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合上小说《牛虻》,我已是泪水涟涟。我被这部外国名著深深打动了。回顾牛虻的一生,我的眼前仿佛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它闯过浅滩和激流,浪花撞击在礁石上,奔腾着,跳跃着,又义无反顾地向大海奔去。从打开小说的第一页起,我就不由自主地被这浪涛所席卷,欲罢不能,我深深震撼于这创作于惊心动魄时代下的惊心动魄的故事。牛虻被他最信赖的人欺骗过,被最爱的人伤害过。然而,即使沦落到拖着残废的身躯在甘蔗园卖苦力,甚至当一名杂耍戏团的小丑,牛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我的耳边时时…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399年的一个黄昏,一位年届古稀的老人放弃了各种可以逃生的机会,从容而平静地选择了死亡.他就是苏格拉底。他自比是叮着雅典的牛虻:“我是神特意赐给本邦的一只牛虻.雅典像一匹硕大的骏马.日趋懒惫,需要刺激。神让我来这里履行牛虻的职责.整天到处叮着你们,激励、劝说、批评每一个人。”然而雅典这匹民主骏马.却以不敬神和教唆青年为罪名,和他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玩笑.把他杀害了。  相似文献   

3.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这是牛虻的人生宣言,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收获阳光还是遭遇风雨,都应坦然面对,快乐地享受生活的恩赐和磨难。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牛虻的认识仅限于英雄的范畴,而忽视了他作为凡人的特点,事实上,牛虻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人物。本文尝试着用女性主义理论,从革命、爱情、亲情三方面来分析牛虻的感情世界,从而使人们对牛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胡守文 《科技文萃》2001,1(1):129-131
《牛虻》,作为新中国翻译文学作品长廊中熠熠生辉的巨著,风行四十年,至今畅销不衰,曾经和正在从青年时代走过的数以亿计的中国读者,谈起《牛虻》,心中无不涌动着充满激情的回忆,耸立起牛虻那坚毅、无畏的形象。作为文学典型,牛虻,无疑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 ,我喜欢一个人在午后的余暇中 ,捧起老书慢慢咀嚼 ,追寻青春年少时的激情与理想……我又看了《牛虻》。没有想到啊 ,事隔多年 ,历经风雨 ,可是我依然如十六岁初读《牛虻》一样 ,热泪盈眶 ,激动难抑 !这时 ,我终于知道“牛虻”的形象已铭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牛虻奋斗的一生已深深影响了我。《牛虻》反映的是非曲直是 1 9世纪 30 - 40年代意大利人民不甘奥地利侵略者的奴役 ,拿起武器 ,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独立而英勇斗争的故事。在这场斗争中 ,“牛虻”是一个英雄人物。作品以他坎坷一生的不幸遭遇为主线 ,大笔勾绘天真、单纯的亚瑟 (牛虻…  相似文献   

7.
《牛虻》,作为新中国翻译文学作品长廊中熠熠生辉的巨著,风行四十年,至今畅销不衰。曾经和正在从青年时代走过的数以亿计的中国读者,谈起《牛虻》,心中无不涌动着充满激情的回忆,耸立起牛虻那坚毅、无畏的形象。作为文学典型,牛虻,无疑是不朽的。然而,更加让人忆念不已的,是《牛虻》那尘封已久的出版档案,是一本书背后所蕴藏的曲折而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英国女作家艾·丽·伏尼契(1894—1960)的小说《牛虻》,是一部影响巨大的优秀作品,象奥斯特洛夫斯基、卓娅、奥列格这些无产阶级英雄都曾从中汲取教益和力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说过:“单就牛虻的本质,就他的强毅、他那种忍受考验的无限力量,以及那种能受苦而毫不诉苦的人的典型而言,我是赞成的。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全体事业相比的革命者的典型。”1953年,《牛虻》中译本出版,发行达二百万册,成为我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最喜爱的外国作品之一。可是,敌视人类文明的“四人帮”,却把《牛虻》列为禁书,不准人们阅读。粉碎“四人帮”,《牛虻》得解放,近年再版后,仍深深激动着千百万读者的心灵。下面就《牛虻》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等问题,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9.
牛虻de魅力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我轻轻地合上书,默默地咀嚼这首小诗。一阵无言的感动在我心中涌起,此时,就是千言万语,也无法超越这短短的四行字。牛虻用最简单的语言,诠释了他的一生。倘若一生都与孤独相伴,你会怎样?倘若自己最崇敬的人欺骗了你,你会怎样?倘若心爱的人误解了你,使你丧失了爱她的权利,你又会怎样?常人无法感受与言喻的痛苦,仿佛上天安排般鬼使神差地降临在他身上,亚瑟的由爱和信任组成的世界崩溃了。他想到了死亡,但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就连死亡也不接受他。从此,亚瑟踏上了一条…  相似文献   

