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兰西斯·培根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都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不仅是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①,而且还是一位反对宗教神学、为科学和真理而斗争的英勇战士。他作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科学论断,就集中体现了培根哲学面向自然、研究自然的根本特色和革命的批判精神。当前,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新时期,我们重温培根这一重要名言,更加感到其意义远大。培根所处的时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完成其革命的任务,需要冲决各国封建的羁绊,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迫切需要开拓知识领域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创始人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也是一位反对宗教神学、为科学和真理而斗争的英勇战士。他作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理论上的巨大勇气,反映了近代哲学崇尚理性、注重研讨认识论问题,也体现了培根哲学面向自然、研究自然的根本特色和革命的批判精神。“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性和重大作用,已为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并将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伟大斗争中,继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当前,在迎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时期,我国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斗争的时候,我们重温培根这一重要名言,更加感到它思想深刻、意义远大。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中指出,“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指导儿童自己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和能力。”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直观印象特别深刻,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以后容易产生兴趣,从而又能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心和勇气,所以实验教学在小学自然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安排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自然教学的质量呢?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培根问题”是波普尔在批判培根经验论及其“偏见”观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的。波普尔不仅将内涵于培根哲学中“偏见”与“观察证实理论”的矛盾、冲突称为“培根问题”,而且经由对传统“观察证实理论”的颠覆性分析,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与培根不同的、旨在通过正面肯定理论或“偏见”对“观察证实理论”的作用、强调“一切观察都是按照某种理论对事实的解释”,从而消解理论与经验观察之矛盾、冲突的方法。波普尔关于“培根问题”的提出及其解决,无不与其哲学内涵有丰富的诠释学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解释学一直都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无论是狄尔泰的认识论解释学还是海德格尔的实践解释学,都把自然科学拒之门外。而科学哲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实践解释学同样是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实践解释学认为,“自然”与“人类”不可截然区分,“自然”是人类存在其中的自然,“人类”是存在自然中人类,对“自然”的解释与对“人类”的解释是同一种解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这种科学不是静观而后素描,而是躬身实践,正是在实践中,真理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敞开。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认识论”:我国现行教学的 认识论基础之“实然” 认识论一直是哲学的重要内容。在近代, 它甚至成为整个哲学环绕的中心。众所周知, 在近代,自然科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由机器替代人完成日常事务的更为闲暇的生活梦想。正如卡西尔所言:“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中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①如此, 不仅自然科学知识成为人类知识的典范,而且它的方法也迅速地扩展成为一种形而上学, 从而主导自身之外的心理学、教育学乃至哲学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发展”在本质上不同于具体科学及科学同类的精神成果.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结果,这觉醒或觉悟虽然在时间上有早有晚,但并没有实质上的递进关系;哲学是“思想的思想”,是主体自我反思的精神状态,反映在哲学的对象上,表现为“理念的世界”或“可能的世界”,而不是科学所面对的“事实的世界”,这决定了哲学体系之间没有科学意义上的可比性;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哲学的对象,决定了哲学没有科学意义的“真伪”、“是非”之别,不同的哲学智慧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8.
观察、实验是小学自然教学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认识事物,获得知识;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提高能力,增强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发展智力。如何搞好自然教学的观察和实验?这里谈谈从实际出发的问题。一、要从教材要求的实际出发小学自然是干什么的?刘默耕同志说:“小学自然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一门学科。”这“爱、学、用”三个字告诉我们:自然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9.
有些物理实验要在课堂上做并不太方便,且实验效果也不形象直观,属于"无形"实验。如何改进这些实验,让"无形"实验变成形象直观的"有形"实验,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潜能?对此,笔者有探索、有困惑、有收获……曾从其他学科知识中得到一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识论、方法论角度探讨了培根哲学与笛卡尔哲学中对主体、客体问题的阐释并赋予价值研讨。笔者认为在“认识论转向”过程中 ,培根与笛卡尔不仅在认识论上遵循着相反的原则 ,而且在方法论上存在着背反性 ,并体现在主体与客体关系上 ;在人类价值观上 ,他们并未跳离近代所赋予的潮流“共势”  相似文献   

