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共信任理论是公信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直接理论来源。政治公信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核心价值,政治信任与执政党公信力密切相关。政党执政的合I法I}生基础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规范、执政绩效、制度规范与法则以及民主法治等。政党要赢得民众广泛而持久的认同与信任,必须善于开发其意识形态、权力配置、利益整合能力、施政有效性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2.
现代民主政治的实践表明,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升过程,实际上是执政党对其所掌控的执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巩固其执政的合法性、强化其执政的有效性的过程。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进程中,必须以树立和落实现代执政理念、创新执政方式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着力点,对党的执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保证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抓住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更加娴熟地勃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动力,更加有效地搞好建设政治文明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3.
合法性主要反映的是人民对统治当局及其实施政策所持的态度,是说明执政党执政能力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其稳固执政的重要因素,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要求执政党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执政的绩效基础;发挥利益整合作用,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发展党内民主制度,拓宽民众的意愿表达渠道;改变党的执政方式,强化权力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影响下的执政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政党的执政方式是影响其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因素,执政方式不同,执政合法性基础也不相同。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由于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民主政治,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极高的执政合法性,但中国共产党在50多年的执政过程中,先后形成了“政党指挥”型、“政党取代”型、“政党引导”型三种执政方式,其执政合法性相应地集中体现为意识形态合法性、领袖魅力合法性、绩效合法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5.
执政安全是指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具备防范、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足够能力,从而保持稳固的执政地位。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安全具有内在统一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合法性基础和前提;是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灵魂和根本;是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执政合法性是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而对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认可、支持。中国共产党最初获得执政合法性是建立在革命合法性基础上,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21世纪,中国共产党处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申,其执政合法性面临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迁和功利价值等方面的新挑战。面对新挑战,中国共产党要重视发挥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功能,强化社会利益表达和整合功能,继续保持经济不断增长,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以维护其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局部执政的执政党。争取广大的群众,扩大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成为中共当时的重要任务。民主执政是中共扩大执政合法性基础的重要目标,也是其在中央苏区执政的重要理念。为了实施民主执政,中共选择工农民主作为自己的执政原则,而基层民主是实现工农民主执政的主要途径。中共实行了市、乡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为克服乡(市)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弊端,中央苏区还实行代表联系制度、代表主任制度、召回制度和委员会制度,创新了工农大众参与政权的主要形式,保证了工农大众民主权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的拓展与执政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思维、政治意识最重要、最基本的观念之一,是政治思想文明的重要标志和重要表现。政治合法性对于政治统治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着一种政治统治权的权威与效能,关系着它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有着其根深蒂固的合法性基础的。其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主要由党的先进性、道德优势、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优势、卓著的政绩、宪法确立的执政地位所构成。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的拓展与执政能力的提高,是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根本需要。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党执政的合法性是其执政能力的基础,巩固和拓展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条件和根本途径;另一方面,党的合法性基础的拓展和巩固又有赖于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本身即是对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的拓展和巩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的逻辑起点是民主执政。因为民主政治已成为确保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稳定器,它是维护“政治合法性”的最有效途径;民主执政既是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目的,又是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0.
执政合法性是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党在执政合法性建设上的曲折历程的基础上,围绕“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党”这一根本问题,对重塑党的执政合法性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邓小平执政合法性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充分体现“关怀”,建立完整的社会认同体系;强调和注重制度建设,用制度维系合法性。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民主政治与决策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其决策过程表现为一批权力中心的相互作用,权力分散是美国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体现美国式民主的分权体制也造成了政府决策效率低下的结果,其负面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批评与关注,美国政治中民主与效率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和低触。民主政治在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这一消极后果的同时,也包含了许多积极的因素:首先,在现代社会,民主已经成为政府统计合法性的基础;其次,广泛的政治参与在程度上有利于公共利益的界定;最后,民主政治可以使社会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渐进的变革,因此,不能因为强调效率而否定民主。决策效率不高既是美国民主政治的体现,又是民主政治所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黄健柏  朱云 《天中学刊》2003,18(4):11-14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体系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体现为社会成员对政府、政治制度及其运行过程所构成的政治体系的自觉服从与认同。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任何政治体系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问题,因而政治体系在合法性创建、维持与危机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致力于建构以执政党权威为基础,以意识形态的创新为导向,以公共权力有效制约的制度安排为核心,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的现代性的政治合法性体系。  相似文献   

13.
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历史上一次成功的直接民主实践,其主要特点是公民集体决策。群体决策一方面体现了直接民主,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直接民主内在的局限性,这实际上是人性的弱点和人自身能力的局限使然。因此,我们在肯定古代民主的积极一面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民主政治消极的一面;真理并不总是掌握在多数人手里,直接民主也有可能发展为多数人的暴政。  相似文献   

14.
以古希腊城邦民主为起点,民主及其实现形式就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同的民主理论都将自己的民主及其实现形式当作民主本身而贬低或指责对方。民主实现形式在沿着各自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对立。因此从对民主及其实现形式进行区分比较。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民主的合法性,扩大共产党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民主只能是代议制民主,选举在代议制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实现现代民主政治的必经途径;选举无论对于促进竞争还是扩大参与都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是维持现代民主政治的必备手段;选举是使政权权威的产生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具备合法性的前提,它是保持现代民主政治稳定的必要保证.从制度的角度而言,没有选举制度就没有现代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6.
伍德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帝国主义依靠自身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将资本主义民主推向全球,谋求世界霸权。民主在资本帝国主义谋求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充当着意识形态的功能。由于资本帝国主义内部经济与政治领域的分离,导致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被割裂,无法实现民主的真实内容。资本帝国主义正是在民主的虚化和阶级统治的强化的分裂中推行其经济强制,实现资本的积累和增值,扩大资本流动的空间。资本帝国主义背离民主的原则,假借民主进行侵略,发动无限战争,最终在内在矛盾无法调和下走向解体。伍德的阐述有助于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点,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君毅认为民主是在人文之下的思想概念,出于道德意识的政治意识无法保证民主政治必然出现,只有出于权力意识的政治意识才能保证民主政治的出现。中国欲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全面发展各种社会文化力量,限定政治在人文世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聚合民主,代议制民主在事实上是难以真正实现政策合法性的。为此,政策合法性的实现,必须将视角转换到协商民主领域中来。在协商民主中,公共政策由于反映了多元社会中复杂的一致意见而更具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