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学政治课教学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有的同学认为它“深邃、陌生、无聊,学它也没有实际用途”,还有的同学说,“印象中政治课就是照搬课本,枯燥无味”,从而对政治课产生抵触情绪。本人上学期给三个学校上政治课,效果出乎意料。一个学校学生评分为99分,评价词是“政治课对我们的思想有很深的触动,调动了我们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另一个学校的学生则认为“政治课上老师讲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学后深有启示和触动”,“领略到了政治课的风采”。更欣慰的是有的同学这样写到,“政治课给人一种无法抗拒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2.
第一集“10号台风”“今晚有台风登陆,通知同学不准到校自修!”上课预备钟刚响,学校广播也跟着响了,但这通告在我们班竟激不起一丁点儿波澜。因为我们都在忙着应付政治课的抽查背诵。同学们有的把书本放在膝盖上,低着头,口里念念有词,如来佛脚还没抱稳;也有的同学倒是一副临危不惧、胸有成竹的样子……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给我们“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但被抽查的同学个个丢三落四,老师的脸色开始晴转多云,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老师又拖长声调叫起了号数:“10———”我的心立刻提到了嗓门口,Oh,mydear!(我的天啊!),千万别…  相似文献   

3.
一、思想内化是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急待探索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而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的政治课是转变学生思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然而长期以来,对政治课的教与学基本上仍停留在应付考试上,这是毋庸讳言的。如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稍稍扩充一点,就有同学问:“老师你讲的这个会不会考?”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提出:“老师,你为什么不指出哪些地方会考”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不胜枚举,至于考试过后隔一段时间在讲新知识联系已学过的内容再提问  相似文献   

4.
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班主任工作和政治课教学都必须把转变学生思想放在首位。下面谈谈我是怎么主动配合政治课教学做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的: 一、及时向政治课老师反映学生思想情况,使政治课教学有的放矢。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但对学生的了解,政治课老师往往不如班主任那样及时和具体。因此,我经常注意研究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及时地向政治课老师反映,以使政治课教学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一次上物理课时,有的同学不用心听讲,在下面做  相似文献   

5.
<正>从高三思想政治课堂下到高一思想政治课堂,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失落——学生不再追前跟后地问问题,课堂上不打开书的有,交头接耳的有,打瞌睡的有,甚至有的同学公然称思想政治课为"休息课"、"瞌睡课"。凡此种种,不能不让我们感慨:学生真是实际,真是直白,思想政治课真是悲哀,思想政治老师真是无奈……如何让思想政治课吸引学生?我认为,要让思想政治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6.
“我还没有当够李老师的政治课代表。”这是刚毕业的刘梦同学给记者触动最深的一句话。李老师就像关心学生成长的母亲,陪伴学生成长的朋友,早自习,她悄悄地给刻苦自修的学生买来早点,端午节,又为每一位上晚自习的学生送上热气腾腾的粽子。在紧张的高三复习期间,她和学生一起跳绳、踢毽子,放飞心情。学生都亲切地喊她“干妈”。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践中有几个事例触动了我们的心弦:1.期末试卷上有个雄鸡报晓图.让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不少同学答不出来.老师问为什么,他们说没见过大公鸡,不知道它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8.
赵晓明 《教育艺术》2009,(12):13-13,12
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教研活动,在课间休息时和几个学生交流,征求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评价,其中一个说: "说实话,思想政治课太枯燥了,老师只会读教材,要不就是让我们死记硬背,没意思."另一个说:"其实思想政治课不错,可以读小说,打瞌睡."听完他们的话,对我触动很大.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父母“下岗”了.有的在家待业,有的租种别人的土地当起了农民,有的自谋职业干起了个体.当我们在思想政治课中讲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工人失业时,许多同学产生了疑问:“下岗”是否就是失业?那么,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部分职工的“下岗”呢?为了澄清这个问题,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很有必要搞清职工“下岗”与资本主义失业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0.
《四川教育》2007,(2):45-47
吴正宪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怎样表示?”“2个。”“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怎样表示?”“1个。”吴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怎样表示?”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左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肯定道:“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半个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画图、有的同学写汉字,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龚伟 《农村教育》2004,(5):54-55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然而,在目前,这一目的的实现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特别是职业中学的政治课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部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认为与专业知识无关,应取消政治课,我们的政治课老师因此而陷入严重的困境之中。出现这些困惑,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众多学科中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也是学生认为实用性最差的科目之一,许多学生上思想政治课有着“无可奈何”的感觉。笔者对128个高二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表明,7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最大的问题在于“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8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说教课”,“枯燥”“抽象”;  相似文献   

