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敏 《考试周刊》2007,(49):150-151
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王尔德通过其作品在美学领域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精髓。本文从童话故事《夜莺与玫瑰》入手来探究其折射出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  相似文献   

2.
小说观念是文人在小说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小说观是文学研究会所提倡的"为人生"的小说观,它要求小说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内含着对启蒙现代性的诉求。创造社所信奉的"为艺术"小说观注重艺术的"美"和"真",追求艺术的主体性和自律性,显示了小说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鸳鸯蝴蝶派"所主张的"游戏消遣"小说观则重视小说"大众化"和"平民化"的审美品位,表达了小说对世俗现代性的追求。三者既互制又互补,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三边对峙,才相对完整地构筑起"五四"小说的现代性空间,彰显了"五四"时期小说对现代性的多维度诉求。  相似文献   

3.
审美现代性所要求和提供的"歧义宽容"原则,使"艺术的救赎"在主体建构中成为可能,这是王小波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诉求。文本寓意的歧义、多元,人物命运的丰富、可变,"诗意"人生的发现和构建,"诗化"表达的探索和追寻,等等,构成了王小波文学作品的审美现代性要素,关于艺术的真谛在于"叵测"的论断,更是以小说文本的虚构形式揭示审美现代性的精彩之作,"穷尽可能"的文本构建方式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写作观念和写作方法,而成为作家"试验自我"和"改写自我"的一个有效途径。审美现代性要素为王小波的文学创作和主体建构开启了创新和救赎的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在调和理想与现实、变革社会与超脱现实的矛盾之时,在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层面上发现了中西文化之闻的价值契合点,并在中西文化对话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人生艺术化"的重要主张.该主张是朱光潜审美情趣、艺术追求、人生态度和人格理想的集中展现.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救世的人文情怀,在当今商业文化语境下,愈来愈凸显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王尔德的美学观,及其产生的历史和哲学根源,并通过其作品《夜莺和玫瑰》进一步诠释了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美学观。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美。  相似文献   

6.
法国是唯美主义批评的重镇。戈蒂耶与波德莱尔是法国唯美主义批评的代表作家。戈蒂耶率先在文学艺术领域套用康德的纯粹美概念,提出了文学艺术的自律命题,从而成为了唯美主义批评的开创者。波德莱尔在戈蒂耶与爱伦.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先验领域的销蚀、现世人生的拯救等诗学命题,开拓了唯美主义批评的诗学空间。法国唯美主义批评在波氏以后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专注于现实、专注于已知,强调文学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另一种则崇尚波德莱尔所标举的奇异美。两种倾向,或融入自然主义或融入象征主义以至于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7.
夏凡纳     
严力 《中文自修》2006,(9):29-29
皮维斯·德·夏凡纳(Puvisde Chavannes,1824-1898),出生于法国里昂,被定名为绘画上的象征主义代表,而象征主义则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受19世纪末英国文学的唯美主义运动的影响,唯美主义的学说是,艺术只为本身之美而存在,也就是为艺术而艺术。象征主义美术以法国和英国的画家的作品被后人介绍得最多,而夏凡纳的作品则常常被引用。象征主义的作品一般流露忧郁、颓废、苦闷、孤独、彷徨的情绪。一些评论家就认为那是一种世纪末的情调。确实,夏凡纳和另一个代表人物莫罗都是在1898年去世的,也就是说离1900年还有两年,而他们造成的影响以及继续他…  相似文献   