11.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17世纪英国的国务活动家、廷臣,在哲学、史学、法学、文学、心理学等方面都有卓荦不凡的建树。作为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结束了以神学为依归的经院哲学的旧时代,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他认为“人是自然的仆人和解释者”,“为了控制自然必须服从自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创立了近代归纳法,他想把经验与理性统一起来,提出了“经验──理论──经验”的公式,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开辟了新的认识途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称弗·培根为“英国唯物主…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话语应该如何叙说?近代以降 ,科学与实证张显 ,主体和客对立二分 ,科学成为一切学科话语的范式 ,并以其非常的傲气与渗透力型塑着人文及社会科学。受孔德、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学” ,涂尔干认为要把教育事实视为“物” ,建立实证的教育科学。总之 ,强调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把握对象的客观规律 ,教育学的旨向当然也就在于通常教育学教科书上所说的“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了。于是 ,以价值中立和客观性为标准和标志的纯粹理性 ,横冲直撞并独霸于教育学视域 :他们…  相似文献   

13.
张曼君 《海外英语》2003,(11):36-37
[导读]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科学家和散文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人物,而培根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主张发展生产,以及创建一门基于科学研究的新哲学。培根坚持认为,人类应该采取科学方法不断地充实自己,而不是通过权威来获取知识。因此,他极力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权威,崇尚科学,渴望探索世界。他的论点为现代科学打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材的内容多,知识面广,有很多自然现象随处可见,同学们往往认为是“自然”而没有深究它。我在自然教学过程中注重“做”,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激发兴趣,培养小学生爱科学、懂科学的态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 延续观察,用眼睛去“做” 一切事物从表面现象看,很难说明有什么不同之处,只有经过比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比如:在学习《种子的发芽》一课,我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把同一类种子用规格一样的三个花盆种下,一盆放在室内,一盆放在室外,一盆用塑料薄膜覆盖后放在向阳处,在播种的同时都插上刻度…  相似文献   

15.
1原因 1.1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 传统应试教育的“惯性”使一部分教师仍未从争高分的臼巢中跳出,“唯分是举”的应试观念依旧束缚着教师的思想,“升学率第一”的社会舆论严重制约着正常的实验教学。有的老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实验费时费事影响考绩,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记实验,会考实验就行,只要能考出高分就行,实验课的开设与否自然就不重要了。遵因循果,有了升学率高于一切的应试观念的“因”,滋生“黑板实验”的“果”便不足为怪。  相似文献   

16.
实验课是小学《自然》八种课型中的一种主要的课型。在《自然》第一——六册上都有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其中有些课的教学设计是按照。提出问题——假设答案——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进行的。在这四个程序中,“假设”和“验证”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假设”只有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才能考察其正确与否。在《植物怎样“喝水”》(第四册第十五课)里,课文中的小林首先自己提出假设:植物  相似文献   

17.
1 变“演示实验”的表演式为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传统的“演示实验”是以教师演示和讲解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即表演式。它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开拓向上的创新精神。因此,笔者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将表演式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提出能激发创新兴趣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再把各组不同实验归类比较,筛选出科学结论,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创新兴趣。   在做铁丝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把全班分成8个实验组,并提出两个问题:“①纸在空气、氧气中均能燃烧,铁丝能吗?②燃烧一定能产生火焰吗?”这一问,如同“一石激起千重浪”,各组纷纷探究:有的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铺了砂和水,有的始终没有放砂和水;有的把铁丝绕成螺旋状,有的把铁丝弄成直线;有的在空气中加热铁丝,(只见铁丝发红,不见铁丝燃烧)有的在氧气中用火柴引燃铁丝……。场面十分火爆,操作不尽相同,答案也多种多样:有的认为铁丝在空气、氧气中不能燃烧;有的认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有的认为铁丝燃烧能产生红色的火焰;有的认为铁丝燃烧不能产生火焰。然后,笔者把各组的实验情况与答案分类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分析各组实验操作方法的优劣,答案的正误,终于得出最佳操作过程和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唾液消化淀粉”实验的成功率张建辉(南昌县莲塘一小)学生在做小学自然课本“唾液消化淀粉”这一实验时,往往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既便有成功的,也带有程度很大的偶然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研究这一实验的机制,用它来指导实验教学。纵观整个实验,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9.
在“科玄”论战中,科学派吴稚晖提出了完全建立在自然科学之上即哲学科学化的宇宙观,认为万物只有质、力的反应。因此,其宇宙观是唯物主义的,这对“玄学派”所依据的柏格森的非理性哲学具有一定的否定作用,有利于维护新文化运动成果。但因其哲学基础的薄弱,最终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潭,使他在反驳“玄学派”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缺陷与稚气  相似文献   

20.
如何从有限的动物实验中努力提高其教育性功能,增强其教学效益,这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掌握动物实验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认识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研究的方法史”。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科学是随着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