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洛学到闽学,是宋代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的一个重要过渡。在这期间,杨时、游酢到河南拜洛学大师二程为师,“程门立雪”、“载道南归”,三传而至朱熹。朱熹创立闽学,集理学之大成,在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形成新的文化重心。杨时道南学派在洛学到闽学中的主要作用:其一是传续洛学,沟通二程与朱熹思想;其二是为朱熹思想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作了准备;其三是为朱熹的代表作《四书集注》成书提供了思想资料。杨时道南学派的思想是宋代中国文化南移再兴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杨时载道而南被后世推为“道南第一人”、“南渡洛学大宗”、“闽学鼻祖”、“程氏正宗”,实现了理学南传,完成了由二程洛学到朱熹闽学的过渡。这在我国儒学史和文化思想史上无疑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有大事,为历代学人所称道。但这件事除了学术思想传播及文化交流本身的意义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效应?对整个国家民族的兴亡盛衰有无关系?本文就这一论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庚子年(1900年)间,上海报刊时论凸显出一种从上海、东南和南方的视角立论的东南意识,表现出上海和东南绅商关心时局发展和国家命运的社会主体思想.张謇作为江苏和东南地区的上层绅商代表,他在庚子年向东南督抚的陈言献策中,也显露出与上海庚子报刊时论类同的东南意识.特别是他提出的"西北"与"东南"的"名、实"互存论,是一种深涵政治哲理的时局观,它为我们考察张謇的政治思想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论张栻的"德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为"东南三贤"的张栻以宋代理义之学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德治思想.他以理义之学作为治理天下的理论根据,主张帝行德治要正君心,要给人民休养生息的权力,要以德为本,以刑为辅.深入研究张栻的德治思想对我们当今推进以德治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学术发达,派别很多.宋元以来,就有邵雍的“象数数”、王守仁的“阳明学”、陆九渊的“江西学”、周敦颐的“濂溪学”(简称“濂学”)、程颢程颐的“洛学”、张栻的“关学”、朱熹的“闽学”,还有湖南的“湖湘学”(简称“湘学”).“湘学”是何时创立的?对湖南有何影响?与周敦颐的“濂学”有何关系?这是文章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张栻教育哲学的心性论沈清华张(1133─1180),字敬夫(钦夫),号南轩,今四川绵竹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他是南宋著名教育家,曾创办城南书院,主教岳麓书院,一生著述丰富,贡献杰出。在宋明理学中,心性是理学的核...  相似文献   

7.
吕氏家族是宋代著名的官宦与学术世家,经过两宋的繁衍与播迁,他们的学术俨然与朱子抗衡,其后继者吕祖谦号称"东南三贤"之一.而奠定这个家族学术基调的就是吕希哲.从宋代以来的文献中搜求出的吕希哲<吕氏家塾记>佚文可以较充分地认识吕希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张浚与洛学     
张浚在南宋高、孝两朝出将入相,对宋代学术起着重要作用。他在南宋初与赵鼎并相,推崇洛学,引擢洛学之士,造就“小元祜”政局,为洛学的复兴吹响了号角;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元祜未必全是、熙丰未必全非,倡行孝悌之说,打压洛学,使洛学的发展受到抑制。秦桧专政后,张浚被贬斥,在困顿谪居期间,张浚终信洛学,著书立说,继承弘扬洛学,并引导其子张轼追随洛学。张浚对洛学的推崇使他在孝宗朝再受重用,流誉于后世,甚至掩盖其过失。  相似文献   

