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意义] 提出一种融合评论主题识别与技术属性多维度分析的技术机会发现方法,从技术需求驱动视角识别技术机会,为企业前瞻布局研发方向与进行科研管理规划提供决策建议支持。[方法/过程] 以产品在线评论为研究数据源,首先,利用LDA主题模型识别出评论技术主题,提出技术评论主题强度和主题新颖度两个指标,筛选出新兴重点技术评论主题。然后,从学术论文、技术专利中人工选取技术属性词,通过TF-IDF值计算得到评论高频词,结合专家知识进一步筛选出技术特征词,构建产品技术属性词-技术特征词表。通过相关性计算分别得到与评论相关和与新兴重点技术评论主题相关的技术属性。最后,提出一种产品重要技术属性识别指标模型并设计一种多维度分析方法,分析产品重要技术属性的特征情况,最终识别出蕴含在评论文本中的新兴技术机会。[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技术机会,为企业产品技术研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技术机会识别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及时发现和把握有价值的技术机会对技术创新突破意义重大。[方法 /过程]从主题挖掘与专利评估的视角提出一种技术机会识别方法,首先应用主题模型识别技术领域涵盖的技术主题并进行专利聚类;其次在技术主题层面展开细粒度分析,综合考虑技术机会应具备前沿性、价值性和时效性的重要特性,采用突变级数法和离群因子算法评估技术主题中的高价值专利和离群专利形成核心专利集,并计算每个技术主题的专利平均年龄;最后,将技术主题中的核心专利占比和专利平均年龄作为核心指标绘制技术机会识别地图,用于识别技术机会。[结果 /结论 ]以智慧农业领域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实证,识别智慧农业领域的5个技术机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提供决策支持。但识别结果的定量验证以及融合多源数据进行技术机会识别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将闭频繁项集挖掘技术应用于专利文本,进而分析技术的演化发展趋势,从微观层次描绘既定领域中主要的技术发展脉络。[方法/过程] 在进行闭频繁项集挖掘过程中,以专利文本的术语为事务、术语中的单词作为项,继而使用闭频繁项集之间的关联规则建立起术语层次网络,最后以术语层次网络为依托创建技术路线图。[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硬盘驱动器磁头领域,能够刻画出不同术语的融合、派生过程,从而描绘出更加符合技术演化真实情况的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在专利分析中引入Knowledge Graph,将专利内容转换为由Knowledge Graph中实体语义关系所构成的图结构,进而探索该形式的专利表示方法在识别专利诉讼案中专利证据的可行性。[方法/过程] 在专利内容转换过程中,首先采用自动术语识别方法提取其实体指称,并通过实体链接将实体指称转化为命名实体,进而根据图算法识别出该专利的隐含实体,最终形成该专利所对应的图结构。[结果/结论] 将该专利表示方式应用于硬盘驱动器领域来寻找专利诉讼案中可用的证据专利,实证结果表明,与当前主流的专利文本表示方式相比,该方法在寻找证据专利效果上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设计并实现科研关系构建与可视化系统ItgInsight,以弥补国内科技文本挖掘与可视化工具研发的不足。[方法/过程]应用C#+WPF技术组合设计实现ItgInsight,通过与数据源字段的关系映射实现对各类数据源的处理,基于同现矩阵和文本关联进行科研关系构建,采用网络图和热力图进行可视化结果展示。[结果/结论]该系统可实现对中英文科技论文、专利、报告等科技资源的数据清洗、主体识别、关系构建和可视化表示。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国内科研院所免费开放,对于提升我国情报分析软件工具研发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对现有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专利分析方法及制约技术转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同时,为今后有效识别具有转移潜力的专利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 针对专利分析方法在技术转移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从国内外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分析方法的相关成果以及制约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结论] 现有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专利引文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二元语义分析法和TRIZ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均处于探索阶段。而制约专利技术转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专利价值或专利质量。未来识别技术转移潜力分析方法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专利转移的直接影响因素及其实际影响效果;研究企业与大学专利转移行为的差异性;建立有效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综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改善现有LDA专利技术主题分析存在的辨识度低、可解释性弱和界限划分模糊问题,对于把握技术热点、追踪技术前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将国际分类号IPC引入LDA专利主题分析中,将其作为技术词的语境,以<词/词组,分类号>二元组的WI (Word IPC)结构进行训练,构建WI-LDA模型,实现对专利文献主题的识别和分析。