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坛龙 《中文自修》2014,(17):18-20
我在找一个人,他长着满嘴可爱的乳牙,穿着树叶和树上挤出的汁液做成的衣服,最重要的是,他会飞,他能带我去一个美丽的海岛——永无岛。那里的人永远不会长大,这个人就是彼得·潘。什么?你不认识彼得·潘,也没见过永无岛?那就让他的“爸爸”詹姆斯·巴里来告诉我们,彼得·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看到“彼得·潘综合征”这个词的时候,我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疾病。而当弄清楚了这病的真正含义后,我又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就是近年来,一直令国人挠头的“小皇帝”问题吗?然而我不得不佩服把这个词引入中国的人———“彼得·潘”虽然是舶来品,却要比我们本土创造的“小皇帝”更发人深省。“小皇帝”只是近似无奈地描述了现在一些孩子的生活状态,并不足以令人深思———毕竟“小皇帝”大了也许就会成为“有道明君”。而“彼得·潘”却在警示着我们:也许您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虽然家长有时候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是…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的思绪总爱在不知不觉中飘到那个叫永无岛的地方,去见见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  相似文献   

4.
“彼得·潘”是苏格兰剧作家巴里所著的同名幻想剧本中的主角,他是个永不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病症喻指依赖他人不肯长大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12)
想象的天空童话故事中的小飞侠彼得·潘永远长不大,他挥着翅膀在永无岛自由飞翔,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如果有一天,彼得·潘来到了你身边,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同学们的想象世界,分享他们的精彩故事吧。  相似文献   

6.
小飞侠彼得·潘本来很会飞,且永远也长不大。可是自从半年前他无意间来到我们“陈芝麻烂谷子”学校,认识了我,并做了我的同桌后,他就变得不会飞了,只会翻筋斗,成了“彼得·翻”。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帅爸靓妈很喜欢他,让他寄住在了我家,  相似文献   

7.
<正>很多年之后,当我从函数算式与英语语法的试卷堆中抬起头来,重新摩挲着那本早已被我翻得页脚卷边的《小王子》,"谨以此书献给孩子们和曾经是孩子的大人们",直到那时我在机械的训练与枯燥的教条之下空洞的眼神才活泛起来。在这个世界上,成长与伤感总是并随,长大的爱丽丝丢了钥匙;飞行员也再没有见到一个执着地守护着他的玫瑰花的小王子。我们惊羡于永无岛的彼得·潘永远拥  相似文献   

8.
长袜子皮皮是不用上学的孩子,彼得·潘是长不大的孩子。可是,我什么都不是,我只是普通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彼得·潘”是苏格兰剧作家巴里所著的同名幻想剧本中的主角,他是个永不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病症喻指依赖他人不肯长大的孩子。小学生学习上的“彼得·潘”病症喻指小学生学习时学校里依赖教师、家里依赖家长的依赖心理及其行为表现:不会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以依赖家长为例,表现在陪读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话:我最喜欢的就是画画,画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开心.我的愿望是可以永远永远都开心地画画!家长感言:宸宸三岁半的时候,涂鸦敏感期不期而至.他突然开始喜欢拿着笔不停地画画,尽管我们看不懂他画了什么,但是我们尽一切可能提供给他可以随心所欲涂鸦的工具和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彼得·潘”是苏格兰剧作家巴里所著的同名幻想剧本中的主角,他是个永不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病症喻指依赖他人不肯长大的孩子。小学生学习上“彼得·潘”病症喻指小学生学习时学校里依赖教师、家里依赖家长的依赖心理及其行为表现:不会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以依赖家长为例,表现在陪读现象严重。“陪”者,伴随、辅佐,通“赔”也,陪读可分为“陪伴督促”型、“学习辅导”型、“简单替代”型,据某  相似文献   

12.
作家作品在英国,有一部童话剧每年都要上演,有一个童话主人公每个孩子都喜欢,这就是诞生了100多年的童话剧《彼得·潘》和剧中永不长大的男孩小飞侠彼得·潘。这部经典童话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杰姆·巴里。巴里出生于苏格兰一个织布工人的家庭,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巴里非常喜爱戏剧,他的大部分作品是戏剧。巴里住在伦敦时,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一群孩子在公园的草地上玩耍。孩子们用树枝盖房子,用泥土做点心,有声有色地做着各种游戏。巴里被他们的游戏吸引,常常加入其中。后来,巴里以这些孩子为原型,创作了童话剧《彼得·潘》。巴里想不到的是…  相似文献   