10.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可我还想说:"责任是爱的别名."责任有多重,爱就有多深.这话用在教育里涵泳着更深的意义. 于是想起愿做一只牛虻的苏格拉底.在他看来,自己的天职就是做一只牛虻,雅典就是牛或者马,他受良心的驱使来叮咬这头行动迟缓的"牲口".  相似文献   

11.
提起牛虻,我想谁都不会陌生。这是一个多么光辉的名字,是他,曾激励着三代中国人的奋斗历程,他的英雄形象,甚至让一切懦弱的人不敢正视,变得黯然失色。在人口众多、土地辽阔的中国和前苏联,他拥有着无数的崇拜者。他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的化身!  相似文献   

12.
《湖南教育》2005,(8):8-9
不知为什么,我年轻时一想到爱情,必然想到革命牺牲。我觉得平凡的生活里不可能有真正纯粹的爱情。我当时心目中最完美的爱情版本是《牛虻》中的亚瑟和琼玛,悲苦,激烈,至死不渝。表面上共同为一个政治目标出生入死,是战友,是同志,内心却汹涌着爱的激流。讲到爱情,我就联想到亚瑟和琼玛他们那颤抖的心,深情的泪眼,两具爱得死去活来却又始终不能拥抱的身躯。  相似文献   

13.
老实说,我原先对牛虻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幼时在河汉里游泳,我最怕的莫过于牛虻了,幸也叮人可疼了,防不胜防,一针见血。所以,当初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见保尔·柯察金很敬佩牛虻这个人物,心里不免有点嘀咕:干吗要取这个名呢?这样的人物有什么好!还说是英雄惜英雄哩。  相似文献   

14.
王朔是个牛虻式人物,时时要在化的身上找毛病刺痛一下。他来自边缘的批评当然未必全面和准确,但他牛虻式的刺激仍然会给我们一些反思的可能性。我觉得他其实是批评一种大众化的保守和庸俗的风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作品简介:希腊神话中,天后赫拉嫉妒丈夫宙斯爱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来日夜追逐已化为牛的安娥,使得她几乎发疯。后来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自己比喻为牛虻,说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实行针砭,即使自己为此而死也在所不惜。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以“牛虻”作为新生亚瑟的名字。亚瑟是勃尔顿轮船公司老板年轻的妻子和传教士蒙泰里尼的私生子。他从小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后来他看穿了教会对他的欺骗,特别是经过13年南美洲的苦役磨练,他成了一个饱经忧患、意志坚强、机智勇敢的反教会统治的革命。牛虻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激起读对他的崇敬之感,而作品结尾对牛虻慷慨就义的描写,则是特别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无论怎样的社会,它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牛虻”,来冲击麻木的思想,启发人们的思路,对僵硬的常规发起挑战。而什么是社会的牛虻?美国的一位联邦法官波斯纳在他的《公共知识分子:衰落研究》一书中告诉我们,公共知识分子就是社会的牛虻。他的看法是,公共知识分子要像苏格拉底那样对现状发问,公开提出令人窘迫的问题,对抗正统和教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牛虻》和《牛虻世家》的连读,找寻到了牛虻抑郁气质发生的根源;通过对他幼年和少年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分析,解说了他人格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基督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笔者还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解释了牛虻的气质特点和宗教情怀为其心理和行为所浸染上的独特色彩,进而揭示了牛虻独具特色的、抑郁而悲观的英雄主义,它为读者重新解读牛虻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牛虻》     
《牛虻》是爱尔兰作家艾·丽莲·伏尼契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会的叛逆。年轻时经历过几番刻骨铭心的感情苦难,曾因无知而铸成大错。他最热爱的姑娘,给予他惨痛的心灵伤害;他最尊敬的生父,却是凶残的致敌。然而,为了所追求的真理,牛虻抛弃了爱情与生命。《牛虻》问世100年来,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牛虻的形象,成了“坚强”的化身,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牛虻身上体现出来的坚韧不拔、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这里所选取的,是牛虻临刑时的一段描写,牛虻坦然面对死亡,昂首走完人生最后路程的英雄气概,曾经令几代中国读者为之震动。  相似文献   

19.
我还记得,我当年听活的顺从了我的语文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在我初中的那个暑假,读了她向我推荐的《牛虻》,而不是《母亲》或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今我都佩服她的品位与选择。  相似文献   

20.
怀念牛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后期,懵懵懂懂的赶上农业集体化的末班车,使我有机会亲近那段淳朴岁月的一点余韵遗风。责任田、算工分、上河工等都是那个年代才有的名词。更可爱的是,在这些流逝的记忆背后总会立着一个不错的大家畜——牛。我说的牛,是会犁地拉车用的水牛。不论公母,它们都有两个大大的牛角,一副憨憨实实的模样。因喜水,爱泡塘子,所以,黝黑的皮肤上总沾着些晒干后的塘泥水草。夏天,牛虻多,有了这身泥胄草甲,牛虻的口器再怎么刁钻,也很难吸到什么,确实让牛儿们省了不少心。和牛处熟了,会发现牛是通人性的。可不是,每次放牛,无论是谁,都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