[结果/结论] 通过中国石墨烯领域的实证研究及与传统LDA模型的对比研究证明,WI-LDA模型泛化能力较强,在专利技术主题分析上能有效降低主题的辨识难度,增加主题的可解释性,使文本主题划分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意义]探索融合引用和文本特征的专利技术创新路径识别分析方法,有助于规避技术创新风险、优化选择技术创新路径,对提升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促进现代产业发展,布局科技前沿发展战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过程]首先基于Node2Vec模型和Doc2Vec模型将专利引用和文本数据表示学习为可计算的高维向量;然后利用LDA主题模型进行技术主题识别并结合T-SNE算法降维,添加时间维度构建初始技术创新路径;最后,在专利引用和文本特征向量表示结果基础上,开展向量融合拼接从而实现融合引用和文本特征的技术创新路径识别。[结果 /结论 ]通过对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实证,验证提出的融合引用和文本特征的的技术创新路径识别方法能够从特定领域专利文献中高效、准确地识别专利技术创新路径,证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将论文与专利相结合,建立一套整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方法/过程] 以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模型为基础,用余弦相似度算法将论文和专利相结合,并使用研究主题年龄和研究主题关注作者数量两个指标来识别研究前沿,最后在LED领域进行应用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识别出基于单独的论文数据或者专利数据不能识别的研究前沿,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跟踪研究前沿的产生、成长、消退与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采用hLDA从专利语料库中抽取层次主题,以描述隐藏在专利文本中的技术结构,并基于层次主题随时间变化情况进行技术演化分析。[方法/过程] 从专利术语中获取闭频繁项集,并基于此建立关联规则网络来度量术语的重要性和术语间语义关系强弱,进而对语料库进行重构,并对不同时间片段的专利集合进行层次主题结构抽取。[结果/结论] 将本方法应用于硬盘驱动器磁头领域的专利数据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技术演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鉴于"科学-技术关系"是情报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文献计量方法是研究该问题的常用方法,对国内外研究该问题的主要文献计量方法进行述评,就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技术关系"研究提出建议。[方法/过程] 在回顾"科学-技术关系"的含义和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专利的论文引文分析法、论文的专利引文分析法、"专利发明人-论文作者关联关系"分析法3种主要文献计量方法在"科学-技术关系"研究方面的应用和国内外进展,比较3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 3种方法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分别被应用于:①识别与科学领域关系较强的技术领域;②识别被科学领域引用较多的技术领域、国家和机构;③测度专利发明人的科学研究活动、大学和企业的合作情况。这些方法分别存在专利的施引动机不明确、专利的论文引文字段不规范、数据较少、主题分析和技术对科学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少、专利发明人和论文作者名称难以识别和匹配等问题。研究"科学-技术关系"时需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特征等选择合适的文献计量方法,并注意解决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俞琰  赵乃瑄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1):118-126
[目的/意义]针对专利主题分析中以词为基本单位会造成专利中的多词术语难以被识别、主题模型结果不佳的问题,提出融入术语的专利主题发现模型,以解决该问题。[方法/过程]模型首先引入类别熵,有效地识别出专利文献中的术语;然后利用泛化波利亚瓮模型增加语义相似术语分配到同一主题的概率,以缓解术语作为基本主题模型分析单位所带来的数据稀疏性问题。[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包含的术语信息提高了主题生成的质量,使主题表示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主题判别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随着战略型新兴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如何识别具有潜在协同效应的技术创新组合、厘清组合中核心的创新关系,是有效规划产业发展路线、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方法/过程]在技术组合进化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深度学习、SAO语义挖掘和CFDP算法,提出一种基于专利数据的技术创新组合与演化关系的识别方案。该研究方案共分为3个步骤:首先基于关键词与专利分类号构建领域检索策略,并实现对获取数据的清洗和分词。随后,通过Word2Vec构建领域技术主题的词向量语义网络,并利用CFDP算法识别出潜在创新要素及组合方式。最后,深入挖掘各组合中核心的SAO结构,通过LSTM深度学习算法对其演化关系进行分类,挖掘技术的核心创新方式,进而有效甄别领域潜在的技术机会。[结果/结论]以语音识别领域为例,通过对该领域DII专利文本数据的深入挖掘,识别并追踪5个潜在的技术创新组合及核心创新方式。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语音识别领域在智能芯片设计、语音识别算法、新场景和应用等方面有较大的创新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改善现有专利技术主题分析方法主题辨识度低、主题词二义性、无法识别技术信息中的"问题"与相应"解决方案"等问题。[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抽取专利文本中的SAO结构,并从SAO结构中识别"问题和解决方案"(P&S)模式,基于"bag of P&S"假设,构建基于"主语-行为-宾语"(subject-action-object,SAO)结构的LDA主题模型,实现对专利文献主题结构的识别和分析。