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可见,真实是文章的灵魂,也是作文教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标尺。只有真实的作文,才能展示出学生动人的个性。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一、寻找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是真实的,也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文经常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其实他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作文相比,研究性写作更加关注过程性、思辨性、研究性。研究性写作,首先要强调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启发学生自主去创作、去思考、去倾吐、去表达;其次,突出对学生真实生活的观照,依托真实问题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提高学生有质的思辨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理性表达,获得广阔的习作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源于生活的写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只有将习作内容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才能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这样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习作教学:“习作即生活”,学生有生活为什么写不出表现自己真实生活的习作?这表面看似是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困难,其实,折射出我们习作教学的不足。习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需要,因此小学生习作教学应关注“人”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习作教学理念是不相符的。只有让学生写真实的作文,才能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素材;指导学生用心表达,抒发真情实感;借助赏识评价,提升学生的习作热情。  相似文献   

7.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话的确富有哲理,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才能让学生的习作生动、鲜活,读之如汩汩流动的渠水,动人心弦。语文教育专家李林海曾经在一次语文研讨会上呼吁:中小学写作教学,应当提倡“真实写作”,有真实的写作任务,有真实的习作情境,有真实的写作成果。  相似文献   

8.
惧怕、讨厌写作文,作文时无话可说、内容空洞是学生习作的通病,也是语文教师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引导学生克服惧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熟悉生活、感受生活、努力让他们在真实生活中走进作文,亲近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会步入一个全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习作素材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源于生活的写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只有将习作内容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才能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1.
源于生活的写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只有将习作内容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才能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生命的溪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生活,平时习作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真实生活,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学生体察真实生活(真人、真事、真情),才能唤起主动写作意识,写出“真话”;只有感受到他人对自己努力写作及习作的认可与赞许,才能感悟写作的意义,写作才能成为初中生的内心需要.  相似文献   

14.
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和价值所在,而虚假却充斥于学生的习作中.教学实践表明,在习作教学中立足于现实进行评价往往能引领学生真实表达.  相似文献   

15.
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在小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却经常看到假话、空话、套话,看不到他们真实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让小学生的习作与生活一路同行呢?1.小学生习作脱离生活的主要问题经过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调查,发现学生不敢说真话、表真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作文内容虚假化。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写  相似文献   

16.
<正>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要注重引入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真实情境”的写作是符合语文课标要求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语文课标对第四学段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语文课标注重在习作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从自身的生活出发,找寻生活的素材,写出有情感的作文。教师为学生创设写作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依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为他们创设感兴趣的、"用游戏的方式模仿成人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来进行"真实"生活实践,产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积累真实的生活素材,产生真实的表达交流需要,进行真实的交际.在这样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应权 《贵州教育》2007,(23):26-27
"本色、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最高境界.但常常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在相当程度上,教给学生的是过多的作文套路程式:如何开头,如何结构,如何取材,如何点题……如此作文教学,漠视甚至践踏了学生对生活敏锐、细微的体悟,扼杀了学生的灵性.这也难怪学生的习作假话连篇、装腔作势.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作文回归自然、回归真实、回归生命?如何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呢?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生命的溪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生活,平时习作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真实生活,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陈永安 《广西教育》2013,(45):39-39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失实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表明他们缺乏生活的真实体验。学生只有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对此,教师应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并在习作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