13.
赫甦 《教书育人》2006,(12):33-33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往往在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学生负责,可是,如果有人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一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诘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歇歇脚。  相似文献   

14.
某班进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迟迟未决结果,班主任张老师急坏了。学校给张老师班只下达一个指标,而班长王明和团支部书记杨勤两位学生干部各方面条件差不多,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和体育锻炼等其它各项指标都旗鼓相当,该选谁呢? 张老师决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有的同学仍然不愿投票,投票意味着每个同学在心理上都要来一次震动:投王明一票,杨勤就是零票,有什么理由在两个条件都不错的干部中作“是”与“非”的判决呢?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自己对某种事情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尽其心而学之,只有先入迷,而后才能入门以致精通。有的同学认为,政治学科不如语文学科管用,不如数、理,化,外学科吃香,也不如史、地、生学科有趣,因而丧失了学好政治课的兴趣和信心。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政治学科是管思想管方向的。  相似文献   

16.
朱泽松 《江西教育》2004,(19):44-44
一天上政治课,我坐在教室后面批改作业,不时地抬头观察一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惊讶地发现,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举手都非常踊跃。有位学生都快站到椅子上去了,手不停的挥,口不停的喊:“点我,点我……”面对此情此景,我深受感染与触动。我为他们的求知欲所感动。我真想对上课的老师说,多点点我们的“后排生”吧!但令人遗憾的是,一直到下课铃响,老师也没有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让前排的几个学生包揽了所有问题的回答。“后排”顿时蔫了劲,似乎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有几个同学干脆往桌上一扑打起了瞌睡。我突然有一…  相似文献   

17.
是谁湖涂了?     
斯文 《科技文萃》2001,(3):186-187
五年级的小学生有点糊涂了:学校为了争取评上“文明学校”,关照学生,上级领导来开座 谈会时要如是说。例如,当被问到学校有没有乱收费、有没有体罚时,只能说“不”。在模 拟座谈会上,有的同学讲了几句真话,就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小学生在信中说,老师一方面 教育我们“一生一世做真人”,一方面却要我们在荣誉面前说假话。“我们真的被搞糊涂了 ”。 学校的老师也有点糊涂了:学校自然是应该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培养学生从小说真话、做真 人。然而,学校能否评上“文明学校”确实关系到今后的发展。试想,倘若能评上等级,上 级领导和学生家长就会认为学校办得好;由此,学生来源就会越来越多,办学条件就会越来 越好,对于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就会越来越有利。于是出现了“统一”学生思想的做法,甚 至于让学生说假话。老师真的也糊涂了。 学校的上级领导也有点糊涂了:开展种种评比活动,设置种种评比条件,原本就是为了激励 和促进各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 可是,有些学校为了评比,竟不惜弄虚作假。于是,面对评比活动,上级领导真的也糊涂了 。 写到这里,笔者也糊涂了:不知究竟是谁糊涂了?  相似文献   

18.
有个六年级的女孩告诉我,说在学校开完运动会后,老师给她们班上的同学布置了一道作文题《记一次运动会》,结果,她们班有个同学绞尽脑汁,只写了一句话:“昨天,我们学校开了运动会……”这样的例子虽然比较少见,但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苦于无话可写却是事实。为什么同一班的学生,写同样一件事情,有的学生一写起来就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有的同学却绞尽脑汁,还无从下笔呢?我们每天的生活,每天所经历的事件,不外乎都是由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还有我们的身体所感觉到的,头脑里所想到的…  相似文献   

19.
新的世纪,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潮给中华大地带来勃勃生机,而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却与此构成了强烈的反差,笔者对某校500名高初中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证实了这一严峻的事实。在“你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是什么”和“你认为学校开设思想政治课是否必要”的两个问题的回答上统计出来的数字,让每一位政治教师无不为这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20.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