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采用自我控制量表(SCS)、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及情绪调节策略问卷(ERQ)对4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相关显著,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中介效应分析中发现,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中发挥多重中介作用。这说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既能直接影响自我控制能力,也通过影响多种情绪调节策略而间接影响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手机依赖、自我接纳和情绪智力三个量表为研究工具,568名在校高职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手机依赖与自我接纳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高职生手机依赖检出率为25.88%;(2)手机依赖与自我接纳、情绪智力之间呈显性负相关关系;(3)自我接纳直接负向预测手机依赖且通过情绪智力间接影响手机依赖,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42%。结论,解决高职生手机依赖问题,要重视自我接纳的提升和情绪智力的培养,也要重视个体因素、生态因素的单独影响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情绪智力与学习投入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筛选出197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填写情绪智力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相关问卷调查.结果:(1)显示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够对学习投入产生积极的预测作用.(2)显示情绪智力能够对学习投入产生正向的预测作用.(3)显示出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视作是情绪智力和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变量,并发挥出有效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学生睡眠拖延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及生活。文章基于目前大学生的睡眠拖延状况调查,探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使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睡眠拖延行为量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无聊感倾向量表,对四川省、重庆市和山东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808份。结果发现:(1)自我控制不仅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的睡眠拖延行为,还能通过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拖延行为;(2)无聊感倾向调节了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拖延行为中的中介效应。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与睡眠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间接路径中,高无聊群体的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减弱,且会增强手机依赖对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相对剥夺感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研究探讨了疫情多点爆发期间,抑郁在相对剥夺感和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手机成瘾量表以及抑郁量表,以210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相对剥夺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检验了抑郁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可以正向预测抑郁情绪的手机成瘾;(2)抑郁在相对剥夺感和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相对剥夺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及其内部作用机制,有助于为科学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及其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对439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较为普遍;(2)手机依赖对孤独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58):192-193
以心理弹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应对方式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5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论:心理弹性对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对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手机依赖、孤独感三个变量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自我表露指数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问卷调查476名大学生.研究结果:(1)自我表露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自我表露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5),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3)孤独感在自我表露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大学生自我表露通过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从而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及情绪智力、社会支持在父母拒绝和青少年疏离感间的内在作用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拒绝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疏离感;情绪智力在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前半段路径上起调节作用,当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时,父母拒绝对情绪智力的负向预测作用和对疏离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归因方式的中介作用,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对208名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学业成绩与内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内归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及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外归因与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2)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3)内归因在青年少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归因方式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学习投入问卷对520名高中生进行测评,利用SPSS17.0对变量间的效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考试焦虑对学习投入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t=-4.899,p<0.001,t=2.056,p<0.5),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有正向的预测作用(t=2.352*,p<0.5)。结论:学习自我效能感在考试焦虑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欲了解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状况对孤独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邓云龙等编制的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CPNAS)、Asher等编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CLS)以及文书峰等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西省临汾市和某农村联校小学6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孤独感与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儿童孤独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孤独感均有影响,干预儿童孤独感可从这些方面考虑。同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故还可从提升儿童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中缓解儿童孤独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773名中学生施测班级集体效能感量表(CCEI)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探讨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经统计结果表明中学生在班级集体效能感水平上中等偏上,在学校类型、年级、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以及用功程度这几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部分人口学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变量对于班级集体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结构模型分析发现,班级集体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家庭功能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框架,提出了青少年希望感的影响模型。采用家庭功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青少年希望感问卷对502名中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和中学生希望感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家庭功能正向影响中学生希望感,社会支持在家庭功能与希望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是否为留守家庭在家庭功能和希望感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留守家庭环境使家庭功能对中学生希望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增强。因此,社会要首先鼓励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家庭关怀,其次通过学校氛围的塑造、教师的理性引导促进儿童社会支持感知,进而提升其希望感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生涯成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中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对750名高一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生涯成熟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正向预测个体的生涯成熟度,还通过学习动机间接影响生涯成熟度;学习动机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涯成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中学生人际关系、自尊以及手机成瘾的关系,采用罗森伯格(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中文版、莱翁(Leung)编制的手机成瘾量表以及中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对42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量以及数据收集。结果发现:(1)男、女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生。(2)中学生人际关系负向预测手机成瘾,人际关系越良好,其手机成瘾可能性越低;人际关系正向预测自尊,人际关系越良好,其自尊水平越高;自尊负向预测手机成瘾,自尊水平越低,越有可能导致手机成瘾。(3)自尊在人际关系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人际关系可以直接影响手机成瘾,也可以通过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去影响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中学生情绪智力问卷、青少年害羞量表、简版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770名中学生(平均年龄为15.47岁,SD=1.94)进行测试,探讨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并分析羞怯在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间的中介作用.阶层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情绪智力对积极适应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适应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羞怯在情绪智力与积极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羞怯在情绪智力与消极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偏差校正Bootstrap法检验发现间接效应95%的置信区间不包括0(P<0.05).这说明情绪智力不仅能直接预测社会适应,还通过羞怯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压力应对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99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压力应对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中上等水平;(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与积极应对、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3)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对积极应对起完全中介作用,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对消极应对为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关注主观幸福感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压力应对之间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289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教师期望对学业效能感的影响,以及自尊在教师期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作用。结果如下:(1)教师期望与初中生自尊成正相关,教师期望与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正相关;(2)教师期望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教师期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学生校园欺凌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对84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男生的网络欺凌、传统欺凌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网络欺凌、传统欺凌分别与核心自我评价、领悟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在网络/传统欺凌与核心自我评价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情绪智力在中介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且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