果之外,还爱用腌咸的生菜或雀菜干(即君达菜干)与石螺肉一道煲粥吃,还要吃炒螺,要赏月饮酒,还有各种各样充满家庭温馨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教例](某校二年级教师出示一道填空题:海水是咸的,河水是_____的。)生:河水是淡的。生:对!对!河水是淡的。师:你们为什么认为河水是淡的?生:我品尝过家乡的河水。生:我是从“海水是咸的”中的“咸”字受到启发,既然前面是咸,后面就填淡吧。因为“咸”与“淡”是一对反义词。  相似文献   

3.
1.《家乡菜》“家乡菜”可以写成说明文,或将某一道家乡菜琐琐碎碎的烹饪过程写得明明白白、细致流畅;或总而言之,将家乡菜某一方面的特别之处、讲究之法娓娓道来。要注意的是,“家乡菜”这类题材的说明文,也可以带些感情的色彩,用些散文的笔法,在“说明”中寄寓自己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广东第二课堂》2014,(1):56-5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二十年眨眼间就过去了.我已经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大科学家了。二十年来,美丽富饶的家乡一直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但每天总有一大堆工作让我抽不开身。阻止了我回乡的脚步。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欣赏缤纷的自然美、温暖淳朴的人情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自然淡雅、清丽委婉的语言。教学计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水果蔬菜是家乡的甜,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的明。”“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这是远在台湾的琦君怀念故乡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7.
步入中国古代文学的世界,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景观中,我们总是能够清晰地看到一道独特的风景——思乡之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类令人心颤的深情吟唱不绝如缕.在那些因游学、仕宦或避难等原因而离乡远适的古代作家心灵空间之间中始终弥漫着浓厚的思乡之情,出门上路,有“回首望家山”之举与“乡音已渐稀”之感;人在旅途,则有“关山无处寄乡心”之叹与“心逐片帆还”之念;独居异地,更是乡愁满怀,触物便发:望晴空丽日,“光景却添乡思苦”“年年春日异乡悲”的痛苦体验油然而生;对秋风冷月,则更难免产生“露以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遐想以及“风紧月凄凄,乡心向此迷”的哀伤.凡此种种,使我们有理由断言,思乡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恒常主题,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普遍郁积着强烈的“思乡情结”,从而构成了区别于西方文学的一大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8.
《夏天》是一首书写乡愁的诗,但却以“夏天”为题。诗人的故乡应是四季分明的地方,诗人却客居长年都是夏天的他乡,所以,在炎热的夏天就向往有着“初绿江水中的橹声/以及乍暖还寒时节/兰草上结着的/清瘦的相思”的风和日丽的故乡的春天。炎夏如一头饥肠辘辘的怪兽,吃尽了寄托诗人乡思的草坡上的美点赏析春花和四月的烟雨,诗人只能从眼前的榴树上找到一点家乡的影子。可是,眼前的榴树毕竟不是家乡的那棵,夏天“把它满肚子的炎热/吐在结满太阳的榴树上”,其果实仍然是炎炎的夏天的杰作。而“我”的心也同样满是热度:“榴树上也结着我的心/我的…  相似文献   

9.
故乡是幅画     
故乡是一曲思念的歌,唱出我对故乡的回忆;故乡是一首深情的诗,写出我对故乡的眷恋;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画出故乡的美丽……离开故乡三年了,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才是“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人是故乡亲”。  相似文献   

10.
一、本文在专题中的位置 1.“月是故乡明”专题内涵阐释钱基博:我也不知道哪国的月亮圆,只知道没有哪个国家写过像中国那么多的月亮诗。一个有修养的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看到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  相似文献   

11.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目前,中、小学校都在探索加强德育教育的新路,对乡土史教学功能的新认识,有助于学校传统德育教育的新思维。杜甫诗曰:“月是故乡明。”每个人对家乡都怀有最美好的感情,中、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首先熟悉的是乡土,也迫切了解乡土。嘉定学生面对候黄  相似文献   

