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和日语里,"鬼"这个字的写法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读音不同。而且有关"鬼"的词在汉语和日语里都多用其比喻义,很少使用"鬼"的本义。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认知视角对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特别是隐喻用法加以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汉语"鬼"词语的贬义用法比日语"鬼"词语的贬义用法多。尤其是表示"讨厌"的贬义用法多。汉语里有强烈的否定意义的用法,而日语则没有。另外,汉语"鬼"的词缀贬义用法比日语丰富得多,更有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考虑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准确地理解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从而避免因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误译、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2.
梦外梦里     
曹迪民说,他怕鬼。如果鬼来了,他逃也来不及。曹迪民说,除了变形金刚的书,他还喜欢看鬼书,不是写鬼的书,而是他妈妈讲的"你又在看那些鬼书了是不是"的"鬼书"。就是《七龙珠》《圣斗士》之类。曹迪民说,这种鬼书,马路上的小书店都有卖的。经过小书店,老板会说,小弟弟,你要买好看的书吗?他就领你到后面的房间里,拿出这些鬼书卖给你。每卷五本,17元。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你们敢一个人睡觉吗?以前.我也不敢.可现在.我觉得一个人睡觉没什么怕的。小时候,我家里老是放些有鬼怪的录像。我看得多了.连做梦也常梦到鬼。后来.我又听老人们说.人死了会变成鬼.专门夜里出来干坏事,我就害怕起鬼来了。爸爸妈妈说我长大了.要我一个人睡,可我一点勇气都没有。有一天晚上,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家里就我一个人。关了灯.房里一片漆黑.我躺在被窝里,又想起鬼来了。风从窗口吹进来,窗帘飘了起来,发出“忽忽”的响声。录像里那些鬼张牙舞爪的样子和可怕的笑声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我  相似文献   

4.
鬼竹林     
谢敏 《初中生》2012,(2):48-49
正听表姐说,她们家后面有个"鬼竹林"——每到深夜,竹林里布满白雾,能看见几个"鬼"在树林里打转转。有时候,还会传出几声鬼的哭嚎,令人毛骨悚然。我听了就怕,却又忍不住想去看看,便麻起胆子说:  相似文献   

5.
莫言在他的小说世界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人”“鬼”共生的画面,他对“鬼”的描写也较为客观和全面,既能站在民间普通百姓的立场上阐述“鬼”存在的合理性,又能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通过“鬼”的视角来鞭挞国民弱点。文章通过莫言写“鬼”的原因,他笔下不同类型的“鬼”和写“鬼”的不同立场来阐述莫言小说中的“人”“鬼”纠葛。  相似文献   

6.
《考试》2011,(11):22-22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说,过去仓颉造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典籍里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  相似文献   

7.
你相信有鬼吗?当然不会相信。我们喜欢谈论鬼,喜欢讲述关于鬼的故事,但我们并非真的相信有鬼……是不是?1880年,在巴黎歌剧院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舞蹈演员在黑暗的走廊里遇见了鬼。它穿越墙壁来到她的面前,它的脸上没有眼睛;一个舞台工人看见一个穿黑色晚礼服的男人,但他却有一个死人般的头颅,黄色的面孔,并且没有鼻子;人们听到另一个房间里有声音,而那个房间却是空的。这就是歌剧院的幽灵……一个名叫盖斯顿·勒罗克斯的法国人最早创作了这个关于歌剧院的幽灵的故事。他的书很  相似文献   

8.
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小说《狄康卡近乡夜话》中,有一段描写人们在暴风雪的夜晚迷路的情景。似乎是鬼差神使一样,一个人在雪地里走着走着,又走回到原地,老是走不出这个怪圈子,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鬼打墙”,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最大的烦恼:我的胆子很小。有时同学们讲鬼的故事,我听了总是很害怕,不敢独自回家,回到家了也不敢一个人上卫生间。我该怎么办呢?(小玲)静子姐姐:人们往往把一些奇异的、不好解释的事说成是闹鬼了。相信有鬼或说自己见过鬼,都是一种幻像,是由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混合产生的。所谓“鬼”,是人心里的阴影,“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心中无鬼,世间就无鬼!别再自己吓自己,好吗?我的数学学得不好,每次数学考试的时候,我的头脑里都是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乐乐)静子姐姐:常常有同学来信问如何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0.
弯道与超越     
刘朔岑 《新读写》2011,(6):61-61
小时候在乡下老家与小伙伴打闹嬉戏时,老玩一个怎么也玩不厌的“捉鬼”游戏:游戏里,…个人当“鬼”,其余的当“人”,“鬼”只要抓住‘火’就能还魂——当‘火’了,被抓的‘火’就被拘魂为“鬼”……  相似文献   

11.
有钱能使鬼推磨唐代张固在《幽闲鼓吹》的著作里编造了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个新鬼,很瘦弱,忽然看见一个长得很胖的鬼,就问他怎么能这么肥壮,胖鬼就说,你只要到人间作怪,人们害怕,就会给你东西吃。于是瘦鬼到人间,见一家人的厢房中有磨,就去推起磨来。磨了半天,不仅没捞到半点吃的,还累得半死。  相似文献   

