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正的教育需要教育者的感情与爱的投资。尤其是在初三体育教学中,教育者只有用感情关爱每一个受教育者、用爱感化每一个受教育者,这样才能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师生情感,激起受教育者锻炼的热情,更积极地参与阳光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为人师,要真心实意爱着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就能更有效地沟通和接受彼此。作为班主任,对学生问题行为产生原因的探究,需要认真地侧面观察,需要对其他同学和家长进行调查和了解。此外,还需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3.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智慧的爱,也有愚昧的爱。智慧的爱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为他自己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付出许多的耐心和爱。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可比性,他们的特性没有重复的可能。保护孩子的天性,父母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耐心。天性被完好地保护下来的孩子是幸福的这样的孩子才拥有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肖家芸 《中国德育》2008,(12):43-46
教育究其本质是一种“爱的教育”。爱的光源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需要艺术地滋润,需要智慧地激发,需要不懈地培育,除了教师的外在施爱与启发,更需要每个个体爱的蓄积,爱的对流,在交融中积温升热。班级就是互爱的场,温馨班级的建设,就是施爱和育爱的平台与抓手。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2012,(5):6-6
要做成功的父母,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处理负面的情绪,譬如愤怒、悲哀及恐惧。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和爱的桥梁,使孩子成长为更成功、更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6.
王翠 《小读者》2012,(5):6-7
要做成功的父母,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处理负面的情绪,譬如愤怒、悲哀及恐惧。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和爱的桥梁,使孩子成长为更成功、更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7.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出要尊重、赏识学生,帮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对爱的需要无疑会更迫切、更强烈。教育工作者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因此学校的教育不应该使学生只是单方面地享受爱,还应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他人的美德。  相似文献   

8.
爱的抽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爱。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倾注了爱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用爱点燃爱     
朱倩倩 《江苏教育》2022,(63):77-78
<正>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在我看来,这样的话语同样适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因为爱,才无怨无悔成为灵魂的“摆渡人”。爱学生更要教他们感受爱、学会爱,这样他们才能积聚足够的能量,离开我们也能幸福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张巧玲 《考试周刊》2014,(35):178-178
学校是充满爱的地方,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核心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爱、懂得爱、付出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艺术就是爱的艺术。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至爱",懂得爱的艺术。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要"因生施爱",这样才能因爱施教。  相似文献   

11.
爱心教育可能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名词,那么,爱心教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是否就是简单地视为爱学生? 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什么是爱心教育.从真正而全面的角度观察,爱心教育可能不仅仅指教师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回报爱--爱亲人、爱身边每一个人;爱生命、爱大自然、爱自己生存的环境.这样就把爱心教育界定得更广泛、更深入.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两种需要,爱的需要和价值感的需要。用心去捕捉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随时随地进行及时肯定。教育就是爱与被爱,当一个教师去除所有功利化的目的,用心地爱每一个孩子的时候,孩子们不但会更爱你,而且他们会学会互爱,从而打造出一个和谐、互助、奋进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3.
学生犯错时,因生而异的批评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爱的抚慰,更需要心理的疏导。这样既能维护学生自尊,也保住了他可贵的积极性,更容易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14.
真心给孩子     
"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如果你真心地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更爱你.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只有这样,教师爱的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据我所知,不少人都是这样看的:女儿更爱爸爸,男孩更喜欢妈妈。于是,爸爸们也就更多地接近女儿,妈妈们则更多地溺爱儿子。  相似文献   

16.
陈凤宝 《考试周刊》2013,(60):161-162
智障学生是残缺的花朵,他们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去浇灌;他们脆弱自卑,需要我们更小心地呵护。只要我们教师付出心中的爱,对智障学生进行德育一定能如鱼得水,顺顺利利。  相似文献   

17.
当孩子来到世上,他们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父母之爱、家庭之爱,是成年人对他无数的奉献。正是在享受爱与奉献之中,孩子渐渐长大。与此同时,孩子也需要在对他人的关爱中,更深刻地了解爱的真谛、学会关爱,在帮助和服务他人的行动中凸显个体价值、完善自我。可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许多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不完整的,孩子只知道接受爱,却不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之爱。不久前,多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典型事例:青海农民陈邦顺有3个儿子,只有大儿子小良考上了大学。为了供小良完成学业,年近50岁的陈邦顺和病弱的老伴不得不卖血换钱,连续6年,卖出的血量能装满…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说:"一朵花,可以拒绝香艳,但一定不要拒绝绽放;一个人,可以拒绝华丽,但一定不要拒绝成长。"是的,学生需要成长,企业员工需要成长,作家需要成长,幼儿教师更需要成长。那么幼儿园教师应该怎样成长呢?我想:首先应该有爱,因为有爱才能无私地把爱奉献给幼儿,时刻关心和爱护他们。有爱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真正实现家园合作的共赢,有爱才能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精益求精,不断地提升自己。爱,  相似文献   

19.
贾侦 《考试周刊》2013,(38):192-192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真谛",前人如是说。毫无疑问,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对学生充满浓浓爱意,但我认为这种爱绝不仅仅是一两次的关键性教育事件解决之后的破涕为笑,若干次犯错之后的良心发现,还要更深沉也更细腻,说它深沉是因为我们的爱有重大的使命,要促进人的全方位发展,让他们获得幸福人生的起点;说它细腻是因为它是一种长久的无意识的心灵浸润,滋养着学生的人格。正因如此,班主任更需要进行具有战略眼光的前瞻与部署,更需要持之以恒地言传身教与默默付出。唯其如此,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儿童在社会生活当中比成年人更需要关爱,而残障儿童所需要的关注与爱护较之正常儿童更甚,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教师,我得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和了解残障儿童的生活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生活行为及心理健康进行了调研、总结与分析,希望能够增进人们对残障儿童的认识与了解,并唤起社会对残障儿童的关爱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