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和货币政策是调节市场运行的两个基本手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国民经济运行中先后出现的通货膨胀,投资和需求不足等问题,主要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节。这种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手段的根本性改变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客观评价和分析总结我国90年代的经济形势和财政货币政策,对于尽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宏观调控手段,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IS—LM模型为例,探讨了GAMS仿真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具体的政策模拟可分为四个方面:(1)财政和货币政策分别对均衡国民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的影响;(2)财政和货币政策混合的综合影响;(3)IS和LM曲线斜率对财政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4)实现经济目标的政策选择。GAMS仿真的结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IS—LM模型的基本结论,同时也更为直观地体现了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各种影响,研究结果对实验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是在理论界展开关于当前是否存在“宏观与微观经济形势反差”大讨论的背景下,从对几年来宏观调控绩效与微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入手,论述了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职能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对财政货币政策的长期导向与短期抉择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以来,金融风险财政化具有全球联动、规模巨大和金融机构国有化等新特点,出现了新变化。在此种情况下,中国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渠道有政府性财产损失、金融机构的拯救、税收的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等,风险财政化的危害进一步加深。我国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财政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对于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基础性作用。但财政货币政策在各个国家的各个时期是不一样的,它会随着历史阶段及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采取什么样的财政货币政策,应当以国家客观的政治经济形势为基础,根据不同的政治经济状况来选择不同的经济政策,实际上就是以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为基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目的是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200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时社会经…  相似文献   

6.
一、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 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与货币的发行直接相关。在一定条件下,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着手,解读我国当前财政与货币政策内涵及我国为贯彻当前经济政策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凤君 《考试》2004,(6):52-54
考点链接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1.运用货币流通规律,说明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2.结合通货紧缩的危害性,说明实施积极的财政  相似文献   

9.
货币是财政和金融之间必然存在的一个纽带,货币政策和货币交易都是从货币母体上繁衍出来的。货币交易使经济中出现货币数量与价格、收入与价格这两个制约因素。分析货币价值需要参考价格指数。经济波动既包含货币循环的因素,也包含非货币循环的因素。货币需求量标准为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货币政策就是通过改变货币供给、利率来稳定经济,货币政策的宗旨是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是保证体系均衡,但货币均衡不是一种趋势。货币与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都有联系,即便货币政策只在短期内有效,但货币政策始终都应当是宏观调控的一个关注点。  相似文献   

10.
当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手段被充分使用,信贷也放出“天量”之后,人们把视线转向了股市。政府和企业界显然希望股市能发挥融资功能,提供更多资金。  相似文献   

11.
●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 ●农业仍被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 ●推进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抓大放小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以来,有两股力量一直驱动着A股市场不断攀升:对宏观经济的预期持续向好,以及流动性状况的持续宽松。前者主要是基于财政货币政策的强有力刺激,后者依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矛盾及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在分析目前政府实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限性之后,又提出了实施适度的"温度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典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应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投资规模,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城市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使中国经济迅速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既存在着差异,又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两者的配合运用在我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矛盾。要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积极调控作用,从我国经济运行实际出发,应采取取向趋同,先货币后财政的适度从紧政策。为此,要深化体制改革,为两者的配合协调运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入世后,我国与全球资本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对人民币汇率以及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日渐增大,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17.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办法是实行累进税 ,实行赤字财政 ,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 ,加强政府干预等。针对我国目前国情 ,根据凯恩斯理论的启示 ,我们也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 :( 1)引导居民消费 ,扩大消费需求 ;( 2 )积极增加投资 ;( 3)设法引进外资 ,扩大出口 ;( 4)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为扩大内需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认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还应注意与“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使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美国财政政策长期以赤字财政为主,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克林顿时期财政政策指导思想发生变化,与货币政策等配套,带来经济持续繁荣。我国不应重蹈美国赤字财政的覆辙,长期仍应以适度从紧财政政策为宜,同时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发挥配套政策的效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土地市场的四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土地财政背景下,土地供给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组合对居民消费率、宏观杠杆率与总产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视角下,使用减少土地供给的政策与宽松性利率政策的组合,可以熨平经济波动;中期视角下,使用减少土地供给的政策与稳健性财政政策的组合,可以实现提振居民消费率、降低宏观杠杆率以及促进经济增长三大政策目标;土地供给政策、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是影响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上述分析为认识土地财政模式的运行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宏观政策组合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