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翠湘 《金秋科苑》2010,(12):169-169
惠特曼有一种浓厚的宇宙意识和强烈的宇宙情结,他对宇宙情有独钟。他宣称自己就是宇宙。《草叶集》初版时,作者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封面上,而是出现在第一首诗中的第449行:"沃尔特·惠特曼,一个美国人,一个粗人,一个宇宙。"在这里,说自己就是"一个宇宙"。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有人曾描绘世界末日的情景:宇宙越是接近于其熵为一最大值的极限状态,它继续发生变化的可能就越小;当它完全达到这个状态时,就不会再出现进一步的变化了,宇宙将永远处于一种惰性的死寂状态。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宇宙热寂论。此后不久,宇宙热寂论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这个错误观点的提出者就是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但是由他提出的熵的概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一个寒冬的夜晚,一个32岁的失魂落魄的破产者站在密执安湖狂风肆虐的湖岸,准备纵身眺进冰冷刺骨的水中,此时的他无意识地仰脸望了一眼繁星点点的天空。突然,一股敬畏之情涌上心头,脑海里划过一念头。你最有权力结束自己的生命。你不属于你自己,你属于整个宇宙。于是,R·布克明斯特·弗勒开始了他作为发明家、工程师、数学象、建筑师、诗人和宇宙学家的第二次生命,经过全心全意的探索,找到了他称之为的“宇宙理论”。  相似文献   

4.
科苑 《金秋科苑》2012,(8):48-48
早在1948年,前苏联物理学家伽莫夫曾经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高达100亿度的"原始火球"的一次大爆炸。他甚至预言,这次爆炸至今仍残留着大约10K(K为宇宙绝对温度单位,3K相当于零下270摄氏度)的余热,成为微波背景辐射。伽莫夫预言的宇宙背景辐射真的存在吗?  相似文献   

5.
虚拟世界     
对于李明来说,今天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之前,他一直计划着完完整整地在计算机里创造一个虚拟世界。利用研究院的高性能量子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李明从大爆炸开始,一步一步模拟了宇宙的演变。就在刚才,他在虚拟宇宙里找到了一个类似地球的星球。这个星球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恐龙和一些哺乳动物。他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李元 《科学与文化》2005,(11):10-10
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个银河系,它好比是一个宇宙岛,岛长约10万光年,其中有约2000亿个恒星。太阳就是一个普通的恒星,直径约140万千米。大约在50亿年前的宇宙演变中诞生了太阳系。46亿年前地球成为最靠近太阳的第三个行星,距离太阳1亿5千万千米,正是这个适合的距离处的温度再加上地球上的水和空气才诞生了原始生命,经过漫长演化过程经历了可怕的恐龙时代,在约几百万年前,远古人类已经在火山灰上留下了自己古老的脚印……后来才有了我们这些现代人。当然其中有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就是高士其。  相似文献   

7.
在青少年心理危机渐趋严重的今天,初中古诗文教学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全人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作者尝试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和"人与宇宙"这四个维度展开,在初中古诗文教学这渗透生命教育,以诗意润泽心灵,为生命加钙,使学生保持一种强健的生命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黑洞,这个宇宙中最贪婪的天体,也许曾经网开一面,释放了最早的一批生命物质,这些"逃犯"最终落脚地球,进化出了地球生命,并在几十亿年后孕育了我们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9.
末日     
我认为宇宙是多层次的,一个宇宙的坍缩,另一个宇宙必定膨胀。则每一个黑洞就是通往另一个宇宙的捷径,也可以通向本宇宙的另一端。就像打电话一样,假如自家的电话是黑洞的入口,每一个黑洞都有自己的编码,就像每家每户的电话号码。用自家电话拨打其他人的电话,就如同从一个宇宙穿过黑洞到达另一个宇宙一样。而每一个黑洞的形成意味着多了一个“服务器”,随着黑洞的逐渐增多,两个宇宙之间的大门逐渐打开,最后两个空间相互撞击,温度剧增,连原予核也被撕毁,宇宙又成了一锅基本粒子汤。  相似文献   

10.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是曾经风靡网络的流行语。如今,在浙江农林大学里,也有一人让许多发明爱好者"迷恋",有人称他为"专利哥",也有人称他为"发明专业户"。他就是浙江农林大学机械设计专业大四学生张业放。  相似文献   

