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北宋初期,词虽继承花间一路,但词坛尚雅是主流。到了元祐词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突破:被词人不耻的俗词进入词中,改变了初期词坛尚雅的审美情趣,表现为以俗为雅、化俗为雅和雅俗兼融三个方面。正因为元祐词人的努力,使得词坛上雅、俗对立的审美情趣渐渐融合,体现出通达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北宋初期,词虽继承花间一路,但词坛尚雅是主流.到了元祐词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突破:被词人不耻的俗词进入词中,改变了初期词坛尚雅的审美情趣,表现为以俗为雅、化俗为雅和雅俗兼融三个方面.正因为元祐词人的努力,使得词坛上雅、俗对立的审美情趣渐渐融合,体现出通达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两宋词坛对东坡词的论评,认为北宋词坛对东坡词非多誉少,南宋词坛对东坡词褒多贬少,延宕到南宋末,则表现为抑扬相共,词论在东坡论中已超出了单个词人词论的意义,显露出后世词学理论发展中词派梳辨之端倪。  相似文献   

4.
北宋前期词坛在整个词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之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歌词题材方面表现为:歌妓词、艳情词和闺情词等传统题材依然是词人们写作的重心;对于传统歌妓、艳情和闺情题材的题意加以翻新;沿袭传统题意而运用新的语言;在传统题材里注入词人的自我主体情感。  相似文献   

5.
古代山西词是中国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词坛起步较早,自晚唐五代词体完成由齐言体向长短句的转变之后,山西词便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宋代与明代是山西词坛较为沉寂的两个时期,金元时期与清代的词坛相对繁盛。金元时期的山西词人群体是当时创作规模与影响力最大的地域性词人群体。清代的山西词亦极为兴盛,词人词作数量众多,凡前代所出现题材与风格在这一时期都有所呈现,体现出集大成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6,(2):41-45
地域性、家族性是明清文学的两大特点,这也是明清词坛上重要的文学现象。晚明以降,词学的兴盛、词体地位的提高,促使地域词人群体、家族词人群体迅速崛起,形成江南词学兴盛、词派纷呈的文学现象与社会现象。家族词人群体构成郡邑词派的骨干,其中家族女性词人群体辈出亦是明清时期重要的词坛现象。明清之际家族词人群体的繁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对于研究清词中兴和清初词坛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是宋词婉约派的领袖。她独立支撑起南北宋交替时期的词坛,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34-136
北宋前期政坛、文坛领袖之一的晏殊常常仅被当作一个"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词人;其实晏殊前中晚三个创作时期残留下来的三篇记体文章不仅艺术价值颇高,而且鲜明具体的表现了北宋前期文坛从学习李商隐骈文到韩柳古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宋初词坛上,文人士大夫词作仍以晚唐五代小令为主,慢词也在逐渐发展。张先是北宋初期承前启后的过渡性词人,他以小令入慢词,创造一种新颖的慢词体制,在追求清丽淡雅的同时注重意境、情韵的塑造,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他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在宋初词坛上,文人士大夫词作仍以晚唐五代小令为主,慢词也在逐渐发展。张先是北宋初期承前启后的过渡性词人,他以小令入慢词,创造一种新颖的慢词体制,在追求清丽淡雅的同时注重意境、情韵的塑造,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他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北宋前期词人新题材的开发主要指咏物词、感怀词、和哲理词。这些歌词的主体性逐渐增强。咏物词的价值在于为该类词的艺术发展开辟道路,寿词的意义更在于词史上的传承作用。羁旅行役、感怀、酬唱等歌词为主体情志的抒发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前期某些词作表现了词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怀以及生命本体的思考,使歌词具有了议论化和理性的思致。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人们在研究其词时多偏重后期创作,而忽略了前期。本文对李清照前期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进行探讨,肯定了她前期作品的价值内涵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晏几道[诉衷情]组词之第八首,孙望、常国民主编《宋代文学史》、王根林校点《小山词》以及覃媛元撰《晏几道年谱》中,皆把它理解为表现时事政局的词作,覃撰《年谱》中更判定它是伪作。其实,该词并非表现时事政局,亦非伪作,其题旨与本组词中其它词作一样,都是用来表现男女相思离情的。  相似文献   

14.
蜀人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李白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的作者多数为蜀人,苏轼更为宋词的发展开疆拓土,“指出了向上一路”。而对李白与苏轼这两位唐宋时期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蜀人,在词的创作上是否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却因李白词著作权的争议而很少系统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唐宋蜀词发展的梳理,认为苏轼词辉煌的成就本质上是向李白艺术精神的回归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左林霞 《培训与研究》2008,25(12):24-27
开头、结尾与过片对于词的创作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固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们从唐宋词人的词中可以摸索出词的开头、结尾与过片有不同于一般诗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宋仁宗朝诗人宋祁,在居士禅盛行的时代,其作品呈现出明显的禅悦倾向.北宋政府对佛教限制性利用的政治态度是这种倾向赖以形成的文化语境;奉儒作吏的宋祁,受到时代风气的浸熏,其禅悦意识渗入到诗歌创作中来,表现出当时居士禅的文化意义:禅悦与审美——宋代文人的心灵安顿之途.  相似文献   

17.
北宋前期词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北宋前期词的主体性明显增强,在多样化的题材中都有所体现。第二是在前期词人佐欢娱乐的词学观念中,诗词"其间作用,理且一焉"的创作观念和崇雅的词学审美理想出现,标志着词学思想的新觉醒。同时,前期词人以具体的创作实践,确立了新的多样化的词体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史上 ,秦观是以一个杰出的词人出现在北宋词坛上的 ,一向誉为“婉约之宗”。他以情为词 ,以词写心 ,写出了“古之伤心人”(冯煦 :《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之言 ,或写羁旅行役 ,或抒离愁别恨 ,都是肺腑之音。他善于表达心灵中一种最为精微敏锐的感受 ,别具一种深婉幽微、俊逸精妙的艺术魅力。这种含蓄深婉 ,哀感凄清 ,如飞花似梦、丝雨如愁的艺术风格的形成 ,不仅仅与他一生命途多舛的坎坷经历有关 ,更是他特有的多愁易感、敏锐柔弱的个性气质在艺术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林木破坏较为严重的时期。以真宗朝为界,可以将北宋的林木破坏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两个时期不仅在量上存在差别,而且在质上即采伐结构上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前期采伐区域主要在北方,而后期则主要在南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