8.
创造社的宗旨是"为艺术而艺术"。唯美主义在中国的译介过程中,创造社起了先导性的作用。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积极译介英国颓废派文人道生的作品;田汉翻译的《莎乐美》在当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他执导的《莎乐美》在上海和南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9.
作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向来以“不肯逃脱,也不肯降服”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但现实生活往往不尽人意,于是便生发出其改造现状、创造未来的欲望,其诗歌创作必然带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而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的产物。《死水》一诗正是诗人怀着炽热的爱国之心批判现实,追求理想心路历程的结品。“死水”这一特定的具体意象,满蕴着诗人的失望、厌恶、愤怒乃至痛恨的真情。“死水”正象征了使诗人深感厌恶、痛恨的现实世界,“死水”概括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并作为一个艺术形象而活动于诗人20年代艺术思索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以电影《入殓师》为例,通过论证入殓仪式的艺术性,揭示"艺术之道"和"入殓仪式之道",最终阐明真正的艺术完全超越了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出发点之争、目的论之争,真正的艺术既是为艺术也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11.
庐隐为现代文坛奉献了一系列颇具"现代性"的小说。一方面,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影响,其小说革旧鼎新,敢于批判封建思想,揭露社会弊病,具有启蒙现代性;另一方面,受到西方悲观主义哲学、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其小说反思启蒙理性,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忧郁感伤,具有审美现代性。庐隐小说的二重现代性既是她个人思想与个性矛盾、情感与理智纠葛的体现,也是现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精神体验和多元的思想倾向的写照,对当下未完成的现代化建设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在《谎言的衰朽》中提出了艺术具有独立性,生活和自然不完美、必须经过艺术的加工,生活模仿艺术的三大唯美主义理论;在《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又提出艺术是道德所无法约束的,也不应受道德的约束之理论。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王尔德从强调文化的角度推崇纯艺术(唯美主义),以此作为否定现实、超越现实的手段。唯美主义理论并非如前人所认为的那样遁世消极,而是包含着以审美救赎为主观目的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包括截然不同的两种: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而审美现代性则力图保持人性的完整和精神的丰富。具有自主性的文学和艺术活动正是审美现代性实践的主要形式。而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学泛化观点实质上是一种消费时代的审美迷失,它导致了媚俗艺术的盛行,同时也导致了文学自主性的迷失。因此,对当下文学危机的突破,也必须从重建文学自主性开始。  相似文献   

14.
唯美主义(Aestheticism)是19世纪后期在欧洲最先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强调艺术本身的美。美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有关对美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到了19世纪的唯美主义这里,美的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着力梳理清这半个多世纪美的艺术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先后断裂为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而后者是对前者在美学上的反思和超越.作为美学范畴之一,审美现代性的建立自然离不开审美距离这一理论.德国社会学家和美学家的西美尔正是在审美距离的基础上,从生活距离和艺术距离两个维度丰富了前人的“距离说”,并将其运用到时尚理论,他详细深入地分析了时尚如何同过拉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实现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救赎的.这对我们今天的时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Tonny 《新高考》2013,(4):34-36
【导读】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是19世纪唯美主义在英国的代言人,提倡“为艺术而艺术”(ArtforArt’ssake)。王尔德除了小说和剧作之外还写了许多著名的童话,《渔夫和他的灵魂》(The Fisherman and His Soul)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摘要]唯美主义思潮在“为艺术而艺术”的核心诗学理念的统摄之下,在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上表现出显在的艺术非道德化倾向。此文艺创作取向缘于唯美主义者对艺术自律观的坚定持守和对资产阶级伦理道德虚伪本质的深刻洞察,其不仅有助于艺术摆脱道德教化的功利束缚,而且对于人之感性生命解放颇为有益,但因其将美感经验和整个艺术活动等同起来,而沉迷于“恶之花”的唯美叙事,故又略有美化“丑恶”的反道德之嫌。  相似文献   

18.
"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自古有之,但唯美主义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的兴盛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社会渊源和作品渊源.19世纪后期的英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非常繁荣,社会物质财富非常丰富,已经进入半福利社会,社会矛盾相对减弱,呈现歌舞升平的景象.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王尔德成长于爱尔兰中产阶级家庭,母亲是有名的爱尔兰女诗人,在牛津大学接受了8年具有唯美主义思想倾向的导师的熏陶,受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作品的滋养,成就了不朽的作品,开启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唯美主义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以培植和永葆"艺术心"为宗旨的艺术教育思想不仅自成一格,而且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势。"审美心灵"与"审美生活"内外和谐的教育,即为"审美人生教育"。童心是审美人生之根,艺术教育为审美人生之本,物我双会则是审美人生的升华。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审美现代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实践在面对现代性话语冲击时都带着自身的文化身影。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历史限定性决定着其不同于欧美审美现代性的实质,“四川画派”在20世纪80年代的出现当为典型,它凸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性。“四川画派”在理念和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色,也正是中国艺术现代化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