11.
科苑 《金秋科苑》2013,(10):26-27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王忠黎的人生道路中有许多因缘巧合的地方,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他意志坚定,能够克服诸多艰难险阻的阻碍,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青春之路;他才华出众,在对人生的感悟和经年累月的付出中,练就了一支生花妙笔,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文章;他心系大局,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汗水……这,就是真性情的王忠黎,志存高远的王忠黎。  相似文献   

12.
<正>为什么宇宙是对称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它存在了!首先出现的并不是宇宙,而是对称性。这也许听起来很奇诡,但是物理学家们认为,在宇宙大爆炸的一瞬间,大规模的超对称性就被分解成更小的对称性个体。这就是为什么自然界中有如此多的不同对称形式出现。从人类眼睛虹膜的旋转对称,到海螺的黄金比例……  相似文献   

13.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深邃得让人难以想象,而散布于其中的星系是我们宇宙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它们热烈的光芒,让我们的宇宙变得美丽多姿。简单来说,星系就是由恒星、尘埃、气体组成的巨大集团。原则上,一个典型的星系包含有千亿颗恒 椭圆星系星,直径有数万光年。宇宙中存在有1000亿到1兆个星系,它们稀疏地分布于宇宙之中。星系自宇宙诞生后不久就在不断地成长、演化,并在今天的宇宙中形成了千姿万态的形状。可以说,宇宙中没有两个星系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星系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但是由于星系都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范围内形成,因此它…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之于眼睛,就像大脑之于身体。而视网膜一旦发生疾病,它的治疗也像许多大脑疾病一样几乎令医生束手无策。"眼科领域最难的就是视网膜疾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钱江特聘教授金子兵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从2002年赴日本留学时算起,金子兵"钻"入视网膜领域的研究已有11个年头。金子兵对两个日期记得特别清楚:一个是他出国留学的日子——2002年11月3日;一个是他回到国内正式开展工作的时间——2011年1月3日。"简单"的学习经历金子兵将他的学习经历用三个字来概括:"很简单。大学毕业后留校,  相似文献   

15.
吕娟霞 《科教文汇》2010,(31):74-75
自周小兵(1992)试析"不太A"后,关于"不太"、"不大"、"不很"、"不怎么"一类词的研究相继出现,但我们认为以往学者对"不怎么"与其他"不太"类副词的区别研究还不到位,对于这类词构词方式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关于"不太"类副词与程度副词"有点"的区别研究还不到位,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最为惊世骇俗的一种科学观点是什么呢?就是说宇宙有许多个,我们所处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个。这种理论是不是疯子的胡言乱语呢?不是,许多科学家认为多元宇宙很可能就是事实。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有其它的宇宙,而且它们的模样很有可能与我们的完全不一样,甚至物理定律都不一样。多元宇宙理论是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观点,最近几年才热火起来。但有科学家发现,早在中世纪,有人提出的宇宙模型,就竟然蕴含着多元宇宙思想。这位古代人也太厉害了吧,他是谁呢?  相似文献   

17.
黑洞新发现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群奇特的天体,它们有魔鬼般的引力,贪婪地"吞吃"着一切靠近它的物质,甚至连自己的同类也不放过。这种连光也不能逃脱它魔掌的天体被天文学家形象地称为"黑洞"。人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但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乐翻天     
《科学与文化》2011,(9):34-35
考前早餐 期末考到了,爸妈讨论做什么早餐给儿子吃。 妈妈说:"要不吃油条和鸡蛋吧,1根油条两个鸡蛋就是100分。" 爸爸沉默片刻后说:"他考那么多门,一个100分不够,还是给他吃方便面吧,统一100。"  相似文献   

19.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种粒子,科学家说它像幽灵一样充满整个宇宙,而且每秒钟有上万亿个穿过我们的身体;它和我们如此亲密,但我们却捕获不到;它携带着遥远天体的大量信息,还决定着宇宙未来的命运——这就是中微子。  相似文献   

20.
王开东 《知识窗》2014,(18):1-1
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莫言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是如此。有用和无用都是相对的。在他有用,在我可能就无用;此时无用,彼时或许有大用。饥渴之人,有用的是一杯水;饥饿之人,有用的是一碗饭;伤心之人,一个无言的眼神和一个紧紧的拥抱,或许就是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