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消息唱主角,多发消息,多发短消息”,近年来这些呼声不绝于耳。但是收效甚微,时下消息越来越“肥胖”了。现在应该发出给消息“减肥”的呼吁了。 当今很多人由于营养过剩产生了肥胖症,既影响形象,又危及寿命,“减肥”保健应运而生,种种减肥药、减肥茶、减肥膏、减肥带冲向市场。然而,“消息肥胖症”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消息的主要特征是短,这本是“祖传秘方”。新闻界为“短”大声疾呼,几乎已经声嘶力竭。然而消息却是越来越长。随便翻开几张报纸,可以看到要闻版上长达几千字的消息。某报今年5月头版头条发表的关于某镇发展乡镇企业的一条消息,长达7826字。翻开一家地市报一个月的合订本,发现竟有5天头版都是“老三篇”,即除了照片外,每版只发了三条消息,没有一个是2000字以下的“瘦子”。与时下的肥胖症一样,有的“不限制体重”,记者随意写多长;有的“不注意节食”,冗长的背景、繁杂的过程、无味的空话统统写上;有的“拒绝服药”,领导一再呼请扬“短”避长,记者却越写越长,编辑越发越长。消息加长、增肥、变胖,读者生厌,信息量少,违背了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百步之内有芳草,处处留心皆文章。在新闻写作中,一些基层报道员总是抱怨基层“庙”小面窄,写不出有分量的稿件,或没有什么素材可写。笔者则认为,基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基层大有“活鱼”可抓。要善于发现基层报道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记得一个傍晚,我路过四营时,发现有几名战士在弹吉它,便和他们攀谈起来,了解到这个营有30多人会弹吉它、连队的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第二天,我专程来到这个营采访,得知这个营自己创作的营歌《迷人的夜》准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之声”节目里播出;30多人能弹会唱,有两…  相似文献   

3.
我的朋友张飚,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有一次,我向他求字,他问我写什么,我说就写“少吃长寿”吧。几天以后,他把字送来了,果然写得好,挥洒自如,苍劲有力,呼之欲出。不过,他好像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他把“寿”写得特别大,“少吃长”3个字写得特别小,像是给我祝寿的条幅。其实我的意思主要是强调“少吃”,“长寿”是“少吃”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 所谓“短通讯”,包括小通讯(微型通讯)、新闻故事(小故事)、短特写、短速写等,一般只有四五百字、五六百字。同长通讯相比,限于篇幅,没有广阔的画面、众多的人物、复杂的情节和错综的结构,而只能集中笔墨,写一个横剖面、一个活动侧影、一个生动镜头或一瞬间发生的故事。然而,这些“侧影”、“镜头”、“片断”并不是随时随地就可拾取的。作者只有心中有了“大”(宏观意识、全局情况),才能从众多纷繁的平凡事物中敏锐地发现和抓住这种“小”(能折射时代特色的典型小事);而写好这种“小”,又能成功地反映出“大”。《桌上的表》的作者张明介绍采写《桌上的表》的经过时说,1948年3月解放洛阳时,他提任突击部队的一营营长。战斗中,指战员英勇顽强,有关素材可以写成一篇长通讯;其中,部队遵守政策、纪律也很出色,一营被光荣地命名为“洛阳营”。到底写些什么呢?挑  相似文献   

5.
我们早就想写写他──写他学步新闻路上的几次碰撞。碰撞之一:安逸与艰辛李居清一入伍,便把当驾驶员当作唯一目标追求着。指导员见他写得一手好字,让他写了几篇稿,结果团至的“军营之声”很快便给播发了。他成了连队的“小秀才”。指导员怎么也舍不得让他去开车。在当驾驶员与当报道员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他遇到了军营生活首次入生抉择的碰撞。人说生活像一名老师,她能给人无言的启迪。当李居清一次次地尝到了发表新闻后的喜悦,看到了连队官兵的兴奋与羡慕,他又“铁”了心做一名报道员。不久,他调到了团政治处当报道员,…  相似文献   

