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台镇中心小学唐维康同志教学《蛇与庄稼》(五年制第八册20课)的一节讲读课,打破了旧的课堂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事物联系,讲清了简单哲理,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主要具有如下特色: (一)借助朗读,理清课文脉络。揭示课题后,首先指名三个学生分别按层依次朗读第一段,让学生明确“奇怪的现象——奇怪的办法——蛇与庄稼的关系”三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接着,采用自由轻声读的形式,让学生自学第二段课文,使学生明确猫和苜蓿之间的联系,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文第三段,通过反复读全段课文或有关句子,使学生不仅理清了课文的层次,明确了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关系,而且能弄懂课文中写出的结论,即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懂得的道理。总之,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弄懂简单哲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如何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教材都作了适当的安排,教师要凭借教材,充分利用课文中分段训练的练习设计,扎扎实实地搞好分段训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为指导学生谋篇布局、加强学生作文的条理性打下基础。下面以《黄继光》一课的分段教学为例,谈几点教学建议。一、凭借教材,明确文体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读课题《黄继光》,简介黄继光。然后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本文是一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为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做好准备。二、凭借教材,理清自然段的关系并分段编者在《黄继光》一课课后设计了这样三个阅读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教学应根据看图学文教材的特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一、看图入手,理清脉络,学习简单有序的观察方法揭示课题《秋天》之后,即指导学生看图,并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画是秋天的景色? 而后听老师范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诗文是先写蓝天,后写蓝天底下的稻  相似文献   

4.
《颐和园》是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优美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述的,以此来启迪学生想象景物之貌,感受景物之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理清顺序,掌握课文脉络 课文是按照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记叙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以获得对课文整体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课文的脉络:第一步,弄清作者是按怎  相似文献   

5.
小学写景类课文脉络清晰,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是学生写作很好的范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细读文本,品悟语言特点;对比文本,习得写作方法;寻找支点,迁移读写训练。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美观的同时,培养对大自然的崇敬与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6.
《珊瑚》(第五册)是学生进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由词句训练向段的分析过渡,使他们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一、理清脉络,了解梗概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胜负”、“不解”两个词语。2 .了解溪水变化的原因 ,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能有感情地朗读。教学准备 :CAI课件。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一、学会本课生字。二、理清脉络 ,熟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 ,导入课题。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 ,学习生字 ,掌握识字方法。2 .指导学生写字。三、感知课文 ,理清脉络1.分段轮读课文。2 .检查读文情况。3.自由读课文 ,理清脉络。四、巩固…  相似文献   

8.
小音乐家扬科是个美丽、可爱的孩子。只因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被活活打死。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悲剧。课文以扬科爱音乐为线索,用联想贯串始终,与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E“分辨事物的联想”紧密联系。教学时,要根据这一特点,努力把作者运用联想烘托美好心灵,渲g悲凉氛围,表现美、丑、善、恶的相关因素挖掘出来,以落实训练重点。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这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借助各种学习条件和手g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梗概,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目标如下:1.初看课题。按你的想象,课文重…  相似文献   

9.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篇文章的立意和选材都要根据题目进行.教师巧妙地揭示课题,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课文的内容,而且能在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七册最后一课《课间十分钟》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据阅读课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学时我采取精讲精读、读写结合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从整体入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让学生初步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哪几项课间活动?并让学生找出写这几项活动的段落。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这样学生很快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相似文献   

11.
[教例简述]这是李真微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7期)教学程序:一、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脉络。二、顺向分析。分析第一部分,仍按课文思路抓住时间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演)课文,以读(演)来体会人物,把握情节的发展。3.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认识夏洛克这个人物,体会莎翁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4.训练学生把握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及高潮,进而了解话剧的戏剧冲突。【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与研…  相似文献   

13.
板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现以小语第八册为例,粗浅地谈一谈怎样设计板书,提高教学效率。一、利用板书,理清思路提纲式板书可以展示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的单元训练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条理”,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可以设计下列板书:从板书中不难看出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横向观察,体会红军战士所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严重局面,但…  相似文献   

14.
一、读中悟序,板书合理设计《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比较多,人物反复出现。为了弄清人物出现的顺序,我让学生反复读书,一人读,大家听,在听的时候,理清思路:苹果从运输员的手里,递到了谁的手里?由于大家听懂了课文,很快听出了苹果到了连长的手里。接着,...  相似文献   

15.
《她是我的朋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新选课文。课文讲述了战争时期,孤儿阮恒为挽救同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教学这篇课文,要落实“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读写训练重点。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一、理清文章脉络,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打好基础小学语文第七册先后安排了“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内容,第八册送一步要求学生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几方面的训练内容是紧密联系、逐步加深的。也就是说归纳段意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概括保文主要…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历史故事类课文。对于这一类课文的教学,我们需要在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突出文体特征,通过在有步骤、有引领的品读中,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感受历史事件的深刻意义,探求其中的细节和底蕴,促进学生对此类文体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一、一以贯通——读出线索在初读历史故事类课文时,要着重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事件发生的前因和后果等,让学生在初次品读中边读边思考,迅速进入角色。同时,理清线索也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整体印象,为后继细节的推敲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苏教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时,我以一组问题为指引,帮助学生提炼课文内容线索:(1)司马迁为什  相似文献   

17.
《嫦娥奔月》(苏教版第九册)是一个古老却又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事。故事叙说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象优美,情节动人。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力求通过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动人的故事记心间像《嫦娥奔月》这类的神话传说早已成为中华古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导学生较为熟练地讲述故事,既是一种整体性的语言训练,又是一种文明传承的手段,同时也是深入体验人物内心世界的必要前提。1.理清脉络。教学中,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  相似文献   

18.
《三只白鹤》是一则深受学生喜爱的寓言,讲的是三只白鹤埋鱼、找鱼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晰、语言流畅,结尾还巧设一悬念——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正确回答此问并说出理由,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突出这一重点,真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呢?我认为,应该从课文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在理清线索,品析词语,领悟寓意上多下功夫,切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一、初读课文理清线索1.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能回答出课文讲的是三只白鹤的一件什么事。2.指导学生观察三幅插图,分别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出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画的是三只白鹤在河边埋鱼,第二幅画的是它们在记标志,第三幅画的是它们朝着自己记的标志飞去找鱼。  相似文献   

19.
《瑞雪图》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把美丽的雪景写得有声有色,使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确实是一篇落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的好教材。我们给这篇文章的教学仅安排了一教时,预习工作放在课外进行。要求同学们通过预习把课文读通,把生字查好。教学中,我们着眼于在加强基本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首先我们帮助学生们按照记叙的要素理清全文的脉络,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1.什么叫瑞雪?2.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瑞雪图?3.谁能够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解释题  相似文献   

20.
【创意说明】《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的传记。丰美的语言、丰厚的情感、丰蕴的思想及丰富的相关知识,使文章可读性很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和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课文中有许多非常感人的细节,茨威格笔端饱含的深情正是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教学设计重在启发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与人物身上蕴涵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