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体的运动》教学目的和要求是:①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或由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都必须受到力的作用,使学生对"力"有切身感受,并知道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概括物体运动规律的能力,以及把握物体运动特征,将物体运动方式进行分类的能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课前可准备一辆童车、一辆玩具小汽车以及纸风车、小皮球、荡摆、干电池等教具,并要求各实验小组准备纸风车、干电池、铁环、小皮球、玩具秋千等实验用具.课上,可按以下安排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
初二物理“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一节是“运动和力”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又是一个教学难点。我针对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混淆的概念——“动平衡”,设计了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用启发、比较、分析、推理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施教方案,下面简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 从复习“静平衡’过渡到建立“动平衡”的概念教师:上一节课研究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有力的作用。那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是否一定会改变?  相似文献   

3.
初中教材“运动和力”一节中,讲到“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它施加力”时,举了例子:“射出去的炮弹,不断地改变运动方向,而作曲线运动,是由于受到重力,更恰当些,其理由如下: 一、重力是宇宙中所有其他物体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引力,在地球表面或在其表面  相似文献   

4.
王慧 《科学课》2009,(1):24-25
教学内容分析;《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是《力与运动》单元中的第三课,它与前两课《推和拉》、《常见的力》相呼应,是知识的延伸,也是下一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基础,在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力的学习是本学期的重点,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与运动的关系,意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可以由静止变为运动。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力巨.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定义应理解以下几点:①力的作用离不开物体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有力的作用一定有施加这一力的物体——施力物,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④两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而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大小或运动方向只要有一个因素改变则其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②改变物体的形状.值得注意的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但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自然第三册前几课的学习,学生有了把多 种类群动物的某一方面属性综合起来研究的初步经验,有了动物和人体运动的基本知识。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认识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用归纳法概括物体运动规律的能力和把握物体运动的特征以及将物体运动方式进行分类的能力。其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力的存在     
《自然》教材第五册的“力和运动”单元(包括第十至十七课和第十九至二十一课),谈到了许多力的作用。我们常说某物体受到了浮力,某物体受到了压力,运动的物体受到了摩擦力,静止的物体受到了地球引力(重力),此外,还有拉力、推力、阻力、风力、水力……看来力是无所不在的。这些都是力的存在的方式。那么我们是基于什么事实来认识力的存  相似文献   

8.
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同学们常用头脑中的概念看待力和运动的问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举例辨析如下.例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运动,在物体上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物体静止,在物体上可能有力的作用C.在物体上有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不一定有力对它作用猪解选人辨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郎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就要停止.”这种观点被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等…  相似文献   

9.
知识梳理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1.几种常见运动形式中的运动与力的关系(1)若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即物体  相似文献   

10.
邹翔 《广东教育》2006,(7):75-77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相似文献   

11.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所受诸力作用的结果,而诸力间的相互关系,也正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反映。下面就力与运动问题作例析。 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  相似文献   

12.
知识梳理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  相似文献   

13.
二力平衡的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知识对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求平衡力中的未知力以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浮力等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学习这一定义要明确 :1 .定义中指的“物体”是指一个物体 ,而且是受力物体 ;“几个力”都作用在这个物体上。“几个力”指至少有两个力。2 .由定义可知 ,当物体受到的力平衡时 ,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何种运动状态 ,决定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原来是…  相似文献   

14.
知识梳理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即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分析时应全面地从这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5.
(一)运动与外力的方向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到,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外力。但没有提及力的方向问题。在教学中,儿童却有所领悟。有的学生说:“运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并不会停止运动。如对滚动的球踢上一脚,它会滚得更快。”这种认识显然不全面.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概念.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基础.力的现象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力的现象,感受到力的作用,享受着力的作用带来的便捷,同时也被力所困扰而无法自由飞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些结论需要在一定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炼得出.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生活、自然中的现象,可以深化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结构二、学习指导(-)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定义可从如下几方面理解:(1)力总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只有一个物体就不可能产生力.(2)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对某物体来说,它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但两物体接触,没有作用就不会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IG.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se‘””(2)改变物体的形状.注意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它一定受外力作用;但物体…  相似文献   

18.
力是什么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在它的物质性、相互性、方向性等几个方面。也就是说 ,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只有一个物体也不会有力的出现 ,一旦有了力的作用 ,必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作用时 ,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决定着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是它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改变。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简单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 ,宇宙中根本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惯性概念容易,但用惯性知识解决问题往往容易出错。在没有究其原因之前,不少同仁只好进行了误案分析教学,将常见的错误来个事先告知。这个方法虽很凑效,但总不能进行所有误案的分析。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自己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我作了如下的推论:“物体在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是惯性对其各即时状态的连续保持才使得物体作变速运动的。”有了这样的推论后,人们常常把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够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变速运动也是物体的惯性运动。至此,学生明白了物体不论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都是物体的惯性所致,惯性是物体静止和做各种机械运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因一些同学对“物体受力、受平衡力和不受力”这三种情况理解片面,故常导致解题出错.学习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后,有的同学认为:之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能发生改变,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那么,只要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则其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孰不知,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有两种可能:苦受到了不平衡的力的作用,则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若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则其运动状态不改变.也就是说,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该物体受到不平衡力作用;若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