6.
狠刹长风     
问:听说你在’97全国新闻学术年会上对一些人刮长风颇有微辞,谈谈好吗?答:我在会上说过:“今天有些作者全面超过先贤先哲的,就是会写洋洋数万言的大文章,其他方面却矮得多。”这话说得挖苦了些,但长风太盛却是事实。荆柯,司马迁写了3000多字,今人写了40集,情节倒是“丰满”了。可看完得40小时。古人写列传多为千字文,今人动辄一两万,好像铁了心不让人看。这几年,报刊纷纷扩版,这本来是件好事,但版面多了之后,或稿源不足,或编选不精,因而使长风又起,常常见到半版整版的大块头霸占着版面,使人望而生畏。这些长…  相似文献   

7.
《宋稗类钞》中有一则欧阳修写文章的故事。钱惟演镇守洛阳时,因为缺少驿舍,下令修建一座“临轩馆”。竣工的时候,他命谢希深、尹师鲁和欧阳修三个文人,分别为“临轩馆”写一篇“记”。三个人分头去写,很快就写好了。谢希深的文章五百字,欧阳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尹师鲁的文字最短,只有三百八十个字,  相似文献   

8.
问:听说你在“97全国新闻学术年会”上对一些人刮长风颇有微辞,谈谈好吗? 答:我在会上说过:“今天有些作者全面超过先贤先哲的,就是会写洋洋数万言的大文章,其他方面却矮得多。”这话说得挖苦了些,但长风太盛却是事实。荆轲,司马迁写了3000多字,今人写了40集,情节倒是“丰满”了。可看完得40小时。古人写列传多为干字文,今人动辄一两万,好像铁了心不让人看!  相似文献   

9.
记得是中秋节前的一个星期天,笔领着儿子上街想买几斤月饼,来到一家在市里挂得上号的食品店。只见店里一个长得还算英俊的小伙子,正用彩色粉笔写广告“另售日饼”四个字。黄、红、白、绿,一种色一个字,引起了小儿子的注意:“叔叔,零售的零字写别了!”“小朋友,别字还缺立刀。”  相似文献   

10.
飞花拾零     
朱德扁担上写的什么? 以往的资料都说,当年在井冈山,朱德同志与军民一起从宁冈县挑粮上山,红军战士出于爱护首长,不让他挑,两次拿走扁担.朱德便让人做了第三根扁担,并在上面写上“朱德记”三字.此说法最早源于当年曾任红四军31团1营1连党代表的朱良才(解放后授上将军衔)的回忆.  相似文献   

11.
端木夏 《新闻界》2003,(1):62-62
四川日报2002年12月13日第一版刊载了题为《“迈方步不行,得跑”———访乐山市中区红专村党支书冯晓蓉》的“访谈”。全篇不足八百字,访的是农村一个党支部书记,谈的主要是自己的学习体会,可“一言以蔽之曰”“小”;用“小”篇幅,写“小”人物,谈“小”事情。就这么一条“小写”的新闻,却写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这个大主题。党的十六大是具有继往开来历史意义的大事。宣传、反映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新闻宣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新闻报道的大主题。大主题当然可以做大文章。而要把十六大精神这个大主题…  相似文献   

12.
夏日,一位摆摊卖西瓜的农民,在摊子前挂了块牌子,上写“此处西瓜出售”六个字。西瓜卖得挺快。 张三看见招牌后摇摇头说:你只写“西瓜出售”四字即可,“此处”二字可省略,因西瓜就摆在这里。卖瓜人闻过则喜,即挥笔涂去“此处”二字。 过了一会儿,李四从这里经过,看见牌子上的字后说:你仅卖西瓜,并无它物,只写“出售”便已明义,“西瓜”二字也可不写。卖瓜人觉得这个意见提得有道理,于是又抹去了  相似文献   

13.
文章要尽量写得短些,当年鲁迅、毛主席都这样主张;如今搞四化、改革开放,时间宝贵,更有必要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章.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传说:从前有个穷书生到集上卖鸡,在背后墙上写了一行大字:“此地有雄鸡出售”.过来一个人说:不在此地还在别的地方卖吗?书生觉得有理,把“此地”两字擦掉了.又过  相似文献   

