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和学生进行角色换位,让学生过把"教师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课堂效率。现就让学生过把"教师瘾"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会偶见"超常生",常见"学困生",也会遭遇"问题生"。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这是提高我们自身能力、发展我们自己的极好机会,是谓"三生有幸"。一、如何对待"超常生""超常生"是指天资聪颖、智力超群的学生。据专家统计,智力超常者只占人口总数的1%~2%,所以学生人群中"超常生"为数不多。孟子曾经说过:"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相似文献   

3.
黄旭静 《教书育人》2000,(11):23-23
笔者不止一次地讲授过《现代汉语知识》,也不止一次地听过别的老师讲授《现代汉语知识》,“讲”和“听”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教学中存在以下之“过”。 1.过少的讲解 有些老师,最爱打出“素质教育”的旗帜,说要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变上课为“放羊”;每节课,只指出学习范围,而不作讲解、分析,学什么、怎么学,全是学生的事,对与错亦无人指点,学习的结果如何,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 2.过多的讲解,过多的板书 有些教师,生怕讲少了学生不理解,板书少了学生记不住。每节课,自始至终都是他一人唱独角戏;即使电扇…  相似文献   

4.
刘意梅 《教师》2008,(12):17-18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要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短,教职员要躬亲共守。这种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是真正的教育;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反馈教学理论成果揭示:课堂效率=S输出的信息(平均数)/T输出的信息X100%(S为学生;T为教师)。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要使课堂教学效率高,作为分子的学生输出的信息必须多。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在作为主体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的情况下,进行了积极能动的自主学习,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然而,教师包办过度、学生依赖过度这两个“过度”问题依然存在,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习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位”于学生。1.问题让学生提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  相似文献   

6.
聂维 《地理教育》2013,(Z1):132-132
<正>一、做一名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师"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它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魂,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初次看到这段话,并没有理解其所包含的意义,但却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带着这样的震撼,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书,让人受益匪浅。现在很多教师在地理课上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过分注重分析理解,把知识掰开揉碎交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实践,甚至还不放心,在实践时千叮呤  相似文献   

7.
没有下过水的教练,不能指导游泳;没有写过文章的教师,无法指导作文。故此,教作文,教师必须“下水”,破浪“导游”。在和学生同游“文海”的过程中,我注重坚持六同:同观察,同选材,同要求,同体验,同求异,同修改。这里只说同体验。在“导游”的过程中,师生易位,可以让学生给教师提供材料,或出题目,定要求,让教师作文。这样,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尝尝学生作文的甘苦,体察学生的心理、爱好、意愿,和自己进入角色(如学生)的必要性;以求教与学产生共识认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有一次。约请三位学生给我出题作文。三人相议  相似文献   

8.
徐亚萍 《广西教育》2012,(37):57-58
"生活数学"教学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的教与学;是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是辩证地看待生活与数学关系的教学模式。"生活数学"的核心理念有三: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生活与数学和谐共生。一、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我曾经问过不少学生,得到的答案几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参与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曲淑梅 《考试周刊》2011,(25):218-218
莱科克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用一个历史事件内容,让学生探索一个战略问题的解决办法,学生分为5组:第一组,完全自己发现,无人指导;第二组,给予简单形式的指导;第三组,除了形式指导外,再作原则指导;第四组,除形式与原则指导  相似文献   

11.
苏兵 《班主任》2005,(7):35-35
记得有一次在办公室,我听到一位老师谈论在路上遇见曾经教过的几位学生的情景.首先遇见的几位原本是他眼中的"好"学生.这几位"好"学生看见迎面而来的老师,急忙把头偏向另一边,继续谈论着他们的话题,对曾经的"恩师"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2.
<正>教师主导问题,在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是一个老话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否应该起主导作用曾展开过讨论。20世纪80年代,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命题也有过激烈争  相似文献   

13.
宋世兰 《现代教育》2012,(10):94-94
这几年学校生源差,与各种各样学生打交道的几率一下子多了起来:视迟到为家常便饭的,从来不交作业的,上课漫不经心不听讲的,书写如天书般让人难以辨认但屡教不改的,漠然对待你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谆谆教导的,违反课堂纪律却振振有词、无视你的批评劝解的,一个问题讲过多少回、练过多少遍  相似文献   

14.
解立军 《福建教育》2005,(7A):56-57
美国公立学校中,教师被攻击的比率相当高,形成所谓的“受虐教师症候群”,这是一种压力反映的综合症状,包括焦虑、忧郁、睡眠问题、头痛、高血压、饮食异常等疾病。1992年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调查报告指出,1991年美国学校每5个教师中就有1个被学生口语虐待过,8%表示身体曾被威胁或伤害过,2%表示前一年中曾被学生攻击过。2005年3月22日英国教师与讲师协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英国近一半的教师因学生行为恶化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大约3/4的教师因学生言行变得越来越粗暴而考虑过辞职,1/7的教师反映他们被学生攻击过。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接地气"?"接地气",乃一民间用语,意为大地富有无限气息和巨大能量,与其相接便可促进事物茁壮成长。树木"接地气",枝壮叶茂,参天挺拔;花草"接地气",葱翠欲滴,争相吐艳;庄稼"接地气",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换句话说,如果不接地气,就等于失去营养,失去活力,失去能量,就意味着不再长大、长高、长壮。对于教师来说,不接地气就等于远离教育本质、远离学生,就意味着言辞无味、才思枯竭,他教授的课自然吸引不了学生,他的人格魅力自然感染不了他人。地气在哪里?首先是在脚踏实地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针对初中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不是很浓的现象,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像雨露滋润禾苗似的那样无声、无私。如何实现语文教学实践的雨露滋润,笔者有以下几种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第一张脸。这张脸是否吸引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作为一  相似文献   

18.
“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郭沫若《凤凰涅槃》 关于“建构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的反思。当学生的时候是“学”知识,当教师的时候是“教”知识,只知道知识是从学校和书本上获得的,从没有想到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课堂外的知识,生活中的知识。而“建构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使我对“知识”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只有重视学生个人的知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不少学生感叹,数学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也有的学生说,曾做过的题过了一段时间换一下条件、结论就不会做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让很多教师疑惑不解,学生自怨自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几条有效的解决措施,现做一呈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课堂“主角”的位置,自己甘当配角。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四点: 1、活动设计体现学生主动性和全体性。“活动教学”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自由交流、互动学习、相互质疑,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创造学生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2、合理分配活动时量。教师要把课堂 75%的时间给予学生。 3、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出的问题不要过于“拔高”,更不宜过滥,要有针对性、实用性。 4、组织活动注重过程。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