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写刻的一种所谓卜辞,也间或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其他偶然的记事文字。这种所谓甲骨卜辞,虽然严格地说起来并不是什么历史记载,但是因为它的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又因为时代比较早,无疑是研究我国古文字和古代史、特别是研究商代历史的最重要的直接史料。  相似文献   

2.
一自1899年甲骨卜辞出土于洹水之滨,成为研究殷史最重要的材料。惟出土甲骨多残辞断片,了无章绪。及至董彦堂就甲骨文的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等十个标准,提出卜辞的  相似文献   

3.
"乐"字形体,从甲骨文到简化字,演变信息清晰。自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我们知道"乐"成形先于"礼"。"乐"之初义关系到对音乐观念的理解,因此,对于"乐"字初义,不断有学者进行探讨。但大多数学者都没有摆脱"音乐"本位说,也有一些学者引入了新的视角进行阐述。但"乐"字与远古文明的祭祀息息相关,在卜辞中皆作地名解,其本义应为栎树,此树被远古人们崇拜为社树。  相似文献   

4.
"乐"字形体,从甲骨文到简化字,演变信息清晰。自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我们知道"乐"成形先于"礼"。"乐"之初义关系到对音乐观念的理解,因此,对于"乐"字初义,不断有学者进行探讨。但大多数学者都没有摆脱"音乐"本位说,也有一些学者引入了新的视角进行阐述。但"乐"字与远古文明的祭祀息息相关,在卜辞中皆作地名解,其本义应为栎树,此树被远古人们崇拜为社树。  相似文献   

5.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38页中"贝"字甲骨文书写为而表示人民币符号的为"■",本人原以为人民币符号"■",来源于甲骨文,特别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两者纯粹是历史的巧合。"贝":1.蛤蜊、珠母、刀蚌、文蛤等有介壳软体动物的总称。2.指贝类动物的硬壳:贝壳。贝雕。3.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尚书·盘庚中》,中国古代以海贝充当的原始货币。中国商周时期的墓葬中有出土发现。商代的卜辞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     
甲骨文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是查不到的,因为形成这个词的历史只有六十年左右,也就是在殷墟甲骨文发现的二十年以后。今天所指的甲骨文就不仅是殷墟出土的商王朝后半期的文字,近三十年来在山西洪赵县坊堆村(195t年),陕西长安县张家坡(1956年),北京昌平县白浮村(1975年)和陕西岐山、扶风两县交界的周原(1977年)都先后出土了一些西周时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只是出土的数量很少,內容也不如商代甲骨文丰富,目前对它的内容正在研究,所以这里介绍的仍是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并不是被发现时就称为甲骨文,它经历了由“龙骨”到甲骨,由“刻划”到文字这样一个过程。早在清朝光绪末年,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两公里处小屯村的农民,耕种时经常从田中翻出青铜器、  相似文献   

7.
1.“殷墟”之名源于“商朝都城留下来的废墟”。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墟,即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北,商朝从此稳定下来,“殷墟”成为商朝帝都的名称。上个世纪初,殷墟被发现以后,学者常借用“殷墟”来指称殷墟的遗址,乃是因为古已有其名,并非因其成为废墟而得名。2.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背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应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为除发现了大量商朝甲骨文外,还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些西周早期的甲骨文;而从已出土的甲骨文看,所用龟甲通常是龟的腹甲,有时也用龟的背甲。3.判断…  相似文献   

8.
释商     
商族何以称商,什么是商字本义。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迄今未能定论。许慎《说文解字》卷三上:“商,从外知内也。从章,省声。”又云:“(?),言之讷也。”认为商字本是讷于言而明于行者,让人从外表了解其内在之意。但众所周知,殷墟卜辞中迄今尚未发现章字,难于证明商字上部所从之立就是章字之省;而且一期卜辞所记商字下部又多不从口(见《甲骨文编》93页),就是说原非(?)字,可知许氏所释商字本义与早期卜辞商字字形不符,因而是不足为据的。近世学者始据出土甲骨、金文资料探求商字本义,有释商为“赏”  相似文献   

9.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附近的一整坑的甲骨,从卜辞的内容、字体风格等方面来看,都与殷墟王卜辞有很大的区别,占卜主体为"子",我们把这批材料列入"非王卜辞"中。之前出土的甲骨卜辞中非王卜辞数量较少,花东甲骨的出土丰富了非王卜辞的研究史料。学界对这批材料所属时代、占卜主体、主要人物以及占卜内容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我们对殷商时期的贵族生活面貌也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甲骨文器物字为研究材料,对比卜辞用例及考古器物发现,补释《甲骨文字典》器物字词义,增补卜辞用例,以期对甲骨文字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历日的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形式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有时因拓片模糊不清,或泐蚀泐画,甚至误写,若不仔细考辨,就会增加释读卜辞的困难。本文在全面考察甲骨文释文、甲骨文字形、干支计日法、甲骨卜辞计数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对《甲骨文合集》139反的释读和断句加以辨析,从而得出本条卜辞更为合理的释法。  相似文献   

15.
"‘霾’字在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出现,指的是一种‘昏暗的空气混浊状态’。殷人认为,‘霾’不常出现,一旦出现是不吉的征兆。"连续多日的雾霾天,让原本生机盎然的春天少了几分活力。近两年,随着雾霾天气的"常态化","霾"也成了热词。近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夏炎考证发现,"霾"字在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出现,指的是一种"昏暗的空气混浊状态"。当时,殷人会对天气进行观测记录,并通过占卜预知下雨会否出现霾。殷人认为,"霾"不常出现,一旦出现是不吉的征兆。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中收录有很多器物字,这些器物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应来源于对殷商时期器物形制的描摹。选取商代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器器物字,对照《说文解字》,从这些食器器物字及以这些食器器物字为重要构成部件的同类字形的构成入手,放在甲骨文卜辞中分析其具体用法,同时还将出土实物摆放的位置、器物内盛放的物品及其使用痕迹来补正分析器物的用法,以期用卜辞和实物资料来明确器物的具体使用方法,了解殷商时期器物的用途和当时人们的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7.
殷商甲骨文史料记载丰富,其涉及军事用语也较多.历来各学者就殷商甲骨文军事字词的考释及其语义考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文章从甲骨军事语言的个案考证、词语分类与综合研究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随着殷墟卜辞新材料的不断问世,甲骨军事用语的考释、字词语义的考究更明晰化.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金文,是指商周时期铸刻在铜器上的铭文,它是处于甲骨文之后、小篆之前的一种古文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金文同商周青铜礼器一样被历史封存。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大量的商周青铜器陆续出土,金文才得以重见天日。当时虽有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给予了特别关注,但主要研究方向还是在于深入细致地探索金文在汉字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对其隐藏的书法艺术价值,则未能充分揭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相似文献   

20.
谢亮 《文教资料》2012,(4):23-24
"甲骨文"一词的命名,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在以此命名之前,有各种称呼,如"龟甲"、"契文"、"卜辞"、"殷墟文字"等,这些名称的背后隐现着中国早期甲骨研究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名称来呈现当时的甲骨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