13.
音乐的孩子     
音乐是一个多变的精灵,通过她的孩子--乐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似彼得·潘般动人心魄的场景与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彼得·潘是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的童话人物。彼得·潘一直生活在梦幻里,永远也不想长大。"彼得·潘综合征"的主要特点是不负责任,缺乏自信,依赖心强,难以坚持……许多成年人都有此特征,现在,测测你是否有彼得·潘综合征。请在下列10道题的A、B、C 3个答案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一项。  相似文献   

15.
书虫吧     
巴里和《不肯长大的男孩彼得·潘》:灵感来源于孩子巴里喜欢牵着狗漫步在花园中。在那里,他经常遇到三个小男孩:乔治、杰克和彼得,以及他们的保姆。巴里爱给他们讲海岛和仙女的故事。久而久之,巴里和三个男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孩子们的父母也与巴里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他们经常一同表演巴里创作的剧本,其中就有《彼得和温迪》。巴里出名以后,曾经写信给三个男孩“:读者总问我谁是彼得·潘?而我的回答是:灵感来源于你们。”马克·吐温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他是我的同学吉米·费恩是马克·吐温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创作的一个居…  相似文献   

16.
记得在我怀孕时就有朋友讲:“你们夫妻俩都是三十多岁了才要孩子,将来不知你们该怎样宠爱你们的孩子了。”或许是朋友的一席话提醒了我,从儿子降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便给了他特别的礼遇。 我的儿子降临人间的第一份礼物,是他爸爸所拍摄的他出生全过程的一扎珍贵照片。那时躺在手术台上的我,只想让他永远记得:他的生日即是他母亲的受难日,他应该永远懂得宽容、孝顺、谦和,做个有责任感、有独立人格的真正的男子汉。 儿子从医院抱回家的第一天起,我们全家便决定从一点一滴抓起,默默地去努力培养他。一岁前的他,晚上都是自己睡在客厅…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5,(5)
英文片名《FindinqNeverland》导演马克·福斯特编剧艾伦·尼戴维·马吉主要演员约翰尼·德普凯特·温斯莱特茱莉·克里斯蒂达斯汀·霍夫曼内容梗概梦幻岛是西方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人物小飞侠彼得·潘居住的地方,在小飞侠彼得·潘的故事中,只有欢乐、天真、无忧无虑的孩子才能飞向梦幻岛,而当孩子长大后,  相似文献   

18.
与学生相处,最可怕的是偏见,每个 孩子都是一本书,我们需要用真诚的心去开启、阅读和交流。 庆幸的是,是孩子们帮助我不断地在反思、在成长,使我及时认 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继续重复之前的自己,如果那样,我可能 永远和他们越来越远,永远无法靠近他们的心。突然间我想 到,吴非在一本书上提到: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 异,但是我们多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仅此而已。我愿 做一盏灯,在孩子跌倒时轻轻扶他站起来,在迷惘时给他指路, 在绝望无助时给他投来信任的目光。  相似文献   

19.
很多年前,第一次与巴里的《彼得·潘》相遇在南方那座绿意葱茏的校园。这个曾让无数人迷醉的故事,最初在我心里激起的却是一阵幽幽的凉意,心底的那声长叹如同那个夏日的蝉鸣般悠长:一旦长大,我们便永远失去了那条向童年折返的路。  相似文献   

20.
回到原点     
##正## 20多年前刚结婚时我一直想象着将来自己至少得要三四个孩子。招人喜爱的女儿和充满活力的儿子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将我们的生活点亮。我琢磨着,以丈夫的头脑和性格,再加上我对生活的热情,我们定能培养出不同寻常的孩子。不过,如今我们只有一个儿子,没有女儿。虽然儿子的成长中没有兄弟姐妹相陪,但他永远不会寂寞——他是个会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