9.
有宋一代,学术昌盛,学派林立,讲学之风大兴。程颢、程颐兄弟讲学洛阳,号为洛学。洛学传衍不绝,后经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人的宣扬发展,逐渐取得学术上的正统地位,对中国学术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择中国古代洛学学术史著作六种,各撰简短提要,以见洛学一派源流演变。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人物,他一生的著作浩如烟海,著述涉及政治、哲学、史学和伦理等方方面面.试图从他的合群观、中西文化的融合观以及政治调和观来窥探他对中国古代传统"和"范畴的继承发展,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起到了思想启蒙和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理学家杨时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兄弟,其最为后人所熟知与称道的是“程门立雪”的修行美谈,近代学者认为其间蕴含着禅宗面壁工夫的内涵。二程去世后其学说面临失传的境地,杨时不遗余力地收集和校订二程的遗稿,通过聚众讲学的方式传播二程理学思想。杨时生逢南北宋之交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由于他的审时度势和积极努力促使二程思想成为理学正宗。杨时在理学道统传续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程朱理学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福建客家文学萌芽于唐宋时期,出现了以郑文宝、杨时、罗从彦为代表的诗人,邓肃的诗和词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元、明时期是福建客家文学的生长期,各个客家县都涌现出了许多诗人,郝凤升、赖世隆、丘弘、李世熊是这时期的优秀代表。清代是福建客家文学的发展时期,出现了文人团体,对诗文理论也有所探索,画家上官周、华喦等人的诗歌创作也堪称一绝。近代是福建客家文学的演进期,张际亮、丘复的诗歌为客家文学增添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新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杨时认为知仁、知心、知性知天是心性修养的基础;意诚心正是心性修养的关键;“未发体中,已发得和”是心性修养的重要法门;顺应天命,以成己成物是心性修养的目标。杨时的心性哲学是宋明理学传承与转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清代武进蒋氏家族杜诗学传承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中前期武进蒋氏家族杜诗学可称繁盛,从蒋金式、蒋鸿翮到杨伦,杜诗家学绵延百余年不衰,且贡献出《杜诗镜铨》这样影响巨大的杜诗注本。勾勒出蒋氏家族杜诗学的传承链条,厘清其继承和发展情况,可以例证清代杜诗学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家族传承。  相似文献   

15.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作《江州濂溪书堂记》,赞理学开山祖周敦颐"不由师传、默契道体",将其当作有宋匡扶孔孟"道统"第一人,并把"濂溪书堂"看作此千载不传"道统"之教育载体。因此,"濂溪之学"的说法自然为后人所接受。但作为首位理学家书院讲学象征的"书堂",其具体的相关事迹却一直未被系统发掘和整理,以至于后世学者间或有疑。本文将对此作些初步的、尽可能全面的整理与考证,以期进一步明晰濂溪书堂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据《苏轼年谱》,元丰八年(1085)八月下旬,苏轼从常州赴知登州任途中经过扬州时,杨康功献醉道士石请苏轼赋诗。在次年九月,苏轼在大风淮口舟中写下《醉道士石》诗。由此看来,苏轼作此诗时,他只是凭他的记忆写,石仍然为杨所藏,这就排除了苏轼在石上自书的可能性,现存于山东青州博物馆里的醉道士石上的苏轼的《醉道士石》诗并非苏自书,当是后代好事者所为。  相似文献   

17.
钱大昕认为"经史当得善本",故十分重视校勘。在其读书札记《十驾斋养新录》中,他以石经与传世文献互证。其中校勘例证有三十一例,包括以石经为准的二十三例,对石经记载怀疑并加以论证的八例,充分体现了他对"二重证据法"的灵活运用,也展示了钱氏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8.
《春明外史》借旧派小说模式描摹世间人生百态,透过对主人公杨杏园丰富的情感经历描写,将张恨水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传达给读者.文章以小说主人公杨杏园波折的情感经历为切入点,以杨杏园与梨云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其对于人间之真性情的赞美与无奈之情,其后又通过杨杏园与李冬青的恋爱表现出作者对于名士才情完美爱情的欣赏与向往,最终希望借助主人公独特的情感经历探究张恨水的情感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人通过创造符号创造世界,建构意义体系。杨时作为文化符号,是由于理学而建构起来的,具有多重内涵,既是文化符号,更是资本符号。将乐与明溪两县关于杨时出生地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文化资源的争论。当杨时作为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中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一种竞争性文化资源时,其符号意义就更加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20.
工程学前沿引领学科发展的重点、热点和方向。科研合作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方式,国家、政府和科研机构均重视在前沿上的国际合作。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工程学前沿上的整体国际合作现状、我国科研成果影响力和科研合作现状,发现我国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美国仍处于绝对核心地位;我国在工程学前沿上的科研成果对工程学领域内影响最大,但对整个科学领域的影响力不如美国;美国是与我国合作频次最多、合作主题最广的国家。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术影响范围,提高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