12.
话中有鬼     
我们话里不但有鬼,并且铸造了鬼的性格,描画了鬼的形态,赋予了鬼的才智不管我们相信有鬼或无鬼,我们的话里免不了有鬼。我们话里不但有鬼,并且铸造了鬼的性格,描画了鬼的形态,赋予了鬼的才智。凭我们的话,鬼是有的,并且是活的。这个来历很多,也很古老,我们有的是鬼传说,鬼艺术,鬼文学。但是一句话,我们照自己的样子创出了鬼,正如宗教家的上帝照他自己的样子创造出了人一般。鬼是人的化身,人的影子。我们讨厌这影子,有时可也喜欢这影子。正因为是自己的化身,才能说得活灵  相似文献   

13.
手头的幸福     
马德  萧沁 《高中生》2012,(4):19
《笑林广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鬼托生时,冥王判做富人。鬼日:"我不愿富。只求一生衣食不缺,无是无非,烧清香,吃苦茶,安闲过日子足矣。"冥王日:"要银子使,再给你几万也是有的,但这样的安闲清福,难给你享啊。"刚开始读到这个故事时,我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说,鬼的愿望极低,已经低到尘俗里了。几万银子都可以随便舍予,怎么会  相似文献   

14.
读《宋定伯捉鬼》一文,大部分人欣赏宋定伯的智慧,为他的胆大、沉着、随机应变而赞叹。然而智慧一旦与私欲联姻,就变味了。人太狡猾,鬼则可怜。诚实的鬼一直在宋定伯的欺骗之中,最后冤死。夜晚,二者相遇,此鬼虽然“鬼话”连篇却句句属实,他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我是鬼”;而宋定伯先骗身份:“我亦鬼”。鬼又诚实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并诚实地将宋定伯“担行数里”,还诚恳地咨询:“卿太重将非鬼也!”。宋定伯狡猾地掩饰:“我新鬼,故身重耳。”接着宋定伯又骗情报:“不知有何畏忌?”鬼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女儿8岁,胆小,很怕黑,也很怕鬼。虽然她知道世上没有鬼,但在很黑的地方还是很怕,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该如何帮助她走出胆小怕鬼的阴影?蔡建新:其实世上本没有鬼,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8岁的小女孩怎么怕鬼呢?她也许在别人的交谈之中,听到过人死后会变成鬼,而且无比恐怖,害怕鬼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成年人也怕黑。人是群居的,在黑夜里,看不到他人,不知道隐藏着怎样的危险,害怕也是正常现象。害怕本来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孩子的恐惧现象家长一定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话中有鬼     
神行太保:擅武者,草木竹石,皆可为剑;善文者,魑魅魍魉,尽可成篇。且看这篇“鬼话”——人间不管有鬼无鬼,人的话中可免不了有鬼。人的话中不但有鬼,还创造了鬼的形象,话里还隐藏杀机,神鬼尽出,搅得人心惶惶。话中还铸造了鬼的性格,描绘了鬼的形态,赋予了鬼的才智。这些鬼的来历很多,也很古老:鬼传说,鬼艺术,鬼文学……所以从话中可以看出,鬼是有的,还是活的。宗教中的上帝创造了人,而人的话中创造了鬼,从此鬼常挂于人的嘴边,成为“鬼话”。尽管鬼的形象让人有不好的感觉,但是鬼话依然有那么多人应用。女孩子常喜欢骂人“死鬼”“色鬼”,因而…  相似文献   

17.
吓人的衣橱     
博比突然睁开了眼睛。是什么声音弄醒了他?他屏气静听。声音是从他房间的衣橱里传出来的。咕咚,丁零,咔哒。博比确信衣橱里有个人,或者有个鬼?  相似文献   

18.
一个被鬼追杀的人,跑到寺庙去找一位高僧。他伏地拜倒说:师父,求您救救我,我一直被一个鬼追杀。高僧说:可以。只要我在你的身上写满经文,鬼来的时候就会看不见你,然后它就会走了。于是,高僧在那个人的身上写经文,从头顶一直到脚底都写满了佛经,一个空隙也没有留下。那个人坐在寺庙的大殿里,心里非常紧张,因为他不能确定,是不是身上写满了经文,鬼就真的看不见他了。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下文,完成1——10题。 劝君莫信“鬼打墙” 王谷岩 漆黑的夜晚,人在荒郊野地里赶路,走了整整一夜也没能达到目的地,天亮时才发现原来一直在一个地方兜圈子。迷信的人管叫做“鬼打墙”。实际上按照“生物控制论”的观点看来,所谓“鬼打墙”,不过是人的行走运动自动控制过程出现了“障碍”。  相似文献   

20.
话中有鬼     
不管我们相信有鬼或无鬼,我们的话里免不了有鬼。我们话里不但有鬼,并且铸造了鬼的性格,描画了鬼的形态,赋形态,赋予了鬼的才智。凭我们的话,鬼是有的,并且是活的。这个来历很多,也很古老,我们有的是鬼传说,鬼艺术,鬼文学。但是一句话,我们照自己的样子创出了鬼,正如宗教家的上帝照他自己的样子创出了人一般。鬼是人的化身,人的影子。我们讨厌这影子,有时可也喜欢这影子。正因为是自己的化身,才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才会老挂在嘴边儿上。“鬼”通常不是好词儿。说“这个鬼。”是在骂人,说“死鬼”也是的。还有“烟鬼”,“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