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1日至3日,由光明日报教育部发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高职教育校长微论坛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重要保障。高职教育研究所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研究机构,建设滞后,面临生存困境与设置不确定性,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建议完善高职教育研究所配套机制;加强院校研究,安身立命;转变职能,搭建应用研究平台;加强新时代职业教育科研,提高科研服务水平,有为实现有位,为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3月18日上午,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创新高职教育发展"研讨会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浙江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处长金涛、副处长虞劲松,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祝鸿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胡正明、院长王振洪、党委委员成军,来自浙江L电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等12所高职院校的党委书记、院校长等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近年来,浙江省财政厅、教育厅高度重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30日下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验剧场召开了同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大会表彰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先进团队和个人。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和金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正式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表示热烈祝贺,并寄语金职院:瞄准全国一流目标,着眼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始终站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头,努力打造高职教育的“金华品牌”。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始于1980年第一批短期职业大学的兴办,经过40年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和智力支撑。40年的发展历程大抵可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扩张阶段、规范办学行为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高职教育体积庞大,但大而不强,还存在不少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对政府项目的过渡依赖抑制了创新动力;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弱化了因材施教的多样性选择;单独招生形成的招生双轨制潜伏了新的不公平;技能大赛有向"应赛教育"发展的趋势;高职研究较少有理论的深入探索,较多的是"碎片化"的肤浅感受等。努力解决上述问题,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双高"建设是我国引领新时代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示范、骨干和优质建设计划的延续和创新性发展.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关键点在于能否有效解决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存在的问题,能否通过高质量建设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能否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度、标准和资源.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解决质量评价体系中...  相似文献   

7.
从“校企合作”走向“校企利益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1月",全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浙江金华举行,与会代表就如何有效促进校企"四合作"、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等问题,开展广泛研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践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得到业界广  相似文献   

8.
订单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学生就业的理想渠道.本文介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订单培养"实践过程、方法和经验,阐述作者对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中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发展论坛,将于2011年7月下旬在江南名城浙江金华召开。  相似文献   

10.
信息平台     
2005年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论坛近日举行[本刊讯]11月1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职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社、金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05年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论坛”在承办单位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金华市委副书记、市长葛慧君,华师大职成教所所长石伟平、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副处长项小仙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杜世禄作了题为“以紧密型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探索‘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  相似文献   

11.
高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使命,“双高”院校在高职教育领域发挥着标杆作用。运用Nvivo11质性软件对56所“双高”院校《2021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发现56所院校的质量关注点集中于学生发展、教学改革、国际合作、政策保障及服务贡献等方面;同时也发现了高职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人才培养偏重“就业导向”而忽视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资源整合不协调且信息化资源建设薄弱;国际化方面外向国际化发展能力较弱;过于依赖外部政策导向导致院校治理内生动力不足;服务行业企业的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创新”是其本质规定,以熊彼特创新发展理论为基础,从人才培养、资源配置、国际化、组织治理及服务能力五个维度构建了高职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策略,包括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育人与产业发展同向转变;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增强教育资源适应性;创新外向型国际化发展路径,形塑中国特色高职品牌;优化组织管理结构,创新组织治理方式;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提升服务贡献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亚鹏  王生 《职教论坛》2022,(12):38-46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职教育优化类型定位、增强适应性和加快实现时代化的一种内生型发展方式,但作为政策话语的“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理性偏弱,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易被泛化、虚化,会使得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政策失灵、价值失落”的潜在风险。因此,把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从理念和政策法律要求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事实,要科学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和价值意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在塑造高质量发展认知共识、建设高质量高职教育体系、做实做强“产教融合”、坚守质量底线以及加强院校办学治校育人能力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构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样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亟需构建产业支撑高职教育发展新机制。本文从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视角,聚焦"三个不足",破解产业支撑高职教育发展难题;围绕"三个层面",构建产业支撑高职教育新机制;开展"三力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三个转变",形成产业驱动高职教育发展新动能,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梳理高职劳动教育发展趋势和研究脉络对优化高职课程设置、丰富研究理论、落实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CiteSpace对国内2001-2021年间以高职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知,我国高职劳动教育研究热度持续上升,研究主题丰富,研究趋势与时代紧密相关,但作者与机构之间合作较少。高职劳动教育未来研究要更加注重时代性、加强研究合作、拓宽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高职劳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必须遵循"全人教育"理念,在"双创"教育中融入基于心理品质、社会认知、创业取向、自我发展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育,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备高度竞争力、胜任力、适应力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高职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唐金花、王瑞敏在《教育发展研究》发表《产业柔性集聚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要适应产业发展的形态与变化,产业柔性集聚是当前我国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对高职校企合作的资源集聚、供需对接、运作机制等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2008年"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双百论坛")中得出启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校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双高计划"的启动实施,拉开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的序幕。"双高计划"的核心和本质在于质量提升,在于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过去几十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有生力量。然而,高职教育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却较为微弱,国际化处于低水平和低质量,处于被动适应的发展现状和态势。所以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成为"双高"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抓手。在"双高"建设中,高职教育要着力实现由适应到引领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范式转换、发展动力转化、发展质量转型,推动国际化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推动一流高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对1999-2000年我国高职教育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对两年来我国高职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级技术型、管理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三教”协同创新内涵丰富,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赋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三教”协同创新机制;打通“堵点”障碍,实现高职教育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加强“三教”协同创新理论研究,增加实践案例供给量;建立多元化保障体制,形成“三教”协同创新的高职教育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