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玉芬 《大观周刊》2012,(50):80-80,161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政府和市场供给都存在问题,需要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机制来补充,但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主体决策存在地域和需求偏好,所以地区选择的指向性较强,投入范围相对狭小、数量较低.达不到农村生活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发展非营利组织等第三部门,增强农民公共品自愿供给意识,广泛利用社会各界力量等。多种措施来完善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雪萍 《大观周刊》2012,(15):55-55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乡之间的差异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公共品供给这一问题上所体现的差异。我们知道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文章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出发,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单一、区域布局不合理、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本文主要从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界定上入手,分析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可为我国提供借鉴和启示。以美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与模式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整体性体系、土著部落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以公共图书馆为载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实践模式、社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实践模式;美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实践基于《农村一代》倡议,以创意为驱动,并依靠于清晰的政府职能设置和基金会的支持。参鉴美国的实践经验,我国亟需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强化政策与职能支持、构建多主体伙伴关系与挖掘潜在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文化供给,有效缓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困境,成为基层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满足农民分众化、个性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文章从数字技术嵌入并驱动的多元治理、内容偏好、技术接受、网络赋权等维度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动力机制,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动力因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实现,需进行供给侧的系统性数字化转型,遵循数据要素参与治理、农村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平台赋能协同供给、增强保障机制运转韧性的路径指向,进而推动农村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供给体系主要包括农林科技信息供给系统、农家书屋、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等,从组织机构、作用、途径和特征等方面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7.
许小燕  袁海峰 《大观周刊》2011,(17):125-126
本文通过对城关镇经济强弱不同的两个村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对比分析,试图找出解决东明县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矛盾,从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加快政府的生产型服务职能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等多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李业根 《图书馆》2023,(9):93-98
公版文献是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其公共版权设置初衷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确保文化延续。对公版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开发,不能过于倚重市场,而应由公共部门主导,强化公共产品属性,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性资源。当前公版文献资源数字化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主体不强、内容不全、保障不足的困境,应通过资源整合做强供给主体,推进开发拓展供给内容,加强统筹完善供给保障,实现公版文献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公共产品理论视野下图书馆产品的生产与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伟 《图书馆杂志》2005,24(4):9-13
图书馆产品的本质属性是准公共产品。其生产可不以营利为目的,也可以营利为目的;可由政府投资,也可由社会力量投资;可采取公共生产方式,也可采取非公共生产方式;可实行事业型生产,也可实行产业型生产。公共供给、市场供给和混合供给是图书馆产品供给的三种基本方式。混合供给方式较之公共供给方式和市场供给方式有更高的效率。图书馆产品生产与供给有多种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公共产品的基本理论及其属性出发,探讨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付敏 《大观周刊》2010,(37):157-157,138
在现代社会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公共产品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提供公共产品就成为每一个政府的职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是高效的。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视角,揭示出当前我国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所存在的缺陷,以此来分析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和应扮演的适当角色,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更好地满足公共需求,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阅读群体数量的增加需要阅读资源供给量的增加,阅读需求的多样化需要阅读资源供给质的提升。本文基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08—2016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分析了我国大众阅读需求变化情况,探究了我国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公共文化资源精准供给的可行性路径:一是精准对接文化发展主旋律,增加公共文化产品总供给;二是精准对接大众阅读需求,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针对性;三是精准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进程中,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文化产品、文化要素和文化服务政策中都有可供我国借鉴的合理成分,特别对我国在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机制,引导资源向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等文化要素市场倾斜配置,明确非政府文化组织的法律地位、为其提供必要的职能空间等方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杨峰  胡琳 《图书馆论坛》2012,32(5):126-129,120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作为公共产品的图书馆的开放与服务再次提上了讨论的议程.对图书馆服务效率的分析基于公共产品的理论视角,在供给的有限性和读者需求的无限性中构成效率分析框架,提出从自身供给和读者需求的双重角度来评价图书馆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有利于形成公共文化的多中心治理机制、提高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参与度和满意度,进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求错位,阻碍了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有效参与.文章从公共治理视角出发,探讨公共治理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模型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何振波 《新闻界》2008,(4):130-132
本文指出了电视公共服务作为俱乐部型准公共物品的特性,并对我国农村电视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改进我国农村电视公共服务供给状况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了历史的快车道,取得了显著成效,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全国各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效果显著,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以来,满足农民文化需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发生巨大变化。乡村交通设施网络完善缩小了文化空间距离,乡村流动社会的文化空间融合,农民混合型家计生活模式的文化需要空间扩展,基层政府政策叠加效应的文化空间元素植入,形塑了乡村文化空间破界融合和共建共享发展格局的新公共文化空间。新公共文化空间的形塑,意味着乡村公共文化供需平衡具备了较大可能性。但在新公共文化空间转型中,农村出现自主供给空间与制度内供给空间的失衡和错位,加上制度内的供给空间悬浮化、不平衡、碎片化等新壁垒样态,进一步加剧了乡村公共文化供需空间不协调,导致乡村公共文化供需不平衡。治理农村公共文化供需空间壁垒,推动新公共文化空间供需平衡,需要逐步适应新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型,转变供给理念;坚持需求导向,构建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创新“智惠”供给模式,加大公共数字文化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载体。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作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主要有文化铸魂型、文旅融合型、文农互助型3种模式。文章还针对环境业态、参与主体、产品服务、实现方式等关键要素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供给主体、供给对象、供给保障、供给机制四个供给要素出发,对安徽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加强社会合作、关注特殊群体、强化供给保障、完善供给机制等对策,以期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均等化、标准化、系统化,增加安徽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