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利益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应积极考虑的问题。完善反倾销制度中的公共利益,应以“保护竞争”标准改革倾销行为的判断标准,公共利益的利害关系方应明确包括倾销产品工业用户以及消费者,并建立利害关系方的权利保障机制,引入较少征税原则,细化反规避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国内对反倾销认识的加深,反倾销法已成为维护国内产业的重要保护手段之一。但是伴随着反倾销法越来越广泛、频繁的被使用,公共利益的考量也提上了日程。那么如何理解公共利益?是否应有约定俗成的“数学公式”来量化公共利益呢?文章试论我国反倾销中公共利益的考虑。  相似文献   

3.
在反倾销法中引入公共利益审查制度,是出于在有些情况下征收反倾销税非但不能使国内受损产业得到预期的恢复,而且严重损害其他方利益。反倾销立法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现在的公共利益实体和程序的制度化,对我国反倾销立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国际反倾销趋势日益加强,中国自1979年首次因糖精钠遭受欧共体反倾销指控后,遭到国外反倾销投诉的次数逐年递增,近年来已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本文试图从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入手,对我国成为反倾销指控的主要目标之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应对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共利益问题是近年来关于反倾销法讨论的热点问题.尽管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也有关于公共利益的规定,但是其在立法上的缺陷仍然是比较明显的.应该进一步完善<反倾销协议>的公共利益条款,扩大相关利害关系方的范围,强调倾销产品工业用户的利益,从而避免<反倾销协议>成为纯粹的国内产业的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6.
反倾销在保护国内产业的同时,可能损害进口国下游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在反倾销程序中引入“公共利益”评价,能够更好地平衡各种利益冲突。然而“公共利益”本身的内容和受益对象的不确定,使得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条款实际是把“双刃剑”,必须确定一整套严密而完善的措施,才能在适用“公共利益”条款的同时防止其被滥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反倾销立法在短短8内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立即按WTO《反倾销协议》和国际惯例对旧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进行较大修改,形成了新的较科学的《反倾销条例》。本文阐述了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历程,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了新《条例》对旧《条例》的改进,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借鉴发达国家反倾销法律的成功经验,与WTO反倾销规则相衔接,应对我国反倾销法律进一步完善。应制定专门的《反倾销法》,提升立法档次。在反倾销法中,应明确对新建产业或未建立起来的产业“实质阻碍”的标准,明确“相似产品”的内涵,进一步完善反规避措施,区分实质损害与实质损害威胁的审查标准,引进并强化“公共利益”条款,对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同时反倾销法要密切关注实践的变化,增强预防性功能。  相似文献   

9.
面对国内产业所遭受到的倾销危害,加强对反倾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研究,已是在国际贸易中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当务之急。对于公共利益的衡平问题,我国不必照搬欧美国家的内涵,而应给予其符合我国国情的定义。对于反倾销中的规避问题,应通过完善、细化相关的立法加以应对,而贸易转移问题的解决,则要靠反倾销预警机制的作用再向前延伸。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急需的反倾销人才。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欧盟反倾销法差异的几点探讨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替代国选择标准上,美国强调替代国经济发展水平要与出口国具有可比性,欧盟强调市场竞争性;美国很少基于公共利益考虑放弃征收反倾销税或降低征税幅度,欧盟则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共利益原则;对出口商替进口商交纳反倾销税的作弊行为,欧盟规定了“反吸收条款”予以制裁,而美国是将其补偿额从产品的出口价格中扣除;欧盟倾向采用“承诺”方式中止反倾销调查,美国则较少采用。这些差异对我国反倾销立法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