[结果/结论]案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主题分布,并在主题辨识度和语义消岐方面较传统LDA模型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引领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助推企业和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窗口。为此,预测和部署颠覆性技术对于国家抢占科技制高点、重塑价值链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方法/过程]结合深度学习和离群点检测算法,构建基于离群点视角的颠覆性专利预测框架。该研究框架包括五个关键步骤:首先,利用BERT模型和TF-IDF算法将专利文本和专利分类号转化为可计算的高维向量表示,并结合PCA算法进行降维和特征融合;其次,采用三种离群点检测算法,以增量迭代的方式识别离群专利;再者,通过数据集修正,从离群专利中保留新技术专利;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度剖析新技术形式颠覆性专利的核心特征,构建有效的测度指标体系;最后,利用深度学习DNN模型拟合专利指标和颠覆性专利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从大量的新技术专利中对潜在颠覆性专利的有效预测。[结果/结论 ]以人工智能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共预测出411条颠覆性专利,这些专利主要涉及六大颠覆性方向: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增强现实、生成式AI、自动驾驶、图像识别与处理和智能通信。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对未来的科技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睡美人"文献是对科学论文中存在的迟滞认可现象的描述,而延迟发现与延迟关注的现象也同样存在于技术文献中。在梳理文献中的睡美人、专利沉睡现象及专利引文分析的相关研究后,将此概念引入到专利信息分析中,揭示专利文献中存在的睡美人现象。[方法/过程]以美国专利商标局和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布的专利及其引证信息为基础,使用睡美人文献经典识别方法识别出睡美人专利,对其进行特征分布分析,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证明专利文献中也存在睡美人现象,且拥有专利文献特有的特征,为后续睡美人专利的识别与唤醒奠定基础,进而为及早发现并利用此类有价值的专利文献提供解决方案,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迭代,提高科研效率,加速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专利转移对象识别对高校有的放矢推送专利、提升专利转移效率、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高校专利信息和企业多源信息进行语义抽取,构建能够体现企业产品/技术纵向延伸需求的领域技术树,最后建立高校与企业间的技术-需求匹配模型,依其匹配程度进行高校专利转移客户识别。[结果/结论]以我国气凝胶领域的高校专利为例对识别方法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识别出具有产品/技术纵向延伸需求的高校专利转移对象,应对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促进高校专利转移、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意义]针对历史古籍事件识别问题,对比序列标注方法和文本生成方法,探究两种方法在古汉语上的表现,构建模型实现历史古籍事件识别自动化,以提高面向历史古籍构建知识图谱的效率。[方法 /过程]选取《三国志》为原始语料,序列标注实验对《三国志》事件数据集进行BMES标注,构建BBCN-SG模型,文本生成实验构建T5-SG模型,对比两种方法的表现。接下来,构建RoBERTa-SG、NEZHA-SG模型展开生成模型的对比实验。最后,结合三个文本生成模型,融入Stacking集成学习的思想,构建Stacking-TRN-SG模型。[结果 /结论 ]在历史古籍事件识别建模问题上,文本生成方法的表现明显优于序列标注方法。而在文本生成方法中,RoBERTaSG模型的识别效果综合最好。Stacking集成学习能够大大提高生成模型的识别效果,构建的Stacking-TRN-SG模型达到70.35%的召回率,初步实现历史古籍的自动事件识别。  相似文献   

19.
任海英  李真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9):117-129
[目的/意义] 基于专利文献识别产业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链,对于梳理产业核心技术架构,分析我国核心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技术攻关方向,完善技术链和产业链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 改进经典的SAO结构,提出基于输入输出型SAO网络的核心技术链识别方法。从领域专利文本中提取输入输出型SAO结构作为技术要素,根据技术要素间的输入输出关系构建技术的领域知识网络;运用加权k-Core方法获得包含主要技术关系的核心知识子网络,并通过识别强连通分量实现核心知识子网络的分解;利用主路径分析等方法识别核心知识子网络中的外部核心技术链与内部核心技术链,并参照其涉及专利对核心技术链进行解读。[结果/结论] 将所提出方法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识别出其中蕴含的外部和内部核心技术链,通过专家验证以及与相关学者研究的对比,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该识别方法具有技术链关系连贯、自动化程度高以及灵活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一种从科技规划文本内容中自动构建研究前沿主题地图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利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信息抽取、主题识别等技术对科技规划文本进行主题挖掘分析,然后,利用Java语言开发相应挖掘工具,构建科学研究前沿主题地图,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通过对碳纳米管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证明,该方法能够全面、快速准确的绘制出该领域科学研究前沿地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