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素质发展的综合评价,既成为素质教育的研究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虽然坚持多样化、多元化和发展性的评价原则,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却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遇到的问题谈到解决的对策,并力求探索一种客观、即时、易操作的评价形式,作为对传统评价方式的修正和补充,并提出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巴彦淖尔市教育局实行中考改革、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曾一度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前列,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结合本地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际情况,开发基于网络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巴彦淖尔市教育局实行中考改革、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曾一度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前列,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结合本地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际情况,开发基于网络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在普通高中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校招生录取存在一些现实隐患。为此,探讨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努力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分析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录取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我国1999—2021年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知识图谱,可以发现,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前期酝酿、初步探索、深入论证3个阶段,主要聚焦“综合素质”“普通高中”“高考改革”“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评价”等热频关键词,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在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上人们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在高校招生录取如何参考使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上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未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加强学理研究,澄清综合素质评价的诸多理论问题;拓展研究视角,提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同时,聚焦高校招生“参考使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突破点,实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耦合,探索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主要路径,有效规避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风险等。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学生正确发展的灯塔。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普通高校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存在评价主体单一、重过程轻结果等问题,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必须重新认识和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笔者针对现有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了新的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综合素质评价在我国已走过十年左右的历程,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项重要的评价改革举措。但是,自其实施起,对其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都存在着广泛的争议。综合素质评价何去何从?目前到了必须加以讨论与行动的时候。本人认为,开展综合素质评价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  相似文献   

8.
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度推进和课程教学深化改革在评价领域的必然选择。自2014年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以来,有关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成就,但研究也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封闭性和偏差性。透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未来,要深化学理分析,加强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度研究;紧扣时代热点,加强综合素质评价的热度研究;平衡地域差异,加大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度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北京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政策文本逐渐走向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改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应当对综合素质的概念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关键表现指标;克服管理主义倾向,加强多主体之间的协商与互动,体现评价民主;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生毕业联系起来,增加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利害影响;加强学校督导评估,在评估中特别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简要论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并通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提出以来已有十年,十年是对政策科学进行研究的绝好时机。对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可以将其分为前期酝酿、初步实施、反思深入三个阶段。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综合素质内涵不明确、评价内容趋同、评价功能迷失和缺乏有效评价机制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综合素质范畴,努力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化,创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实施中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笔者在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有几点体会.一、综合素质评价应落实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二、综合素质评价,应"量化"学生素质.三、综合素质的量化和日常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四、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也有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素质教育推进工作进入到攻坚阶段的明显标志,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关键。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触及人才观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还触及了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的敏感问题,即教育评价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几年来,我校把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为课程改革的焦点、难点、问题点和突破点进行深入研究,促进了学生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就整体而言,我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推进得较为平稳,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够理解这场改革的意义,基本认同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但各地(市)的评价方案在评价内容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的操作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部分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指标制定不合理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中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在各地全面开展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存在评价指标不完善、相关培训不到位、诚信问题严重、评价结果的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以及怎样解决,将直接决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与效果,并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纵观我国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孕育阶段(1985—1999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嬗变阶段(1999—2002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持续探索阶段(2002—2014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入推进阶段(2014年至今);呈现出政策取向日益科学与人本化、政策内容日趋清晰与具体、政策体系日益稳定与完整的总体特点。今后应从细化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导向和健全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我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  相似文献   

17.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仍值得我们重视。本文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呈现出的问题出发,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对策,通过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探索,以期改进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张晓丽 《家长》2022,(4):96-9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基础教育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愈加重视.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积分制评价是实现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的的具体举措,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小学生综合素质积分制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也关系学生今后的全面成长.一些地区的评优、升学不仅以考试或测验的成绩作为参考依据,还会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当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深入,如何积极地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功能,已成为小学体育教师的话题。本论文探讨了在小学体育学科中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策略方法及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当前我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为合理、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综合素质价值主体迷失、用低层次的需要发动评价、评价功能的选择存在内在冲突、用应试思维设计开展评价的策略、运行评价所需要的条件超越国情、运行评价的过程缺乏正当性等。对此,建议采取厘清价值主体、用实现高层次的需要发动评价、开展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及在运行评价过程中强调正当性等对策来改进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