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瑾 《现代教学》2011,(9):68-7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等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指出:艺术审美教育应作为信息科技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信息本身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信息综合处理的方法。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目标也由以前的“学技术”转变为培养学生筛选、处理信息的素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因此,信息科技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传统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教学方法有限,大多只能围绕理论知识进行课程讲解,而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于信息技术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仅是要求信息技术人才掌握了相关技术远远不够,还须重点培养其信息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创造了新的契机。为保障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更具有效性,教师有必要结合互联网资源,基于信息科技课程特点研究教学创新路径,稳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实现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目标,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孙玺  曾璐  刘贵容 《时代教育》2013,(17):16-17,4
本文分析了传统《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信息产品营销内容明显不足和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提出了以"信息产品营销"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理念,确立了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所需的《市场营销学》知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创新了以通信运营与营销管理所需的《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改革,并以信息产品实战案例为依托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以《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为抓手推进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2022年4月,信息技术课程更名为信息科技课程,课程名称与地位的变化带来了课程目标、内容与实施体系等变化。基于此,文章系统地研究分析了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实施体系,以此推动新课标尽快落地执行。  相似文献   

5.
《课程.教材.教法》2016,(3):103-107
中小学信息社会学课程开发的"KPRC"模式以培养信息时代的"数字公民"为目标,以文化传承、反思探究、社会科学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信息社会生活、学生的社会发展需要为信息社会学课程来源,强调在传承传统文化与理解多元文化中寻求平衡,以彰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精神与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首先就是要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而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小学信息技术(3年级)》中“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为例,开展深度课例解剖与研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大背景下,明确了基于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原则,即立德树人、生活情境和价值呈现,结合任务驱动梳理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提出一个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新视野,即从信息技术教育走向信息教育。信息教育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伦理与法规教育。然后以这一新视野为基点,着重讨论了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目标和课程的结构与内容等。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贺平 《广东教育》2006,(11):41-4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的发展.还要使学生明确与信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网络犯罪日趋严重的今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作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全面变革。在信息社会下掌握信息技术,具备信息素养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目前在我国已广泛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就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丰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课程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程信息化的本质和内函 课程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化中课程发展或革命的过程,是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渗入到课程设计和课程操作中。课程设计主要指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资料的变革,而课程操作是指教和学的手段、方法及课程评价等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宋晓青 《新疆教育》2013,(9):172-172
信息技术教育,同其它任何教育一样,都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以发展人为核心,以人的可持续教育为根本目标。信息技术课程不应只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应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新信息的能力。本文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设置跨学科主题背景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搭建基于知识建构进行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学习的基本框架并设计实施案例,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处理好与科学、劳动课程的联系,切实把“学技术”与“用技术”的理念有效融合,形成社区知识,走向知识创造,以期为基于知识建构的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跨学科学习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国锦 《学苑教育》2023,(12):64-66
信息科技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其具有基础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特征。数字素养和技能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综合素养,掌握这一素养与技能有助于学生在线学习与生活能力的培养。文章立足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分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这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从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价值、学习实用信息技术应用软件与学习工具、组织数字化学习的信息技术综合学习活动三个方面探讨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来助力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具备更好的数据应用意识、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  相似文献   

17.
当前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已日臻成熟,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内容。而教师运用多媒体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够满足现阶段教育的发展,还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初中信息科技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构建充满活力的信息科技课堂。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运用多媒体开展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提出了有效运用多媒体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28):122-123
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本文以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立足有效教学,分别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有效策略和教学反思四个层面阐述了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其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在中小学教育中,通过有效地传授信息技术知识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改革现行的信息技术教育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实施  相似文献   

20.
黄尚军 《广西教育》2012,(18):56-56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