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类正面临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因此,在地理教育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教学活动,改进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学生环境保护知识,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人类正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因此,在地理教育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教学活动,改进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学生环境保护知识,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与其它学科相比,地理学科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理教师应吃透教材,挖掘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等,有的放矢地渗透环境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高虹 《西藏教育》2012,(8):53-53
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开始,而如何养成初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是困扰每一位教师的棘手问题,若使初中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凭借教师单纯的说教是根本不起作用的,因此教师们必须谨遵教育原理,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自主教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从而为养成初中生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位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环境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来.  相似文献   

6.
郑如 《青海教育》2014,(6):45-4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在此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他们的行为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相似文献   

8.
武红娟 《考试周刊》2015,(19):61-62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把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教学的方法面面、每时每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要具有充分的耐心和细心,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把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教学的方法面面、每时每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要具有充分的耐心和细心,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车驰明 《学周刊C版》2019,(5):145-146
培养学生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学校在养成教育认知上、教师在养成教育行为上、家长在养成教育方法上等多方面存在着问题,学校应该借助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利用示范引领,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通过班级管理,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环境是教育育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实现。教育环境质量评价有利于增强环境建设的自觉 性,导向环境改善目标。评价教育环境质量应十分注重评价指标体系即评价维度、标准和指标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应更加突出人才的德育素质,特别是社会责任,合作精神,环境道德,经济伦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和发展的,幼儿园应重视环境建设,将环境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创新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幼儿园首先应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投入财力改善硬件设施,美化环境,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都能与幼儿互动交流;幼儿园更应重视软环境的建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所在地域文化特征选择适宜的环境教育内容,同时积极回应时代潮流,对幼儿实施低碳环保教育.幼儿园还应充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所有环节与细节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环保活动与家园共育活动,提升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谈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性教育使大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行为的方式和创新精神 ;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和环境意识教育 ;要创造条件参加实践活动 ,组织环境模拟实验 ,注意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5.
整体性思维着眼于事物之间的有机关系,注重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性思维从部分来把握整体,注重定量分析的方法.在环境教育中,需要从人的认识规律出发,采用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即有机结合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的各自特性,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从感性方面与理性方面提升环境道德意识,并促使其环境道德行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师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要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对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有深入了解,其次要从物质环境建设、教育环境建设与精神环境建设等方面着力营造高校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浅析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之人性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每个人都是交通参与者,交通参与者的安全观念淡薄,是引发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交通安全教育是构建和谐交通环境的重要举措,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素质,强化交通安全宣传的亲民性、针对性、创新性和社会性,有利于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交通安全氛围.  相似文献   

18.
仲红俐 《成人教育》2012,32(10):31-33
课程是社区教育的核心领域,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课程学习与开发的主体是社区居民,课程评价也要从社区和社区居民两个层面考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要在公平性、地域性、差异性、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社区教育机构的课程开发能力;整合社区内各种适用资源;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者的专业培训;课程的开设还要与职业技能考证挂钩,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打造精品课程和草根课程.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与提高,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教育科研兴校战略提出可靠的依据;二要树立意识,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为教育科研建好路,搭好桥;三要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做好组织、队伍建设和选题工作;四要用“经营”的思想来从事教育科研项目的组织和研究;五要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六要增强服务意识,各级管理、服务部门为教育科研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信息的全球化,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视野,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境界,丰富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但同时多元文化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冲突加剧,使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趋向多元化,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受到巨大的冲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注重创新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大力开展有价值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