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30名二级男子篮球运动员进行三种不同类型的运动训练,分别测定运动后及恢复期间血清酶和尿素氮。探讨各指标在不同训练方式、不同恢复期间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科学训练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训练学上,通常把120-180次/分之间变化的即刻脉搏与运动强度大小呈线性正相关,在训练强度上(特别是专项强度)运动后的即刻脉搏在140次/分以下称为小强度.约在150次/分为中强度,180次/分为大强度训练。通常在强度训练时。我们可以根据运动员的即刻脉搏(即刻P)和运动员及休息5-10分钟之后的恢复期脉搏P来评定运动量的大小。如下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自由滑雪运动员损伤恢复期训练的个案分析,总结出恢复期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为运动员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以使运动员顺利度过损伤恢复期,重新加入到训练和比赛中来,为保障运动成绩的再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心率(HR)是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在运动训练中,有经验的教练员经常用安静心率、基础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来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掌握运动强度,评价训练水平,指导运动选材等。因此,心率的测定在运动训练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能康复训练是通过运动训练的方式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在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后,如何采取与专项相适应的训练方式成为体能康复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要符合篮球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在伤病恢复期间通过体能康复训练有助于运动员伤病的快速康复;体能康复训练能够增加踝关节本体感觉、力量、灵活性与稳定性,提升专项运动表现力,并能够有效预防踝关节的二次损伤;在体能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康复评估测试,达到科学实施体能康复训练手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运动训练中营养素的补充最佳时机以及搭配方法。研究认为,运动员应该在运动训练前15min开始,运动中每隔15-20min以及运动后45min内饮用大约400ml包含蛋白质、高血糖碳水化合物、钠、钾、镁、维生素C、E的混合饮料;运动后恢复期2h内饮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为主的复合饮料或主食;运动后5h到下一次运动开始前再次服用相同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氨基酸)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课余训练中耐力项目的心率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许多高精度的科学试验设备进入运动训练领域,为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在普通学校和基层的课余训练中,训练量和强度是否合理,每次练习的恢复期是否适当,每次训练中及训练后运动员机体的生理、生化反应如何 ?诸如此类的问题仍在困扰着中小学教练员们。由于缺乏必要的条件和设备,他们只能凭直觉、经验,主观地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这样使运动训练中负荷施加的盲目性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此介绍一种简单的运动负荷监测方法——心率 (脉搏 )监测法。   1 心率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已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运动员早期训练实践现状为基础,围绕运动素质与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二者并重,全清发展,系统训练,手段多样”的素质与技术训练原则。着重阐述了早期训练中一般、专项运动素质与运动技术训练间的宏观比例和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间素质与技术训练等问题,旨在为运动员的早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测试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家队20名女子散打队员沙袋强度训练前及恢复期血清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的变化研究,训练前及恢复期血清CK、BUN的不同变化规律,可作为评价运动员训练后骨骼肌微细损伤程度,机能状态的恢复情况和运动强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所谓过度训练(overtraining),是指运动员接受过量训练,经过适当的恢复期仍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动水平。运动成绩下降是诊断过度训练的必需条件。那些训练态度积极、没有经验、自我训练、停训一段时间后又积极参加训练的运动员、更易出现过度训练。 1 过度训练的表现过度训练的表现很多,依照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差别、运动项目的不同以及其它因素而表现不同(表1)。 2 过度训练的诊断过度训练的原因因人而异。目前还不能靠一项诊断试验就可诊断过度训练。需要综合的指标,观察它们在恢复期后能否恢复到基础不平。这些系统和指标包括:  相似文献   

11.
竞技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能训练是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高质量、高难度动作的物质基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突破了前苏联的模式,不仅在训练课的最后时段,而且在训练课的开始部分和中途也安排了一些体能训练的内容;而且树立了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有机结合的新理念;在方法上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能训练对技术训练的支持作用,并使相关的心理素质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袁朝霞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53-55,F003
根据少儿网球训练多阶段性的特点,采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构建少儿网球训练的结构模式.认为少儿网球训练系统是受年龄、训练年限及运动水平逐渐提高而发生变化等多因素影响的动态系统.用系统理论指导少儿网球不同阶段的训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训练中的盲目性,能在局部优化的基础上,最终获取训练过程的整体最优,以保证少儿网球训练各个阶段的质量并达到预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小平 《体育科研》2005,26(6):47-54
尽快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竞技体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性和实效性是训练科学化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科学辅助支持,对训练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实现科学化训练的主要任务,二者必须兼顾和并重。  相似文献   

14.
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取决于对所从事运动项目特性的认识及训练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文章主要阐述了身体训练对各运动项目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两种训练方式对男大学生STI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宝元  许可  邓树勋 《体育学刊》2002,9(2):36-37,40
为了探讨同属有氧训练的短期耐力和力量性耐力训练对男大学生STI的影响.分别在训练前、训练6周和训练8周后测试了20名男大学生的S11。结果发现:耐力训练6周后LVET、QS2就有显著性延长.而力量性耐力训练8周后LVET、QS2才有显著性延长。这提示:短期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耐力训练都能延长LVET和QS2,但存在一个不同的训练时间阈值。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运动训练原则中的人文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现代运动训练原则的形成演变过程;突出和加强人文特性的意义;训练原则中人文特性的表现特点;现代运动训练原则人文特性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训练原则不仅是运动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也是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结合点。加强训练原则的人文特性,对培养具有全面高素质的运动员,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训练原则的人文特性具有通过各原则综合运用而起作用的特点。其在观念、层次和理论上都具有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进行有机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柔韧素质是正确掌握武术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武术套路专修学生发展柔韧素质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影响柔韧性的因素、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柔韧性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并就武术套路专修学生如何进行柔韧素质训练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金低迷,何臻辉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含金量项目表现低迷,是北京奥运会我国代表团辉煌成绩下的不小缺陷。历史久长,非一朝一夕。主因何在?不容不搞清楚。把高含金量项目搞上去,中国并不缺乏客观条件,欠缺的是主观条件。这显然是个体育业务问题;其核心,是训练业务问题。这说明,在高含金量项目上,中国的训练方法,严重地落后于国际体坛。这是由于体育行政在训练业务大方向上,不能辨别什么是错误,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违背科学发展观,无法逃避客观规律的惩罚。撤销"二元训练理论"的官方强制推行地位,实行"一元训练理论"的训练改革,这是解决问题的必须。对于这个体育部门的当家问题,亟需研究决断,不能继续迷糊下去。  相似文献   

19.
"以赛代练":我国运动训练界需要科学认识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赛代练"不是不练,而是通过高水平的比赛来完成训练不能完成的任务,如比赛经验、比赛心理和运动员的自信心等方面。"以赛代练法"实质上是"比赛训练法"中一种典型的高水平类型,也即正式比赛的类型。比赛固然重要,但不能替代训练,"以赛代练"不能"重赛轻练",比赛是发现训练问题的途径,训练是解决比赛问题的方法。"以赛代练"同样离不开训练规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同属有氧训练的短期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耐力训练对男大学生心泵血功能的影响,分别在训练前、训练6周和8周后测试了20名男大学生的SV和CO。结果发现:耐力训练6周后SV和CO有显性提高,而力量性耐力训练8周后SV和CO才有显性提高,这提示短期耐力、力量性耐力训练都能增强男大学生心泵血功能,但存在一个不同的训练时间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