12.
故乡行     
啊,天气不错嘛!今年“五·一”,我要乘公共汽车回我的家乡了,真是太高兴了!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回奶奶家,虽然我们没有去外地旅游,但回自己的故乡看看,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呀!一路上,我们每过一村,就赞美一村的美,在路过西贾时(我的故乡在襄汾县汾城镇的一个小村庄里),我对妈妈说:“看,农村的阳光多明  相似文献   

13.
母亲有一手好厨艺,她做的菜我自然样样喜欢,但若要说出一道特别的菜来,我觉得还应算是母亲自己腌制的泡菜. 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四处奔波,不得不背井离乡.年幼的我自然随父母到了异乡,谁知一去就是十年,而且少有机会回到故乡.所以当我在异乡偶尔想起家乡时,心中总觉得有点儿遗憾.但我从未忘记家乡的味道,缘由便在于母亲,她有一个坛子,泡菜坛子.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这一单元教材是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编排的。本组选编的三首古诗词和三篇散文,都是游子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却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  相似文献   

15.
一、“唱”可以调节情绪,设置氛围。比如,要学习散文《故乡的榕树》,如果学生的情绪过于“兴高采烈”,就很难被文中的乡思乡愁所感染。这时我们不妨做点准备工作:在课前预备时花几分钟听听张明敏唱的《故乡的云》(或《我的中国心》,最好配一点流浪异乡的电视镜头):“故乡的风,故乡的云,叫我抹平创伤……”在深沉而略带凄凉伤感的歌声中,学生的心会渐渐地沉静下来,继而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上课所需要的那种氛围  相似文献   

16.
开发和利用乡土人文教育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徐特立同志曾经指出:“最原始,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育,就是乡土教材。”钱三强同志也说过:“我在故乡时间是短暂的,但故乡的一切都熏陶着我。”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特点是“家国一体”。“国”是放大了的家,家——家乡——国家是人们的思想意识的不断引申。富有浓郁乡土人文特点的教育能给青少年以亲切感,符合青少年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必须帮助他们从小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认识社会,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升华对家乡的感情,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崇高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话如果没有文采,这话就传播得不远,写文章是同样的道理,杜甫有句名言是“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告诉我们写文章要注意语言的锤炼,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言有文采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引导学生明确锤炼语言的具体方法1、投影: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说说其语言特点。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  相似文献   

18.
摸秋     
月儿又圆了。独坐在校园的花树下,我望着那皎洁的月儿,想起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想起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的,望月而思乡,大概是天涯游子普遍的一种情怀吧!今晚,在满月的清辉里,我的心,我的心也远远地飞回了家乡。家乡黄桥,有着中秋节晚上摸秋的风俗。这天晚上,孩子们可以结伙“偷”吃人家敬月光的食品。孩提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中秋节到来,因为中秋佳节不但可以与亲人团聚,而且还可以摸秋。盼呀盼,盼呀盼,好不容易盼到八月节晚上。遇到天气特别好的日子,一轮又圆又大,蜜…  相似文献   

19.
李白的《静夜思》最动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直抒胸臆,不加雕琢,信手挥毫,却极富感染力。千载而后,当人们吟诵这首咏月思乡诗时,仍不免引发心灵深处的共振,自然也会联想起诗圣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吧!最近读当代诗人沙鸥的《新月》:“新月一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红。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沙鸥抒情诗选》)这首自由体新诗意境高雅,富有想像力。我们好像和诗人  相似文献   

20.
故乡     
<正>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最美故乡景,最亲故乡人,最浓故乡情。杜甫诗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什么?是春运时的一张车票,是中秋时的一轮圆月,是清明节的一炷香,是记忆中的一椽老屋,是想起童年趣事时的一抹微笑,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口乡音……有人感叹“故乡荒芜了,再也回不去了”,而苏东坡却有词云“此心安处是吾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结合见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可联系现实谈自己的所思所感,也可紧扣材料主旨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