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本文从作文的批改、讲评、平时的积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几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让我深感教学的重点还是作文教学。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要教好语文,首先得看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使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难,难在学生生活底子薄,知识阅读面窄,视野不开阔。于是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怒其不争”,埋怨学生不与老师配合,抑或感叹学生文化底蕴不丰厚,因而作出过激行为,以老师自认为的完善思维模式、语言系统去框设学生,用立竿见影的“文本”去教学生“模拟作文”、“技巧作文”等。作文教学应是学生主体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过程。我们作为农村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发现自我、秉持本色,重视“人”本教育,创设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作文教学。一、求真——真知灼见,塑造自我封闭教育使学生视野偏狭,七彩的…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版块,历来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一个重点。但学生作文内容的平淡甚至陈旧,使作文成为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瓶颈。很多时候,一提起作文,学生便会黯然神伤,教师便会摇头叹息。是不是语文教师同样没有充满激情地和学生一起看作文、写作文、评作文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探讨、借鉴与摸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一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活动的进行。因此,分析研究这些障碍,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畏难情绪影响中学生作文积极性 对待作文,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畏难情绪,作文功底较差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害怕作文、怵头作文,厌烦作文,常常面对文题长吁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讲评。这实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要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观察事物;联系习作的要求,指导分析事物;从作文内容入手,指导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核心,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却“流派迭出纷纭而莫衷一是,方法层出不穷而徒劳无功”。几年来,笔者返观传统的作文教学,细读《语文课程标准》,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认识到:传统的作文教学多以教师、知识为本位,关注的是教师的“习作指导”与学生作文的“分数”,多在教师的“教”上探索,而缺少、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认识与关注;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确立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理念,引导教师找回了失落的学生主体意识,关注了学生的生理、心理机制。因此,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记性”,引导学生的“悟性”,追求学生的“灵性”,这是开启现代作文教学的一张金卡,是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作文教改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作文是否有创新意识,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更取决于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追求学生作文的完美,常常重结果、轻过程,以成人的心理指导学生写作,不厌其烦地讲谋篇、布局,甚至给学生提供开头和结尾,要求“篇末点题”、“提示中心”等,而忽略了对学生观察生活的指导。新八股文式的作文指导模式,使学生的作文成人化,老气横秋,少了童真,更谈不上贴近生活、有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却“流派迭出纷纭而莫衰一是,方法层出不穷而徒劳无功”。当下,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理论上确立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概念,教师主观上想找回失落的学生主体意识,但如何为之,亟待在实践中探讨。笔者以为,作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记性”,引导学生的“悟性”,追求学生的“灵性”,这是开启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张金卡,是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作文教改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怎样启发学生开掘作文的主题,历来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少的小学生,由于片面理解作文主题开掘的含义,因而出现盲目拔高文章的思想,套用现成的政治口号的通病,文章显得苍白无力。要消除学生作文中的这一弊病,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作文主题的意义和作用,教给学生开掘作文主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者各有其法,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教法、体会是:耐心指导学生阅读,加强日记训练,具体指导学生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作文材料的来源,是作文的基础,所以指导学生阅读尤为重要.我把阅读分为了课堂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堂阅读指导即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篇篇课文都是学生作文的典范.在教学时,应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在弄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教师历来最为棘手的问题。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体现,是学生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学生只有切实掌握好了语言文字,才能正确叙述自己的所说所想。小学作文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工具,也是整个文化课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指导小学生作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读”和“写”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于此,以致有些语文教师认为:作文课就是讲范文,出题目,提要求,布置学生作文,其结果是作文雷同,内容干瘪,毫无生活气息,从而导致作文教学少慢差。窃以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不是囿于孤立的课堂教学,它必须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和学生对生活的体察之中。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要倾吐自己的心声,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仅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还要善于观察生活,多思考,勤练笔。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正确地引导,在此,本人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往往都怕写作文,觉得没有材料可写,无从下手。怎样使学生有材料写呢?要引领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小事中选材。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初中生的人生经历已有十几年,也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  相似文献   

15.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只有改革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才能突破这一难点。教学实践证明,“放”、“深”、“聚”是初中作文教学三个阶段注重的三个侧重点。初一的“放”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营构作文教学的融洽气氛;初二的“深”是在“放”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与作文的水平;初三的“聚”是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全面总结,而“放”、“深”、“聚”都通过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完成。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教师教学作文的设计和学生作文的质量,发现“作文难,难作文”是作文教学的困惑。分析其意思,大致不外乎两点:一是老师感到作文课难上,作文质量难于提高。二是学生感到作文难写,无法走出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怎样写(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①教师研究教学大纲的功夫不到位,缺乏指导学生作文的方向性。②教师研究教材单元作文训练项目的功夫不深,缺乏指导学生作文的针对性。③教师研究学生认识、接受事物规律的功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从丰富他们的生活出发,重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积累作文内容素材、对作品进行讲评,丰富学生的感受,不断写出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赏心悦目的佳作来.  相似文献   

18.
资讯·声音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走向作文教学历来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以人为本,提倡个性化表达,亦是中外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个性化作文,即构思具有新颖的审视角度,内容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情趣,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达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个性化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用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表现自我、完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具有主体性、真实性、独特性、民主性及创造性等特点。作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1、充分展露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采。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难以走出模式化的圈子,与教师缺…  相似文献   

19.
学生面对作文,总是表现出一副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的痛苦状。观其写作,或是东拼西凑,或是假话成堆,或是套话连篇,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可谓是凤毛麟角。反思作文教学,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上沿袭抄背式造文的方法教学,学生则在应试的高压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背应考书”。学生不仅没有了课外活动,甚至在学校过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如此学习环境不仅封闭了学生的生活空间,缩小了学生摄取知识的范围,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这样,我们还何求学生能够写出好作文?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一直非常重视学生作文,并且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指导。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学生作文的水平并没有提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在不断的反省与探究中,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写作意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体验生活,躬身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注重引导,激发写作激情马克思辩证主义哲学观认为:内因决定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激发起作文兴趣,提升学生作文的意识,必须从学生思想上提高,巩固内因。怎样调动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