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准确地把握住关键句,就能够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关键句在哪?我们又如何把握关键句,进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韩国留学生直到中级阶段才逐渐习得“没有”句和“不如”句。由于母语中缺少相对应的句型,“不比”句直到高级阶段才有所习得,其使用频率明显低于汉语本族语者,常被“没有”句替代或产生截搭的偏误。正确使用频率“不如”句最高,其次是“没有”句,“不比”句最低。  相似文献   

3.
请先看一个句子;(1)他比我着急。这个句子表示某一方比另一方怎么样。我们将这种句子叫做比较句。它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他/比我/着急。我们用 ABC 分别代表这种比较句的三个部分,则为:A+B+C。如果我们在这种比较句的 BC 之间加  相似文献   

4.
晋代著名诗人左思有《咏史诗八首》,另外还有《咏史诗》残句,这几句残句在近人丁福保编辑的《左太冲集》(见《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和也是丁福保编辑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皆未收录,至逯饮立编辑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始收列,这也是逯氏的一点贡献吧。此数残句曰:“梁习持魏郎,秦兵不敢出。李牧为赵将,疆场得清谧。”逯氏谓此数句乃从《北堂书钞》卷一一九中辑出。查《书钞》卷一一九《御边》条,作“持”字乃误,应作  相似文献   

5.
一、主动语态如何变被动语态(一)含有双宾语的主动句变为被动语态时,多数将主动句中的间接宾语变为被动句的主语,直接宾语保留作宾语;也可将直接宾语变为主语,间接宾语保留作宾语,但这时宾语前需加介词to或for。例如:He gave me a new watch.→(1)I was given a new watch.(2)A new watch was given to me.(二)含有复合宾语且宾语补足语是名词的主动句变为被动语态时,只能将主动句中  相似文献   

6.
兼语句是人们经常争论的谓语类型。它有时和连动句套用,有时和双宾语套用,构成复杂的兼语句。在形式上,它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动词谓语句很相似。我们从兼语句的特点、兼语句的类型、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动词谓语句的区别、兼语句和双宾语句的区别四个方面探讨“兼语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比较了副词“根本”与“始终”在使用上的异同。“根本”主要出现在对某一特定话语的预设进行否定的小句前面,具有加强语气,增强否定强度的功能;“始终”主要出现在对某一特定话语的预期进行滞定的小句前面,具有否定对某一事实的预期,凸显句意焦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龙文余 《语文知识》2005,(12):14-14
人教版高中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句:“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人教版国标本课文《欢迎台湾小朋友》中也有一句:“一只船,扬白帆,飘呀飘呀到台湾。”这两句中的“飘”都是别字,应改为“漂”。 “飘”和“漂”虽然读音相同,都是动词,  相似文献   

9.
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句子:1.知了叫。2.不知疲倦的知了在我家窗前的那棵大树上吱吱地叫个不停。 读完句子,一定发现句2比句1具体、形象,这正是扩句的魅力所在。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前后添上适当的附加成分,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有两句流行极广的俗语:一句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句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两者的结论完全相悖。究竟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是人多嘴杂  相似文献   

11.
比喻和拟人是两种重要的修辞方式,但是很多同学对于这两者的区别不是特别清楚,经常混淆了两者的用法。为此,本文对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所谓“省句”,就是在诗文中运用前人诗文作品中前后相连的语句或诗句时,只用两句中的一句或者四旬中的两句,而被省略的句意已蕴含其中,甚或被省略的旬意,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所在。对这种“省句留意”的修辞手法,笔者姑且谓之“省句”。其修辞效果主要是含蓄并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有利于丰富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两人或更多人各写一句或几句而成的诗,称为联句诗。比如: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此诗的前两句由唐文宗所吟,后两句为同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所续。到了宋代,文学家苏轼对柳公权的续句大不以为然,说其尽是  相似文献   

14.
关于缩句标准的争论时有发生,争论焦点主要是"究竟应该缩到什么程度"。有一部分人认为,缩句就是抓主干,必须要缩到只剩主谓宾的中心词。这种观点看起来符合"缩"的要求,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可能导致一些问题,会违背缩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根本宗旨。请试着用"缩句=抓主干"的方法缩写下列句子:1她不喜欢打扮得花枝招展的。2我刚才差点儿摔倒。3他不是普通老师。4泸沽湖有湛蓝的天空。5她喜欢穿稀奇古怪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比较“与其A,不如B”句式和“宁可A,也(不)B”句式的预设情况,可归纳出这两个句式的语义特征:二者都有强烈的针对性,但“宁可”句重在对B的否定,“与其”句重在对AB的优劣比较。因此作为选择复句的小类,“宁可”句应归为否定选择句,“与其”句应归为比较选择句。  相似文献   

16.
八年级《语》上册(人教版)《桃花源记》一中,“外人”一词共出现了三次: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遂与外人间隔;③不足为外人道也。课本对句①中的“外人”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即上述三句中的“外人”意思一样。笔以为此种解释值得商榷:句②③中的“外人”理解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尚可,但在句①中作此解却不尽合理。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7.
比较句“不如”、“不比”和“没有(没)”句是汉语中比较重要的句型,也是留学生学习使用汉语时容易产生偏误的一组句型。本文斌从语义偏向和主观性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发现“不比”句语义偏向趋同,而“不如”句、“没有(没)”句倾向于趋异,并且“不如”句、“不比”句、“没有(没)”句的主观程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一句至今广为人知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古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但屡见有人在引用这句古语时将其中的“鼾睡”写作“酣睡”。兹仅举一例为证:  相似文献   

19.
徐松 《语文知识》2006,(2):24-24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有一句“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句中有“我”又有“吾”,细心的读者不禁要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20.
"对子"就是对联,也称"楹联",从修辞上讲,就是对仗(比对偶要求更严格)."对"就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汉语由单音节语素构成,一个音节写出来就是一个汉字,由汉字构成的词汇,合成骈词俪句的能力是无限的.对子就是根据这种独特的语言文字特点产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自来佳制如天造地设,虽鬼斧神工,难穷其妙".(张伯驹<素月楼联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