14.
写评论不能眼睛只盯着大问题、大题材,更要关注与百姓紧密相连的“小”问题、“小”题材。人民日报2004年11月25日第四版登载了陈洪锦写的评论《小巷小路小桥》,就是一篇写“小”的精品。全6个自然段,几乎段段都写到了“小”字。因为这些“小巷、小路、小桥”都是牵动千家万户百姓心弦的“大事情”,太值得论一论了。  相似文献   

15.
刘畅 《记者摇篮》2005,(9):46-47
作者送来两篇稿子,一篇“大”的。一篇“小”的,编者留下了这篇“小”的,“忍痛”把那篇“大”的退了回去——提了修改意见,请作者重新写来。很显然,编者退稿之所以“忍痛”,是深感作者为了那篇洋洋几千字的“大”稿肯定费了不少心血——为作者的“吃力”而“痛”。但在编者看来,写这样的“大”稿虽“吃力”却“不讨好”,原因是编者认为它有些“言之无物”。相比之下,这篇《提倡写“羊尾巴”新闻》的“一得”,却很新颖实在,绝无“无病呻吟”之嫌,读来有些味道。由此看来,写论文虽不是“纪实”,但要求文章“实在”却是“通例”。我们在本刊改版时特意设了一个“编采一得”的栏目。就是想让编辑记者把在新闻实践中的“一得”记下来,从实践的“一得”中悟出“多得”来。  相似文献   

16.
为“某”字号脉潘国彦报刊上“某”字成灾,有的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大有几十个“某”字作为关系人的代称,读者戏称之为绕口令。一般来说,五个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然而如今许多报刊为何反而模糊起来了呢?笔者不才,试为“某”字号脉,望闻问切之后,断之为:此...  相似文献   

17.
寻找一字之师车仑10个年头了。寻找一字之师的心情愈来愈强,于今更烈。那是1986年,我写了一篇题为《“老山东”又想起了豆面饼》的小稿,试投到人民日报,不久便在该报的《今日谈》上发表了。标题上去掉了一个“又”字。初看不怎么得劲,细一琢磨,感到编辑这一字...  相似文献   

18.
黎玉华 《新闻知识》2001,(Z1):34-36
在今天报纸娱乐新闻版面上,常常读到一些妙语如珠,令人忍俊不住的小言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类文章篇幅不大,长则千字,短则几百,写法上借鉴了不少杂文的笔法,旁征博引,说古论今,议论风生。但又不同于副刊杂文,它不止是有感而发,而是紧扣着娱乐新闻事件去议论,印证也有一定的限度,不是漫无边际地“说开去”。这种“小”言论点缀在五颜六色的娱乐版面上,像一道可口的“开胃小菜”,可以引得人食欲大开。本文现就这类新鲜文体作一初步探讨。 一、别出心裁的立意是娱乐评论写作成功的前提,立意的核心问题是一个“新”宇。是否…  相似文献   

19.
曾大力知道自己被杨向群列入三朵湘籍“金花”之后,说,广东出版界有四朵湘籍金花,只写了三个人,就不全面”,于是给我们发来了写杨向群的文章。广东出版界的湘籍金花究竟有多少朵,并不重要,这里写的四人,有个性,有担当,在工作中作出了一些贡献,也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有必要“为友谊做个小结”。  相似文献   

20.
许多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身边某些大家公认的模范人物,写成人物报道登报后,读起来好像并不感人,某些“好人好事”甚至于很难让人读下去。为什么呢? 笔者以为大概原因有三个:一是作者对模范人物缺乏深层了解,没有抓住人物的特点。二是人物报道没有很好地构思,没有找准“切入点”。第三个原因,可能是文章中的套话、空话、废话太多。 根据十几年的写作经验,我认为写好人物报道《通讯或特写》,除了精心构思,找准“切入点”和写出特点以外,最重要的,是遵守11个字的原则:少说套话,少说废话,少说话。 有人说,第一个把少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